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511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和封堵件。其中,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内管的底部与外管连通,且两者的底部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内管的管口与外管的管口为间隙配合;封堵件用于封堵内管的管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快速完成轻矿物与重矿物的分离,提高作业效率。高作业效率。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物分离
,尤其涉及一种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勘探开发作业中,一般会利用沉积岩中的重矿物种类及组合特征进行物源方向、母岩性质的判断以及地层的对比,而为了获取重矿物,则需要对沉积岩中的轻重矿物进行分离。
[0003]现有技术一般是使用一个试管将轻重矿物用重液分成顶层和底层两部分,将顶层的轻矿物倒出试管。在倒出轻矿物的过程中,随着试管倾斜,液面向试管底部延伸,部分轻矿物会粘附在试管底部,此时则需要重新加注重液、震荡,使轻矿物再次浮在顶部,再重复轻矿物倒出试管的步骤。整个轻重矿物分离过程,动作熟练的工作人员操作至少要做3-4次,不熟练的工作人员则需要做6-7次,作业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轻重矿物分离装置,用以提高作业效率,该装置包括:内管、外管和封堵件;
[0005]所述内管套设于所述外管内,所述内管的底部与所述外管连通,且两者的底部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0006]所述内管的管口与所述外管的管口为间隙配合;
[0007]所述封堵件用于封堵所述内管的管口。
[000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管的管口处设置有外翻结构,所述外翻结构用于将所述内管卡在所述外管上。
[000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的底部为锥形结构。
[001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管的底部设置有水平开口。
[00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封堵件为橡胶塞。
[00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封堵件为圆台形结构。
[00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管的底部和所述外管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0.3cm-0.5cm。
[00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管的壁厚为0.05cm-0.15cm,管径为2cm-2.4cm,长度为12.6cm-13cm。
[00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外管的壁厚为0.05cm-0.15cm,管径为2.3cm-2.7cm,长度为13cm-13.4cm。
[00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装置对轻矿物和重矿物进行分离的方法,用以提高作业效率,该方法包括:
[0017]将内管放入外管中,使所述内管的管口与所述外管的管口间隙配合;
[0018]将第一预设量的重液注入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中,将第二预设量的轻重矿物注入
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中;
[0019]利用封堵件将所述内管的管口封堵;
[0020]摇晃、震荡所述内管和所述外管,使轻重矿物中的轻矿物与重矿物分离,在此过程中,重矿物发生沉降,落入所述外管的底部,轻矿物漂浮在所述内管中;
[0021]将所述内管自所述外管中快速取出,在此过程中,所述内管中的轻矿物和重液会随所述内管一同被取出,实现轻矿物与重矿物的分离。
[002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内管、外管和封堵件,并使内管套设于外管内,内管的底部与外管连通,且两者的底部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可以为分离后得到的重矿物预留存放空间。通过将内管的管口与外管的管口设置为间隙配合,并利用封堵件封堵内管的管口,可以避免重液挥发,同时使内管处于为负压状态,当提起内管时,可以使内管中的轻矿物和重液随内管一同被取出,做到轻矿物、重矿物的一次性分离,作业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轻重矿物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如下:
[0026]1ꢀꢀꢀꢀꢀꢀꢀ
内管,
[0027]2ꢀꢀꢀꢀꢀꢀꢀ
外管,
[0028]3ꢀꢀꢀꢀꢀꢀꢀ
封堵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30]需要说明的是,“轻重矿物”指的是:轻矿物和重矿物的混合物。
[003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如附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内管1、外管2和封堵件3。其中,内管1套设于外管2内,内管1的底部与外管2连通,且两者的底部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内管1的管口与外管2的管口为间隙配合。封堵件3用于封堵内管1的管口。
[0032]当需要将轻重矿物进行分离时,将内管1放入外管2中,使内管1的管口与外管2的管口间隙配合。随后,将第一预设量的重液注入内管1和外管2中,将第二预设量的轻重矿物注入内管1和外管2中,利用封堵件3将内管1的管口封堵。摇晃、震荡内管1和外管2,使轻重矿物中的轻矿物与重矿物在重液的作用下发生分离,在此过程中,重矿物发生沉降,落入外管2的底部,轻矿物漂浮在内管1中。随后,将内管1自外管2中快速取出,由于内管1的管口与外管2的管口为间隙配合,且封堵件3将内管1的管口封堵,因此,在此过程中,在负压作用下,内管1中的轻矿物和重液会随内管1一同被取出,实现轻矿物与重矿物的分离。
[003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轻重矿物分离装置,通过设置内管1、外管2和封堵件3,并使
内管1套设于外管2内,内管1的底部与外管2连通,且两者的底部之间具有预设间距,可以为分离后得到的重矿物预留存放空间。通过将内管1的管口与外管2的管口设置为间隙配合,并利用封堵件3封堵内管1的管口,可以避免重液挥发,同时使内管1处于为负压状态,当提起内管1时,可以使内管1中的轻矿物和重液随内管1一同被取出,做到轻矿物、重矿物的一次性分离,作业效率较高。
[0034]其中,注入该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内的重液的量占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容积的70%-80%(如70%、75%、80%等)。注入该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内的轻重矿物的量占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容积的20%-30%(如20%、25%、30%等)。
[0035]内管1的底部和外管2的底部之间的间距可以为0.3cm-0.5cm(如0.3cm、0.4cm、0.5cm等)。
[0036]内管1和外管2可以为玻璃材质。内管1的壁厚可以为0.05cm-0.15cm(如0.05cm、0.1cm、0.15cm等),管径可以为2cm-2.4cm(如2cm、2.2cm、2.4cm等),长度可以为12.6cm-13cm(如12.6cm、12.8cm、13cm等)。
[0037]外管2的壁厚可以为0.05cm-0.15cm(如0.05cm、0.1cm、0.15cm等),管径可以为2.3cm-2.7cm(如2.3cm、2.5cm、2.7cm等),长度可以为13cm-13.4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重矿物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1)、外管(2)和封堵件(3);所述内管(1)套设于所述外管(2)内,所述内管(1)的底部与所述外管(2)连通,且两者的底部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所述内管(1)的管口与所述外管(2)的管口为间隙配合;所述封堵件(3)用于封堵所述内管(1)的管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管口处设置有外翻结构,所述外翻结构用于将所述内管(1)卡在所述外管(2)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和所述外管(2)的底部为锥形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底部设置有水平开口。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3)为橡胶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3)为圆台形结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底部和所述外管(2)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为0.3cm-0.5cm。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1)的壁厚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向东郭鹏超曹兰柳王仁厚张静温国强李学万耿会勇宋一鸣何姝婷莫生王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