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泵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634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阀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充气泵阀门。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下固定阀体、上旋转阀体,所述的下固定阀体设置有带有定位孔的定位板、下中心通孔、进气管、环状进气凹槽、起背出气管、起背出气口、起腿出气管、起腿出气口、左翻身进气管、左翻身进气口、左翻身出气管及、左翻身出气口、右翻身进气管、右翻身进气口、右翻身出气管、右翻身出气口;所述的上旋转阀体设置有上中心通孔,上旋转阀体的底面设置有环状导气凹槽、扇形导气凹槽、左翻身导气凹槽、右翻身导气凹槽、出气口、出气凹槽,环状导气凹槽与扇形导气凹槽相连通,上旋转阀体的顶面设置有旋钮。该充气泵阀门,能同时满足起背、起腿、左右翻身等多种需求。左右翻身等多种需求。左右翻身等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泵阀门


[0001]本技术属于阀门
,尤其涉及一种充气泵阀门。

技术介绍

[0002]病人在卧床时,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姿势而易生褥疮。为了防治褥疮,人们使用充气床垫。充气床垫的垫体包括垫布,垫布上用安装带固定有多根气袋,气袋通过导气管与充气泵相连接,通过充气泵充放气,使气袋增压或减压支撑病人,从而促进人体血液循环,防治褥疮。当前充气泵上使用的充放气阀门,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满足左右循环翻身、起背、起腿等多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能同时满足左右循环翻身、起背、起腿等多种需求的充气泵阀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下固定阀体、上旋转阀体,所述的下固定阀体设置有带有定位孔的定位板、下中心通孔、左翻身进气管及与左翻身进气管相连通的左翻身进气口、左翻身出气管及与左翻身出气管相连通的左翻身出气口、右翻身进气管及与右翻身进气管相连通的右翻身进气口、右翻身出气管及与右翻身出气管相连通的右翻身出气口;所述的上旋转阀体设置有上中心通孔,上旋转阀体的底面设置有与左翻身进气口和左翻身出气口相匹配的左翻身导气凹槽、与右翻身进气口和右翻身出气口相匹配的右翻身导气凹槽、排气口及与排气口相连通的排气凹槽,上旋转阀体的顶面设置有旋钮。
[0005]其附加技术特征为:所述的下固定阀体设置有进气管及与进气管相连通的环状进气凹槽、起背出气管及与起背出气管相连通的起背出气口、起腿出气管及与起腿出气管相连通的起腿出气口;所述的上旋转阀体设置有与环状进气凹槽相匹配的环状导气凹槽、与起背出气口和起腿出气口相匹配的扇形导气凹槽,环状导气凹槽与扇形导气凹槽相连通。
[0006]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泵阀门组装时,将套有弹簧的螺杆穿过下中心通孔、上中心通孔与螺母连接,使下固定阀体、上旋转阀体连接在一起,将螺钉穿过定位板的定位孔拧入气泵壳体的螺纹孔,使下固定阀体固定在气泵壳体内。将进气管、左翻身进气管、右翻身进气管分别与气泵连接,将起背出气管与气垫的背部气袋连接、起腿出气管与气垫的腿部气袋连接、左翻身进气管与气垫的右侧气袋连接、右翻身进气管与气垫的左侧气袋连接。这样,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泵阀门形成三进四出的气道结构,环状进气凹槽、起背出气口、起腿出气口与左翻身进气口、左翻身出气口、右翻身进气口、右翻身出气口在不同的范围,环状进气凹槽、起背出气口、起腿出气口在内圈,左翻身进气口、左翻身出气口、右翻身进气口、右翻身出气口在外圈,互不影响。
[0007]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泵阀门使用时,开启气泵,根据不同需求转动上旋转阀体。需要左右翻身时,转动上旋转阀体使左翻身导气凹槽到达左翻身进气口和左翻身出气
口处、右翻身导气凹槽到达右翻身进气口和右翻身出气口处。左翻身时,气泵的气体由左翻身进气管经左翻身进气口到达左翻身导气凹槽,然后由左翻身导气凹槽经左翻身出气口进入左翻身出气管,由左翻身出气管进入气垫的右侧气袋,气垫的右侧气袋撑起,人体左翻。右翻身时,气泵的气体由右翻身进气管经右翻身进气口到达右翻身导气凹槽,然后由右翻身导气凹槽经右翻身出气口进入右翻身出气管,由右翻身出气管进入气垫的左侧气袋,气垫的左侧气袋撑起,人体右翻。通过控制气泵,使人体左右翻身轮番进行。不需要左右翻身时,转动上旋转阀体至停止状态,使排气凹槽到达左翻身出气口、右翻身出气口处,气体由排气口排出。
[0008]需要起背坐起时,转动上旋转阀体使扇形导气凹槽到达起背出气口处,气泵的气体由进气管先到达环状进气凹槽,然后由环状进气凹槽到达环状导气凹槽,再由环状导气凹槽到达扇形导气凹槽,由扇形导气凹槽经起背出气口进入起背出气管,由起背出气管进入气垫的背部气袋,气垫的背部气袋充气撑起,人体起背坐起。需要抬起腿时,转动上旋转阀体使扇形导气凹槽到达起腿出气口处,气泵的气体由进气管先到达环状进气凹槽,然后由环状进气凹槽到达环状导气凹槽,再由环状导气凹槽到达扇形导气凹槽,由扇形导气凹槽经起腿出气口进入起腿出气管,由起腿出气管进入气垫的腿部气袋,气垫的腿部气袋充气撑起,人体腿部抬起。
[0009]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泵阀门,能同时满足左右循环翻身、起背、起腿等多种需求,左右循环翻身时,起背、起腿是放气状态,起背时,左右循环翻身、起腿是放气状态,起腿起腿时,左右循环翻身、起背是放气状态,停止时,左右循环翻身、起背、起腿都是放气状态。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充气泵阀门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下固定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上旋转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充气泵阀门的具体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技术充气泵阀门包括下固定阀体1、上旋转阀体2,上旋转阀体2的顶面设置有旋钮201。
[0015]如图2所示,下固定阀体1设置有带有定位孔101的定位板102、下中心通孔103、进气管104及与进气管104相连通的环状进气凹槽105、起背出气管106及与起背出气管106相连通的起背出气口107、起腿出气管108及与起腿出气管108相连通的起腿出气口109、左翻身进气管110及与左翻身进气管110相连通的左翻身进气口111、左翻身出气管112及与左翻身出气管112相连通的左翻身出气口113、右翻身进气管114及与右翻身进气管114相连通的右翻身进气口115、右翻身出气管116及与右翻身出气管116相连通的右翻身出气口117。
[0016]如图3所示,上旋转阀体2设置有上中心通孔202,上旋转阀体2的底面设置有环状导气凹槽203、扇形导气凹槽204、左翻身导气凹槽205、右翻身导气凹槽206、排气口207及与排气口207相连通的排气凹槽208,环状导气凹槽203与扇形导气凹槽204相连通。
[0017]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泵阀门组装时,将套有弹簧的螺杆穿过下中心通孔103、上中心通孔202与螺母连接,使下固定阀体1、上旋转阀体2连接在一起,将螺钉穿过定位板102的定位孔101拧入气泵壳体的螺纹孔,使下固定阀体1固定在气泵壳体内。将进气管104、左翻身进气管110、右翻身进气管114分别与气泵连接,将起背出气管106与气垫的背部气袋连接、起腿出气管108与气垫的腿部气袋连接、左翻身出气管112与气垫的右侧气袋连接、右翻身出气管116与气垫的左侧气袋连接。这样,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泵阀门形成三进四出的气道结构,环状进气凹槽105、起背出气口107、起腿出气口109与左翻身进气口111、左翻身出气口113、右翻身进气口115、右翻身出气口117在不同的范围,环状进气凹槽105、起背出气口107、起腿出气口109在内圈,左翻身进气口111、左翻身出气口113、右翻身进气口115、右翻身出气口117在外圈,互不影响。
[0018]本技术所提供的充气泵阀门使用时,开启气泵,根据不同需求转动上旋转阀体2。需要左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充气泵阀门,包括下固定阀体、上旋转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固定阀体设置有带有定位孔的定位板、下中心通孔、左翻身进气管及与左翻身进气管相连通的左翻身进气口、左翻身出气管及与左翻身出气管相连通的左翻身出气口、右翻身进气管及与右翻身进气管相连通的右翻身进气口、右翻身出气管及与右翻身出气管相连通的右翻身出气口;所述的上旋转阀体设置有上中心通孔,上旋转阀体的底面设置有与左翻身进气口和左翻身出气口相匹配的左翻身导气凹槽、与右翻身进气口和右翻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广田齐义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佳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