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830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种成像设备中,中间转印带(200)由树脂薄膜制成并且由多个辊子(210、211、212、213)支撑。为所述多个辊子(210、211、212、213)其中之一的驱动辊(211)驱动所述中间转印带(200)并且还用作所述次转印辊(210)的对面单元。所述驱动辊(211)由金属制成,并且至少在对多个图像载体(201、202、203、204)实施主转印时至少向次转印单元施加偏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中间转印体和使用中间转印方法的成像设备,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技术介绍
中间转印方法是其中一种广泛用于彩色成像的传统方法。在中间转印方法中,形成在多个光敏鼓上的不同颜色的墨粉图像叠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体,然后墨粉图像共同转印到转印片上。因为光敏鼓串连地设置在转印片或中间转印体对面,所以中间转印方法也被称为串连方法。在中间转印方法中,执行电子拷贝处理,并且包括在各个光敏鼓上形成对应于黄(Y)、品红(M)、青(C)和黑(B)的静电潜像、印刷等,并且形成的静电潜像被转印到移动的中间转印体。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H8-152812公开了一种防止中间转印带和驱动辊之间滑动的技术,其中驱动辊由厚度为μ的材料,例如橡胶或涂胶制成从而克服上述缺点。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H10-268656公开了一种技术,在该技术中,对应于驱动辊和中间转印带接触表面的平均摩擦系数维持在0.1到0.45之间,并且分离性地设置了清理片作为驱动辊的备用品,直到最后一种墨粉图像的主转印完成为止。然而,上述中间转印方法具有如下缺点。使用该技术叠加颜色的成像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主转印期间在中间转印带和驱动辊之间发生的滑动导致了各颜色位置的显著偏移,从而导致彩色偏移。在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H8-152812公开的技术中,由厚度为μ的材料例如橡胶或涂胶制成的驱动辊用于防止这种彩色偏移,使得该技术必需在驱动辊的金属轴上包括涂胶,从而增加了成本。在日本专利待审公开No.H10-268656公开的成像设备中使用金属辊作为驱动辊,并且提到“驱动轴和中间转印带之间发生滑动是可接受的”。换句话说,该技术强调在清理片的接触期间避免振动影响,但没有考虑防止驱动轴和中间转印带之间发生的滑动。此外,当包括用来探测中间转印带上的图案的传感器时,用两个锭子支撑中间转印带限制了传感器的固定位置。换句话说,即使使用便宜的金属辊作为驱动辊,该技术也需要防止中间转印带和驱动辊之间发生的滑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传统技术中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图像载体;次转印辊;由树脂薄膜制成并且由多个辊子支撑的中间转印带;为所述多个辊子其中之一的驱动辊,其驱动所述中间转印带并且还用作相对于次转印辊的对面单元;其中所述驱动辊由金属制成,并且至少在对所述图像载体实施主转印时至少向次转印单元施加偏压。通过以下本专利技术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考附图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技术和工业上的重要性。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成像设备的略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中间转印体和驱动辊的略图;图3是中间转印体和驱动辊的另一略图;图4是中间转印体和驱动辊的又一略图;图5A和图5B是对应于主转印偏压和次转印偏压施加时序的示意图;图6是施加到驱动辊的偏压和与中间转印带滑动程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7是对应于驱动辊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和与中间转印带的允许滑动程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图8是对应于中间转印带的允许滑动程度和皮带卷绕角度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和图9是特征遗漏和彩色偏移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范实施例。虽然使用各部件的特定名称以简化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但本专利技术不受此限制。图1是使用中间转印带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传统彩色成像设备的草图。圆柱形的光敏鼓1沿箭头指示方向以每秒150毫米(mm/s)的圆周速度旋转。用作充电单元的辊子定型充电器4压向光敏鼓1的表面。充电器4随光敏鼓1旋转。充电器4通过施加交流(AC)和直流(DC)偏压的高压电源(未示出)均匀充电到-500V的表面电位。用作潜像形成单元的曝光单元5曝光图像数据从而在光敏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使用激光二极管的激光束扫描器或发光二极管(LED)执行曝光处理。光敏鼓清理单元3清理光敏鼓1表面上的残留墨粉。光敏鼓清理单元3包括叶片2。本实施例中的显影单元是单成分接触显影类型,并且包括黄色显影单元6、青色显影单元7、品红显影单元8和黑色显影单元9。黄色显影单元6、青色显影单元7、品红显影单元8和黑色显影单元9使用由高压电源(未示出)供给的预定显影偏压,并且将光敏鼓1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转换成可见图像,例如墨粉图像。四个光敏鼓1串连布置。在全色图像形成期间,可见图像以黄色可见图像、青色可见图像、品红可见图像和黑色可见图像的次序形成。上述各可见图像次序叠加并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0以形成全色可见图像。驱动辊21、主转印偏置辊11到14、次转印偏置辊11到14、次转印对面辊19、和皮带清理对面辊20支撑中间转印带10。驱动马达(未示出)沿箭头所示方向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10。主转印偏置辊14由主转印偏置辊保持单元15支撑,并且由可分离的凸轮16沿光敏鼓1的方向压迫。在正常状态下,可分离的凸轮16沿光敏鼓1的方向压迫主转印偏置辊14。可分离的凸轮16仅在光敏鼓1或中间转印带10分离时旋转,并且将主转印偏置辊14从光敏鼓1分离。厚度在0.3毫米(mm)到1mm之间的聚亚安酯橡胶用作驱动辊21的材料。下面说明主转印偏置辊11到14。皮带清理单元24的叶片23从中间转印带10上刮下残留墨粉,从而清理了中间转印带10。支撑中间转印带10的各辊子通过中间转印带单元侧板(未示出)支撑在中间转印带10两侧。中间转印带10的材料可由分散有电导材料例如聚偏氟乙稀(PVDF)上的碳黑、乙烯基聚四氟乙烯聚合物(ETFE)、聚酰亚胺(PI)、聚碳酸酯(PC)、热塑弹性体(TPE)等制造以形成树脂薄膜型的环带。本实施例中使用的中间转印带10是由用碳黑进行加工的PC所形成的单层皮带,厚度为140mm。在对应于中间转印带10的电阻测量方法中,探针(具有50mm直径的内电极和60mm直径的环形电极,并且符合JIS-K6911标准)连接到数字高电阻微电流表(Advantest制造的R8340A型号),对中间传输带10的两面施加1000V的电压(500V的表面电阻率)通过放电5秒并充电10秒测量电阻。电阻测量期间的环境固定到温度22℃和相对湿度(RH)55%。对于中间转印带10,期望的体积电阻率为108欧姆厘米(Ωcm)到1012Ωcm之间,表面电阻率为每平方109欧姆(Ω)到1012Ω之间。如果中间转印带10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超过上述范围,则为了充电中间转印带10,设置的电位水平需要按成像次序连续增加,从而很难使用单个电源对主转印单元供电。这是因为中间转印带10表面上的电荷电位由于转印过程或转印片分离过程期间的发生放电而增加,并且自放电变难,从而中间转印带10需要包括中和单元。如果中间转印带10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低于上述范围,虽然电位衰退的加速度由于转印期间沿表面方向的电流流动而产生的自放电而增强了中和,从而导致了墨粉飞溅的发生。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带10的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必须在上述范围内。还包括次转印偏置辊22。次转印偏置辊22通过使用由电导材料控制的电阻在106到1010Ω之间的尿烷弹性体电镀由SUS等制成的金属轴而制成。如果次转印偏置辊22的电阻超过上述范围,电流流动被妨碍,并且需要施加更高的电位以得到必需的转印能力,从而增加了电力成本。必需施加更高的电位导致转印单元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像设备,包括:多个图像载体(201、202、203、204);次转印辊(210);由树脂薄膜制成并且由多个辊子(210、211、212、213)支撑的中间转印带(200);为所述多个辊子(210、211 、212、213)其中之一的驱动辊(211)驱动所述中间转印带(200),并且还用作所述次转印辊(210)的对面单元;其中所述驱动辊(210)由金属制成,并且至少在对所述图像载体(201、202、203、204)实施主转印时至少向次 转印单元施加偏压。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原淳河崎明博岩仓良惠足立知哉宫崎贵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