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62051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9 2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集装箱,包括底架、自底架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架、侧板和端板围设形成用以放置货物的收容空间;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所述集装箱还包括与所述底板或侧板连接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包括设置于底板上且向收容空间内凸起的第一导热部和/或连接于侧板和底板之间的第二导热部;所述导热部远离收容空间的一侧形成热源空间,所述热源空间包括形成于第一导热部与底板之间的第一热源空间和/或围设形成于第二导热部与侧板及底板内的第二热源空间,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可流通于所述第一热源空间和/或第二热源空间内的加热介质。从而使得靠近底部的货物得到加热升温,可较好的与底板分离,防止板结于底板。防止板结于底板。防止板结于底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装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装箱,特别是一种可以卸料容易的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集装箱作为一种多式联运的主要载体,越来越多的货物均采用集装箱进行运输,例如稻谷、小麦、矿粉、矿石等。但是这些呈粉末状或颗粒状的货物通常含有一定水分,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也会进一步受潮。若运输至温度较低的地区,例如温度达到0
°
以下的区域,或者在高寒地区进行远距离运输后,水分极容易结成冰,从而会导致上述粉末状、颗粒状货物也凝结成块,并且会凝结在集装箱的底板、侧板等的内壁,造成卸货困难。
[0003]因此,必须设计一种集装箱,特别是一种可以进行加热并使得卸料容易的集装箱。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集装箱,包括底架、自底架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架、侧板和端板围设形成用以放置货物的收容空间;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所述集装箱还包括与所述底板或侧板连接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包括设置于底板上且向收容空间内凸起的第一导热部和/或连接于侧板和底板之间的第二导热部;所述导热部远离收容空间的一侧形成热源空间,所述热源空间包括形成于第一导热部与底板之间的第一热源空间和/或围设形成于第二导热部与侧板及底板内的第二热源空间,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可流通于所述第一热源空间和/或第二热源空间内的加热介质。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热部在所述底板上连续弯折以形成至少一条加热通道。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热部具有至少两条且在所述底板上间隔分布,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接于第一导热部之间以形成至少一条加热通道。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架还包括设置于底板远离收容空间一侧且相互间隔排布的钢架,所述钢架可沿平行于侧板或端板的方向延伸;所述钢架上开设有通孔以供连通管通过或所述连通管也可在相邻钢架之间延伸排布。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热通道具有与外界相连通的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入口端和出口端开设于所述侧板和/或端板上。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容纳于所述第一热源空间和/或第二热源空间内的加热管,所述加热介质流通于所述加热管内。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加热介质为蒸汽或热水或电流。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导热部包括导热本体及自导热本体向收容空间内部延伸的散热片。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热部还包括设置于侧板上且自侧板向收容空间
内凸起的第三导热部,所述热源空间包括形成于第三导热部与侧板之间的第三热源空间;所述加热介质可流通于所述第三热源空间内。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导热部沿中轴线对称设置,该中轴线垂直于所述侧板。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底板或侧板上设置第一导热部和/或第二导热部,并且加热介质可流通于该第一导热部内的第一热源空间和/或第二导热部内的第二热源空间,因而加热介质可将热量传导给第一导热部和/或第二导热部,第一导热部和/或第二导热部又设置于底板或侧板上并可较快的再将热量传导给集装箱内部的收容空间。从而使得靠近底部的货物得到加热升温,可较好的与底板分离,防止板结于底板。并且,所述第一导热部及第二导热部均凸起形成于收容空间内,可直接作用于货物,所以可以给予介质更好的导热环境,从而导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集装箱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中集装箱底板的沿端板方向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集装箱底板的沿底板方向的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集装箱下方沿端板方向的横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种实施方式中集装箱的下方在另一种情况下沿端板方向的横截面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图5中圆圈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此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复的标号或标示。这些重复仅为了简单清楚地叙述本专利技术,不代表所讨论的不同实施例或结构之间具有任何关联性。
[0023]在本申请的各个图示中,为了便于图示,结构或部分的某些尺寸会相对于其它结构或部分夸大,因此,仅用于图示本申请的主题的基本结构。
[0024]另外,本文使用的例如“上”、“上方”、“下”、“下方”等表示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是出于便于说明的目的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单元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单元或特征的关系。空间相对位置的术语可以旨在包括设备在使用或工作中除了图中所示方位以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将图中的设备翻转,则被描述为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单元将位于其他单元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下方”可以囊括上方和下方这两种
方位。设备可以以其他方式被定向(旋转90度或其他朝向),并相应地解释本文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描述语。
[0025]如图1至6所示,本专利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集装箱100,该集装箱100包括底架1、自底架1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板2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2之间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架1、侧板2和端板围设形成用以放置货物的收容空间。当然,通常的,所述集装箱100还包括有顶盖3,顶盖3盖设于收容空间上侧。当然,所述集装箱100具有卸料口,该卸料口可设于顶盖3或端板或侧板2上,或者,也可将顶盖3或端板或侧板2整个打开或移开以作为卸料口。所述集装箱100可与卸料装置例如翻转架等操作以使得收容空间内的货物从卸料口中排出。如图1所示显示的为将集装箱100的端板打开并形成所述卸料口。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如图2至6所示,所述底架1包括底板11,所述集装箱100还包括与所述底板11或侧板2连接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包括设置于底板11上且向收容空间内凸起的第一导热部12和/或连接于侧板2和底板11之间的第二导热部17;所述导热部远离收容空间的一侧形成热源空间,所述热源空间包括形成于第一导热部12与底板11之间的第一热源空间121和/或围设形成于第二导热部17与侧板2及底板11内的第二热源空间171,所述集装箱100还包括可流通于所述第一热源空间121和/或第二热源空间171内的加热介质。
[0027]通过在底板11上靠近收容空间的一侧设置第一导热部12,并且加热介质可流通于该第一导热部12内的第一热源空间121,因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包括底架、自底架向上延伸的两个侧板以及连接在两个侧板之间的两个端板,所述底架、侧板和端板围设形成用以放置货物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所述集装箱还包括与所述底板或侧板连接的导热部;所述导热部包括设置于底板上且向收容空间内凸起的第一导热部和/或连接于侧板和底板之间的第二导热部;所述导热部远离收容空间的一侧形成热源空间,所述热源空间包括形成于第一导热部与底板之间的第一热源空间和/或围设形成于第二导热部与侧板及底板内的第二热源空间,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可流通于所述第一热源空间和/或第二热源空间内的加热介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在所述底板上连续弯折以形成至少一条加热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部具有至少两条且在所述底板上间隔分布,所述集装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板下方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连接于第一导热部之间以形成至少一条加热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还包括设置于底板远离收容空间一侧且相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国权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