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6220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4
一种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包括罐体、面罩本体、夹持驱动机构、通气机构、偏心调节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偏心的调节方式,通过偏心轮的旋转挤压变径软管,使得变径软管的径向空间得到挤压缩小和扩大,如此可调节进气量的大小,从而实现调节,使用便利、体验感好。体验感好。体验感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人们在户外多数是采用口罩来阻挡灰尘,事实上,普通口罩无法阻挡PM2.5,过滤效果不好,高精度过滤口罩虽然能够阻挡PM2.5,但是佩戴时呼吸困难,而且不舒服,不能长时间佩戴,在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带有输气罐的便携式防护面罩,但是这种面罩在滤芯使用一段时间后更换十分的不便利,如此使得使用不灵活;另外,该装置不能调节进气的量,从而导致不同肺活量的使用人员不能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调节,使用体验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解决的问题为:提供一种进气量可调、更换滤芯便利的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包括罐体、面罩本体、夹持驱动机构、通气机构、偏心调节机构;所述罐体的两侧外部分别设有一个背带;所述通气机构包括上连接管、伸缩管、上浮动管、过滤芯、下定位管、入气罩;所述上连接管穿接于罐体的上端中间;所述上连接管的上端通过通气管与外部的面罩本体连接;所述上连接管的下端连接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下端连接上浮动管;所述下定位管穿接于罐体的下端中间;所述下定位管和上浮动管同轴心分布;所述过滤芯夹持安装于上浮动管和下定位管之间;所述下定位管的下端安装入气罩;所述下定位管上设有吸气装置;所述夹持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螺杆、定位螺纹筒、浮动板、连接块;所述罐体的上端一侧穿接安装定位螺纹筒;所述定位螺纹筒上旋转连接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罐体的上端外部和下端内部;所述上浮动管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浮动板;所述浮动板的端部分别滑动卡接于罐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上浮动管一侧的浮动板上端安装连接块;所述驱动螺杆的下端旋转卡接于连接块的上端;所述罐体的侧部设有活动启闭门板;所述偏心调节机构包括偏心轮、旋转驱动杆、旋转驱动块、卡接圆环、变径软管;所述下定位管上安装变径软管;所述变径软管位于罐体内部;所述偏心轮安装并抵接于变径软管的一侧;所述偏心轮底部安装旋转驱动杆;所述旋转驱动杆四周外侧通过卡接圆环旋转卡接于罐体底部侧壁上;所述旋转驱动杆下端延伸至罐体下端外侧;所述旋转驱动杆的下端安装旋转驱动块;所述旋转驱动杆带动偏心轮进行偏心旋转运动。
[0006]进一步,所述夹持驱动机构还包括定位柱、抵接弹性体、抵接杆;所述罐体的内部下方两端分别安装一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分别安装一个抵接弹性体;所述浮动板的下侧分别垂直安装抵接杆;所述抵接杆插入定位柱的导向槽内并且弹性抵压在抵接弹性体的上端。
[0007]进一步,所述连接块的上端设有旋转卡接槽;所述驱动螺杆的下端设有旋转卡接齿;所述驱动螺杆通过下端的旋转卡接齿卡接于连接块上端的旋转卡接槽内。
[0008]进一步,所述过滤芯包括夹持环、第一过滤膜、第二过滤膜;所述第一过滤膜和第二过滤膜上下平行安装于夹持环内部;所述上浮动管和下定位管之间夹持安装所述夹持环的上下两端。
[0009]进一步,所述上浮动管的下端和下定位管的上端分别设有密封环体;所述密封环体上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夹持环的上下两端分别抵压连接于密封环体的环形凹槽内。
[0010]进一步,所述罐体的两侧内壁上设有滑动卡槽;所述浮动板的端部分别滑动卡接于罐体的两侧内壁的滑动卡槽上。
[0011]进一步,所述伸缩管为波纹管材料制成。
[0012]进一步,所述浮动板由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
[0013]进一步,所述吸气装置为气泵。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1.本专利技术通过偏心的调节方式,通过偏心轮的旋转挤压变径软管,使得变径软管的径向空间得到挤压缩小和扩大,如此可调节进气量的大小,从而实现调节,使用便利、体验感好。
[0016]2.本技术通过活动夹持的方式将过滤芯进行夹持安装于上浮动管和下定位管之间,通过旋转驱动螺杆,使得驱动螺杆带动浮动板进行上下移动,从而带动上浮动管进行上下移动,同时伸缩管会进行相应的拉伸和收缩,如此使得过滤芯的拆卸和安装十分的便利。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上浮动管、下定位管和过滤芯的夹持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上浮动管、下定位管和过滤芯的分离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偏心调节机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如图1 至4所示,一种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包括罐体1、面罩本体2、夹持驱动机构4、通气机构3、偏心调节机构6;所述罐体1的两侧外部分别设有一个背带11;所述通气机构3包括上连接管31、伸缩管32、上浮动管33、过滤芯34、下定位管35、入气罩36;所述上连接管31穿接于罐体1的上端中间;所述上连接管31的上端通过通气管311与外部的面罩本体2连接;所述上连接管31的下端连接伸缩管32;所述伸缩管32下端连接上浮动管33;所述下定位管35穿接于罐体1的下端中间;所述下定位管35和上浮动管33同轴心分布;所述过滤芯34夹持安装于上浮动管33和下定位管35之间;所述下定位管35的下端安装入气罩36;所述下定位管35上设有吸气装置37;所述夹持驱动机构4包括驱动螺杆41、定位螺纹筒42、浮动板43、连接块44;所述罐体1的上端一侧穿接安装定位螺纹筒42;所述定位螺纹筒42上旋转连接驱动螺杆41;所述驱动螺杆41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罐体1的上端外部和下端内部;所
述上浮动管33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浮动板43;所述浮动板43的端部分别滑动卡接于罐体1的两侧内壁上;所述上浮动管33一侧的浮动板43上端安装连接块44;所述驱动螺杆41的下端旋转卡接于连接块44的上端;所述罐体1的侧部设有活动启闭门板。所述偏心调节机构6包括偏心轮62、旋转驱动杆63、旋转驱动块65、卡接圆环64、变径软管61;所述下定位管35上安装变径软管61;所述变径软管61位于罐体1内部;所述偏心轮62安装并抵接于变径软管61的一侧;所述偏心轮62底部安装旋转驱动杆63;所述旋转驱动杆63四周外侧通过卡接圆环64旋转卡接于罐体1底部侧壁上;所述旋转驱动杆63下端延伸至罐体1下端外侧;所述旋转驱动杆63的下端安装旋转驱动块65;所述旋转驱动杆63带动偏心轮62进行偏心旋转运动。
[0023]如图1至4所示,进一步优选,所述夹持驱动机构4还包括定位柱45、抵接弹性体47、抵接杆46;所述罐体1的内部下方两端分别安装一个定位柱45;所述定位柱45的上端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分别安装一个抵接弹性体47;所述浮动板43的下侧分别垂直安装抵接杆46;所述抵接杆46插入定位柱45的导向槽内并且弹性抵压在抵接弹性体47的上端。进一步,所述连接块44的上端设有旋转卡接槽;所述驱动螺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心调节式防护罩呼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面罩本体、夹持驱动机构、通气机构、偏心调节机构;所述罐体的两侧外部分别设有一个背带;所述通气机构包括上连接管、伸缩管、上浮动管、过滤芯、下定位管、入气罩;所述上连接管穿接于罐体的上端中间;所述上连接管的上端通过通气管与外部的面罩本体连接;所述上连接管的下端连接伸缩管;所述伸缩管下端连接上浮动管;所述下定位管穿接于罐体的下端中间;所述下定位管和上浮动管同轴心分布;所述过滤芯夹持安装于上浮动管和下定位管之间;所述下定位管的下端安装入气罩;所述下定位管上设有吸气装置;所述夹持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螺杆、定位螺纹筒、浮动板、连接块;所述罐体的上端一侧穿接安装定位螺纹筒;所述定位螺纹筒上旋转连接驱动螺杆;所述驱动螺杆上下两端分别延伸至罐体的上端外部和下端内部;所述上浮动管的两侧分别安装一个浮动板;所述浮动板的端部分别滑动卡接于罐体的两侧内壁上;所述上浮动管一侧的浮动板上端安装连接块;所述驱动螺杆的下端旋转卡接于连接块的上端;所述罐体的侧部设有活动启闭门板;所述偏心调节机构包括偏心轮、旋转驱动杆、旋转驱动块、卡接圆环、变径软管;所述下定位管上安装变径软管;所述变径软管位于罐体内部;所述偏心轮安装并抵接于变径软管的一侧;所述偏心轮底部安装旋转驱动杆;所述旋转驱动杆四周外侧通过卡接圆环旋转卡接于罐体底部侧壁上;所述旋转驱动杆下端延伸至罐体下端外侧;所述旋转驱动杆的下端安装旋转驱动块;所述旋转驱动杆带动偏心轮进行偏心旋转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偏心调节式防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友吴丹张梅段艳丽吉婷吴林珂陈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