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419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位于上层的胶带主体和下层的不干胶;所述本体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带主体外表面的除菌结构层,除菌结构层为银离子结构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在将现有技术的胶带的两层结构(上层为“胶带主体”,下层为“不干胶”),在胶带主体的外表面增加多一层除菌结构层,除菌结构层为银离子结构层,使其具有除菌功能,当人们在使用胶带的过程中,使胶带无法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解决了人们在使用胶带过程中,胶带主体的表面容易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这一技术问题。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这一技术问题。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这一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


[0001]本技术涉及包装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

技术介绍

[0002]胶带,也可称为封箱胶带,又称之为bopp胶带、包装胶带等,它是以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为基材,经过加温均匀涂抹压敏胶乳液,使其形成8μm
----
28μm不等的胶层,是轻工业类企业、公司、个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国家对胶带行业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标准,只有一个行业标准《QB/T 2422-1998封箱用BOPP压敏胶粘带》 把BOPP原膜经过高压电晕处理后,一面表面形成粗糙,在将胶水涂在上面,先形成母卷,再通过分条机分切成规格不等的小,就是我们日常使用的胶带了。压敏胶乳液,主要成分是丁酯。
[0003]现有技术中的胶带,在结构上为两层结构(上层为“胶带主体”,下层为“不干胶”),因为胶带在人们使用接触的过程中,人的手会直接接触到胶带主体,此时,人的手里可能带有传染细菌(含病菌),造成与胶带按触之后容易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现有的胶带,还无法解决人们在使用胶带的过程中,与胶带接触后在胶带主体的表面容易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这一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旨在解决人们在使用胶带的过程中,胶带主体的表面容易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这一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位于上层的胶带主体和下层的不干胶;所述本体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带主体外表面的除菌结构层。
[0006]进一步地,所述除菌结构层为银离子结构层。
[0007]进一步地,所述银离子结构层全面覆盖于所述胶带主体的外表面。
[0008]进一步地,所述胶带主体为透明或半透明。
[0009]进一步地,所述胶带主体为白色或黄褐色。
[0010]进一步地,除菌结构层通过喷镀或涂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胶带主体的外表面。
[0011]进一步地,所述胶带主体的宽度规格为60mm、48mm、45mm、40mm、30mm。
[0012]进一步地,所述胶带主体的材质为BOPP、PE、PVC当中的至少一种。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在将现有技术的胶带的两层结构(上层为“胶带主体”,下层为“不干胶”),在胶带主体的外表面增加多一层除菌结构层,除菌结构层为银离子结构层,使其具有除菌功能,当人们在使用胶带的过程中,使胶带无法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解决了人们在使用胶带过程中,胶带主体的表面容易滋生和传染细菌(含病菌)这一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捆扎成卷状的立体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剖视图;
[0018]图5为本技术A部分的放大图。
[0019]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0]100、本体部;1、胶带主体;2、不干胶;3、除菌结构层;A、剖视图的局部图;A-A、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垂向、横向、纵向,逆时针、顺时针、周向、径向、轴向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或者“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4]本技术提出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
[0025]本技术实施例中,如图1至5所示,该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包括本体部100,所述本体部100包括位于上层的胶带主体1和下层的不干胶2;所述本体部1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带主体1外表面的除菌结构层3;
[0026]进一步地,所述除菌结构层3为银离子结构层。
[0027]进一步地,所述银离子结构层全面覆盖于所述胶带主体1的外表面。
[0028]进一步地,所述胶带主体1为透明或半透明。
[0029]进一步地,所述胶带主体1为白色或黄褐色。
[0030]进一步地,除菌结构层通过喷镀或涂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胶带主体1的外表面。
[0031]进一步地,所述胶带主体1的宽度规格为60mm、48mm、45mm、40mm、30mm。
[0032]进一步地,除菌结构层通过喷镀或涂布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胶带主体1的外表面。
[0033]需要说明的是,银离子,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抗菌材料或者物质,材料的抗菌作用,一般说是在某种材料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力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和后果,这些不良影响和后果,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致死亡,具有杀菌能力很强,又对人畜
无任何伤害的优点。
[0034]具体地,银离子及其化合物的抗菌机理:一是接触反应,即抗菌制品中的金属离子与细菌接触反应后,造成微生物固有成分破坏或产生功能障碍。二是光催化反应:在光的作用下,金属离子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活性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的繁殖能力而使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因此,利用此优良的特性运用到本技术中。
[0035]具体地,本技术的除菌结构层除了采用银离子抗菌材料,还可采用下列所述的抗菌材料制成,抗菌材料下列主要分为:
[0036]一、无机抗菌剂
[0037]利用银、铜、锌等金属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氟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相应的制品中即获得具有抗菌能力的材料。水银、镉、铅等金属也具有抗菌能力,但对人体有害;铜、镍、钴等离子带有颜色,将影响产品的美观,锌有一定的抗菌性,但其抗菌强度仅为银离子的 1/1000 。因此,银离子抗菌剂在无机抗菌剂中占有主导地位。
[00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包括位于上层的胶带主体和下层的不干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胶带主体外表面的除菌结构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除菌结构层为银离子结构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离子结构层全面覆盖于所述胶带主体的外表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除菌层结构的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主体为透明或半透明。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诸葛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菌怕怕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