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372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声围井,包括壳体和进水管,所述壳体为L型中空结构,所述L型中空结构内靠近左端处设置有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所述L型中空结构内靠近右端处设置有第三筋板,所述第一筋板、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平行于壳体的左端平面并与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穿过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并与第二筋板和第三筋板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为L型结构且其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线性排列的水管消音孔,所述进水管上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壳体的尾部下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尾部消音孔,所述壳体的上表面设置有杯形接管,所述杯形接管位于第一筋板和第二筋板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消声效果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操作方便。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声围井


[0001]本技术涉及潜艇装置制造领域,具体为一种消声围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潜艇隐身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使其潜艇不易被地方发现所研制和应用的技术。对潜艇探测的主要方式是探测潜航潜艇声场的变化,降噪消声是潜艇隐身技术最重要的环节,据测算,潜艇的噪声每降低20分贝,可使己方被动声纳探测距离增加一倍,敌方被动声纳探测距离减半,同时使本艇的声模拟干扰装置作战效果提高15倍左右,可见降噪消声的重要性。在潜艇高速或低速航行时,潜水艇中水泵运转的噪声主要噪声源之一,由于水泵高速运转形成的高压水流也会造成很大的噪音,会对潜艇的隐身效果造成影响。
[0003]目前,借鉴一种特制的消声装置,如专利CN201510818296.2所述的为中国潜艇螺旋桨新增消声防缠增速装置,但是此装置有以下几个缺点:1)需要填充大量的吸声材料,设置过多的消声层;2)此装置为直长型,并不是理想的消声结构,吸声效果差。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消声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声围井,解决了需要填充大量的吸声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声围井,包括壳体(1)和进水管(2),所述壳体(1)和进水管(2)均为L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空腔内靠近左端处设置有第一筋板(6)和第二筋板(7),所述壳体(1)的空腔内靠近右端处设置有第三筋板(8),所述第一筋板(6)、第二筋板(7)和第三筋板(8)平行于壳体(1)的左端平面并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筋板(6)上设置有若干个线性排列的筋板消音孔(16),所述进水管(2)穿过第二筋板(7)和第三筋板(8),并与第二筋板(7)和第三筋板(8)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2)表面设置有若干个线性排列的水管消音孔(15),所述进水管(2)上设置有支撑板(11),所述支撑板(11)设置在第二筋板(6)和第三筋板(8)之间并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壳体(1)的尾部下表面(1-1)设置有若干个尾部消音孔(14),所述壳体(1)的上表面设置有杯形接管(12),所述杯形接管(12)位于第一筋板(6)和第二筋板(7)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声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筋板(6)的上端与第一肋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筋板(7)的上端与第二肋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三筋板(8)的上端与第三肋板(5)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肋板(5)上固定连接有第四筋板(9),所述第四筋板(9)与壳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2)朝向壳体(1)尾部的一端穿过第四筋板(9)并与第四筋板(9)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勤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良工精密合金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