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739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涉及塑料软管技术领域,由内而外依次包括PVC抗菌内层管、编织增强层和PVC外层管;编织增强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加编织而成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由三层编织层叠加而成的编织增强层,其整体更加紧凑,因此提高了编织增强层的强度和牢度,使软管具有更高的抗压能力与更好的延展性;同时层管采用PVC抗菌内层管,又能有效扼制软管内壁有害细菌的滋生,可用于并利于渔业养殖供水输送。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属于塑料软管


技术介绍

[0002]聚酯纤维增强软管又称网络管,俗称蛇皮管,是属于结构壁管,主要可分为农药喷洒、化工行业、园林花卉、家庭燃气、洗车清洗、食品饮料行业等6个领域。其耐磨性、耐油性、耐水性、柔顺性、耐高低温等性能优势深受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欢迎。
[0003]软管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主要依赖编织层的牢固程度,因此缠绕线的分布对软管抗压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常用的聚酯纤维增强软管,编织层是通过缠绕机将网线缠绕在内层管体的外表面上,编织层整体不紧凑,因此使软管整体能承受的压力仍然不够大。
[0004]另外,软管在长时间使用或放置内壁易滋生细菌,影响软管的使用效果和卫生安全性。
[0005]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由内而外依次包括PVC抗菌内层管、编织增强层和PVC外层管;所述编织增强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加编织而成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
[0009]进一步地,为了使软管在轴向和环向都具有更好的强度,所述第一编织层由顺时针均匀环绕PVC抗菌内层管的A股绳构成;第二编织层由沿着软管轴线拉伸且在圆周均匀分布的B股绳构成;第三编织层由逆时针均匀环绕的C股绳构成。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A股绳45
°
环绕,所述C股绳45
°
环绕,A股绳和C股绳的夹角为90
°

[0011]进一步地,为了使合股绳本身的强度进一步增强,所述A股绳、B股绳、C股绳均为合股绳,合股绳由4根及以上的涤纶线交织而成,呈现麻花状。
[0012]进一步地,所述PVC抗菌内层管不透明。
[0013]进一步地,为了增强编织增强层的结合力,所述编织增强层与PVC抗菌内层管、PVC外层管均通过粘合剂粘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PVC抗菌内层管与PVC外层管的厚度之比为1:1.2。
[0015]本技术的原理和有益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的由三层编织层叠加而成的编织增强层,其整体更加紧凑,因此提高了编织增强层的强度和牢度,使软管具有更高的抗压能力与更好的延展性;同时内层管采用PVC抗菌内层管,又能有效扼制软管内壁有害细菌的滋生,可用于并利于渔业养殖供水输送。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具有更好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施例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施例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的截面图;
[0018]图3是本实施例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的合股绳的交织成型示意图一;
[0019]图4是本实施例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的合股绳的交织成型示意图二。
[0020]标注说明:PVC抗菌内层管1,编织增强层2,A股绳21,B股绳22,C股绳23,PVC外层管3,涤纶线4,合股绳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能够更清楚更完善的披露,兹提供了以下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如下详细说明: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由内而外依次包括PVC抗菌内层管、编织增强层和PVC外层管;编织增强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加编织而成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采用的由三层编织层叠加而成的编织增强层,其整体更加紧凑,因此提高了编织增强层的强度和牢度,使软管具有更高的抗压能力与更好的延展性;同时内层管采用PVC抗菌内层管,又能有效扼制软管内壁有害细菌的滋生,可用于并利于渔业养殖供水输送。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采用的PVC抗菌内层管是通过加入PVC促熔型加工助剂、纳米金属离子、硬脂酸、稳定剂等成分调整配方获得的,该抗菌层的配方可以参考本申请人在之前申请并公开的一篇申请号为“201810801856.7”,名称为“一种抗菌防霉排水PVC管材及其生产方法”的专利技术方案,抗菌层的配方不是本申请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因此,此处不予赘述。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层由顺时针均匀环绕PVC抗菌内层管的A股绳构成;第二编织层由沿着软管轴线拉伸且在圆周均匀分布的B股绳构成;第三编织层由逆时针均匀环绕的C股绳构成;上述结构缠绕/分布的A股绳、B股绳、C股绳,可以使软管在轴向和环向都具有更好的强度,进一步提高软管的整体强度。
[0024]本实施例中,A股45
°
环绕,C股绳45
°
环绕,A股绳和C股绳的夹角为90
°
。选择上述角度的原因在于,45
°
编织角度较小,编织间距较小,编织层与管芯较紧密;编织角度过大,编织间距过大,生产效率虽然比较高,但是与管芯易松散。本实施例采用三股绳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顺时针45
°
绕和逆时针45
°
绕,能保证软管的环向强度,轴向拉伸分布能保证软管的轴向强度。另一方面,顺时针、轴向、逆时针的三层编织顺序整体增强了软管的耐压强度。
[0025]本实施例中,A股绳、B股绳、C股绳均为合股绳,合股绳由4根及以上的涤纶线交织而成,呈现麻花状。与现有技术合股线为较简单的并拢扭转相比,现有技术的合股线松散且不美观,因此使得软管的抗压性能低、弯曲收卷易变形;而采用本实施例结构的合股绳,合股绳本身的强度进一步增加,因此可以进一步使得编织增强层有更高的强度和牢度,也让软管有了更高的抗压能力与延展性。
[0026]本实施例中,PVC抗菌内层管不透明,隔光,避免长期的氧渗透使水管壁内滋生微生物和细菌。
[0027]本实施例中,编织增强层与PVC抗菌内层管、PVC外层管均通过粘合剂粘接,通过粘接可以增强编织增强层与PVC抗菌内层管、PVC外层管的结合力,进一步提高软管整体的强
度。
[0028]本实施例中,PVC抗菌内层管与PVC外层管的厚度之比为1:1.2,该比例能保证外层壁厚更厚,使编织增强层对管材的耐压性能可以起到更大的加强作用。
[0029]以上内容是结合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所提供技术方案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其特征在于:由内而外依次包括PVC抗菌内层管、编织增强层和PVC外层管;所述编织增强层包括由内而外依次叠加编织而成的第一编织层、第二编织层和第三编织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编织层由顺时针均匀环绕PVC抗菌内层管的A股绳构成;第二编织层由沿着软管轴线拉伸且在圆周均匀分布的B股绳构成;第三编织层由逆时针均匀环绕的C股绳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PVC编织增强型高压抗菌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A股绳45
°
环绕,所述C股绳45
°
环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玲芳韩鹏峰钱功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同正管道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