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模块及电源模块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6515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及电源模块的制备方法,该电源模块包括芯片、被动元件和连接引脚,连接引脚设置于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连接引脚电连接芯片的芯片端子和被动元件中的至少其中之一;芯片在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上的投影与被动元件在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上的投影没有重叠,且芯片的出端子面与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模块及电源模块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电子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电源模块及电源模块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功率和电流的需求增加,各种智能集成电路芯片的功能越来越多,功耗越来越大,主板上器件越来越多,要求功率模块具有更高的功率密度或单个模块具有更大的输出电流能力。为了提升效率、动态性能和集成度,云或端的智能集成电路芯片对供电模块的高度要求越来越高,并希望模块双向散热能力好;另外在数据中心和手机等智能终端中的空间约束也需要电源模块具有更小的高度。
[0003]如图1示出了数据中心一个单元的截面图,其中示出了散热器72、负载芯片73、数据中心主板74和模组壳体75。图中示意在数据中心主板74的上方放置电源模块100时,考虑与智能集成电路芯片,尤其是类似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显示处理单元)等的负载芯片73共用散热器72,往往需要电源模块具有小的高度h1,例如小于4mm。而在数据中心主板74的下表面贴装电源模块100时,高度h2需要小于2.5mm才可以满足大多数的应用场合。如图2所示,为手机类智能终端的内部空间排布示意图,其中示出了手机外壳78、电源模块100、显示屏76、电池77和手机主板79。相比于数据中心,在手机类的智能终端内对空间的需求更加苛刻,例如图2中示出了一个手机的截面示意图,在手机主板79的上表面的高度h3或下表面的高度h4往往只有1.2mm。
[0004]如图3和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两种堆叠式电源模块的结构,即芯片1与被动元件2上下堆叠形成电源模块,此处被动元件2指的是电感、电容或变压器等无源器件,芯片1和被动元件2堆叠设置形成电源模块。这种结构虽然利于缩小占地面积(footprint),但在高度的减小上则较为困难,因为两个器件堆叠在一起的高度总是会比单个器件的高度高些。另外,难以实现单个器件上下表面具有对称的散热性能,如图3中芯片1向下热阻容易做小,向上经过被动元件2的遮挡热阻较大,芯片1向下的散热性能会比向上的散热性能好。这样一侧的散热性能比另一侧的散热性能差,应用中需要与应用环境的散热路径匹配,否则很容易受应用环境中散热路径的限制而影响实际功率和电流的输出能力,例如当芯片朝向系统主板,被动被动元件堆叠在芯片上,如果系统主板的散热路径的热阻比较大,即使电源模块朝向系统主板的散热热阻很小,也会由于系统主板散热热阻的过大而导致电源模块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出,从而影响电源模块的功率输出能力。
[0005]为智能集成电路芯片提供电源,除了采用堆叠式电源模块之外,还可以采用较为传统的离散器件(discrete)在主板上组装成电源模块,如功率器件、电感等平铺(即功率器件和电感在主板的投影上没有交叠)放置于主板上,彼此通过主板的走线进行电气连接,从而给智能集成电路芯片等负载提供电能。在这种做法中,芯片常常是端子侧朝向系统主板并表贴焊接到系统主板上,而芯片出端子的一面通常为其表面积较大的一面。这样做虽然可以实现较低的高度,但由于芯片一般较薄,而被动元件的高度一般高于芯片的高度,使得
芯片上方的空间浪费,此外芯片的占地面积会比较大,使得电源模块的整体占地面积会比较大,另外芯片的端子是朝向电路板(系统主板),不是朝向被动元件,芯片到被动元件的电流传输距离也会比较长。所以采用离散器件组装电源模块的方式,由于主板上器件众多需要考虑成品率问题,以及占地面积约束问题,还有当功率需求不断提升后对开发资源的需求增加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及电源模块的制备方法,电源模块的高度和占地面积更小。
[0007]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而习得。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源模块,包括:
[0009]芯片,所述芯片的出端子面设置有芯片端子;
[0010]被动元件,所述被动元件与所述芯片的芯片端子电连接;以及
[0011]连接引脚,所述连接引脚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所述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的芯片端子和所述被动元件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2]所述芯片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被动元件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上的投影没有重叠,且所述芯片的出端子面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
°
,小于135
°

[0013]可选地,所述芯片的出端子面垂直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
[0014]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两个相对的出端子面,所述两个相对的出端子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引脚;
[0015]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多个芯片,所述多个芯片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的投影均不存在重叠。
[0016]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的内部填充有封装材料;
[0017]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与所述芯片之间,所述连接引脚通过所述连接层电连接所述芯片的芯片端子和所述被动元件中的至少其中之一。
[0018]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两个芯片组,每一所述芯片组包括至少一所述芯片,所述两个芯片组的出端子面面对面设置;
[0019]所述两个芯片组的出端子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被动元件。
[0020]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组和第二芯片组,所述第一芯片组和所述第二芯片组分别包括至少一所述芯片;所述被动元件包括一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一芯片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第二芯片组电连接;所述磁性元件包括耦合电感、非耦合电感、平面型变压器和箔绕型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
[0021]可选地,所述第一芯片组中的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元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芯片组中的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元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
[0022]可选地,所述第一芯片组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组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芯片,所述两个串联的第一芯片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绕组电连接,所述两个串联的第二芯片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绕组电连接。
[0023]可选地,所述被动元件包括多相反耦合电感,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绕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与所述绕组一一对应的芯片,所述芯片与所对应的绕组电连接;
[0024]与相邻所述绕组电连接的所述芯片设置于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的相对侧;
[0025]各个所述绕组所对应的中柱垂直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设置,所述绕组绕回至所述芯片的侧面之后电连接所述连接引脚。
[0026]可选地,所述被动元件包括多相反耦合电感,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绕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与所述绕组一一对应的芯片,所述芯片与所对应的绕组电连接;
[0027]所述芯片均设置于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的同一侧;
[0028]各个所述绕组所对应的中柱平行于所述电源模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芯片,所述芯片的出端子面设置有芯片端子;被动元件,所述被动元件与所述芯片的芯片端子电连接;以及连接引脚,所述连接引脚设置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所述连接引脚电连接所述芯片的芯片端子和所述被动元件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芯片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上的投影与所述被动元件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上的投影没有重叠,且所述芯片的出端子面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之间的夹角大于45
°
,小于13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的出端子面垂直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两个相对的出引脚面,所述两个相对的出引脚面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连接引脚;所述电源模块包括多个芯片,所述多个芯片在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的投影均不存在重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内部填充有封装材料;所述电源模块还包括连接层,所述连接层位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与所述芯片之间,所述连接引脚通过所述连接层电连接所述芯片的芯片端子和所述被动元件中的至少其中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两个芯片组,每一所述芯片组包括至少一所述芯片,所述两个芯片组的出端子面面对面设置;所述两个芯片组的出端子面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被动元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芯片组和第二芯片组,所述第一芯片组和所述第二芯片组分别包括至少一所述芯片;所述被动元件包括一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包括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与所述第一芯片组电连接,所述第二绕组与所述第二芯片组电连接;所述磁性元件包括耦合电感、非耦合电感、平面型变压器和箔绕型变压器中的至少一个。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组中的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元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二芯片组中的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磁性元件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组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一芯片,所述第二芯片组包括两个串联的第二芯片,所述两个串联的第一芯片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绕组电连接,所述两个串联的第二芯片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二绕组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件包括多相反耦合电感,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绕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与所述绕组一一对应的芯片,所述芯片与所对应的绕组电连接;与相邻所述绕组电连接的所述芯片设置于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的相对侧;各个所述绕组所对应的中柱垂直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设置,所述绕组绕回至所
述芯片的侧面之后电连接所述连接引脚。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件包括多相反耦合电感,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绕组,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与所述绕组一一对应的芯片,所述芯片与所对应的绕组电连接;所述芯片均设置于所述多相反耦合电感的同一侧;各个所述绕组所对应的中柱平行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设置,所述绕组折弯后在对应芯片的对立面电连接所述连接引脚。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件包括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窗口方向垂直于所述电源模块的出引脚面,或者所述磁性元件的磁芯的窗口方向垂直于所述芯片的出端子面。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元件包括至少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鹏凯洪守玉叶益青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