【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设备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发展,其不断减轻的重量和变小的体积扩大了有机发光显示装置的应用范围。随着当前对显示装置的大屏占比的需求日益增长,许多厂商采用在屏幕进行打孔的技术,进而将摄像头、传感器等必不可少的正面功能部件容纳其中,因此显示面板的打孔技术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0003]由于有机发光显示器对氧气和水汽非常敏感,从打孔区域渗入到发光层内部的水氧会严重影响器件的发光寿命,因此,在显示面板进行打孔之后,如何有效隔断打孔区域和有效显示(AA)区之间的水氧渗透,保证封装的可靠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0004]另一方面,对于打孔的显示面板,孔周围用于隔断打孔区域和有效显示(AA)区之间的区域是不发光的,在显示器使用过程中该区域以黑边的形式展现,从而传递给用户黑边面积较大的视觉感受,用户体验不佳。
[0005]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至少一用于设置相机模组的预设孔(101),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301);一阻隔层(302),形成于所述基板(301)的第一侧,图案化所述阻隔层(302)为以所述预设孔(101)为中心,间隔设置的多个同心圆分布的阻隔墙体;一有机膜组(306);形成于所述阻隔层(302)背离所述基板(301)的一侧,所述有机膜组(306)蚀刻形成以所述预设孔(101)为中心,间隔设置的多个同心圆分布的第一阻隔通槽,所述第一阻隔通槽露出所述阻隔层(302)的表面;一第一缓冲层(307),形成于所述有机膜组(306)背离所述阻隔层(302)的一侧,所述第一缓冲层(307)蚀刻形成以所述预设孔(101)为中心,间隔设置的多个同心圆分布的第二阻隔通槽,所述第二阻隔通槽露出所述第一阻隔通槽的侧壁和所述阻隔层(302)的表面;一第一发光层(309),形成于所述第一缓冲层(307)背离所述有机膜组(306)的一侧的表面;以及一封装层(310),形成于所述第一发光层(309)背离所述第一缓冲层(307)的一侧,且所述封装层(310)覆盖所述第二阻隔通槽的侧壁、第一阻隔通槽的侧壁以及阻隔层(302)的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缓冲层(303),所述第二缓冲层(303)形成于所述阻隔层(302)背离所述基板(301)的一侧且覆盖所述基板(301),所述第二缓冲层(303)背离所述阻隔层(302)的一侧形成所述有机膜组(306),且所述封装层(310)覆盖所述第二阻隔通槽的侧壁、所述第一阻隔通槽的侧壁以及所述第二缓冲层(303)的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柔性电路板和一第一薄膜晶体管层(308),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层(308)形成于所述第一缓冲层(307)背离所述有机膜组(306)的一侧的表面,所述柔性电路板上设有显示芯片,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层(308)与所述显示芯片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发光层(305),所述第二发光层(305)形成于所述第二缓冲层(303)背离所述阻隔层(302)的一侧,且所述封装层(310)覆盖所述第二阻隔通槽的侧壁、第一阻隔通槽的侧壁以及第二发光层(305)的表面;所述第二发光层(305)蚀刻形成与所述阻隔层(302)相等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二薄膜晶体管层(304),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层(304)形成于所述第二缓冲层(303)背离所述阻隔层(302)的一侧,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层(304)形成与所述第二发光层(305)相等的宽度;所述第二薄膜晶体管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琪,杨东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