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535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传感器;所述挡板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监测系统气室结构不合理,对传感器的寿命和检测精度造成影响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


[0001]本技术涉及环境监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

技术介绍

[0002]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报告中提到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中的“污染防治”,关系到“美丽”的目标能否实现,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引人注目。针对大气污染防治,报告提出“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的要求,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
[000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需加强环境执法的“精细化、规范化”,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通过环境网格化监管的模式,开展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精细化监测,实现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快推进对大气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建立网格化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同时进行配套的网格化管理软件平台建设,对建立的网格化大气环境监测网络的数据进行收集、审核,并运用大数据的优势对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进行分析、预警和监控。
[0004]目前市面上气体监测系统的气室,其进气口往往正对着传感器,这样气体从进气口进入气室的过程中,直吹传感器滤膜,导致滤膜压力增大、耗损增加。长此以往,就会对传感器寿命造成影响,降低传感器的寿命。更重要的是,直吹容易导致传感器的瞬间检测值突然增大,以及停留在传感器附近的待检气体浓度更大等问题,对检测精度造成直接影响,使技术人员无法很好地根据检测结果评估当前的环境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监测系统气室结构不合理,对传感器的寿命和检测精度造成影响的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传感器;所述挡板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
[0008]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通过设计第一进气口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形成“L”型的进气通道,改变了待检气体的流动方向,避免气体直接吹到传感器,延长传感器的寿命。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出气口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
[0010]为了防止待检气体进入气室后,未与传感器充分接触就过快地又从气室流出,本技术又设计第一出气口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形成“L”型的出气通道。待检气体进入后,首先在气室内释放了压力,又由于“L”型的出气通道的存在,使待检气体无法轻易流出,而是在气室内徘徊,与传感器充分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面积。
[0012]本技术又对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的开口面积进行了大小尺寸的改良设计,抛弃对称统一的传统理念,采用第一进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出气口的开口面积的设计,改变了待检气体的流速,增加了气体在气室内的提留时间,使得待检气体在气室停留混合得更均匀,与传感器接触更充分,更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为圆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直径。
[0014]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直径为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直径的两倍。
[0015]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为方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边长大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边长。
[0016]优选的,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为方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边长为所述第一出气口的边长的两倍。
[0017]优选的,所述挡板与所述传感器连接处设置密封圈。
[0018]密封圈使气室密闭,有利于气体检测。
[0019]优选的,当所述传感器尺寸与所述气室相匹配时,所述传感器的感应端直接形成所述挡板。
[0020]传感器尺寸变化的时候,挡板根据传感器与气室的尺寸来调整固定。当传感器尺寸与气室相匹配时,传感器的感应端能直接形成挡板,进而形成密闭的气室。
[0021]一种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含有如上述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
[0022]实施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功效:
[0023]1、有效避免气体直接吹到传感器上,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及精度;
[0024]2、有效改变了气体的流速,气体在混合仓里面混合更均匀,与传感器接触更充分,检测更精确。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挡板1,传感器2,第一进气口3,第一出气口4,第二进气口5,第二出气口6,密封圈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9]实施例1
[0030]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包括挡板1,挡板1连接传感器2;挡板1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气口4,第一进气口3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5,第一出气口4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6。挡板1与传感器2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7,使气室密闭,有利于气体检测。
[0031]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通过设计第一进气口3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5,第一出气口4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6,可以形成“L”型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改变了待检气体的流动方向,避免气体直接吹到传感器,延长传感器的寿命。待检气体进入后,在气室内释放了压力,又由于“L”型的出气通道的存在,使待检气体无法轻易流出,而是在气室内徘徊,与传感器充分接触。
[0032]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气口4的开口为圆口,第一进气口3的直径为第一出气口4的直径的两倍。
[0033]本技术又对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气口4的开口面积进行了大小尺寸的改良设计,抛弃对称统一的传统理念,采用第一进气口3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一出气口4的开口面积、优选为其2倍的设计,改变了待检气体的流速,增加了气体在气室内的提留时间,使得待检气体在气室停留混合得更均匀,与传感器接触更充分,更有利于提高检测精度。
[0034]实施例2
[0035]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包括挡板1,挡板1连接传感器2;挡板1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气口4,第一进气口3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5,第一出气口4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6。挡板1与传感器2连接处还设有密封圈7,使气室密闭,有利于气体检测。
[0036]本技术结构简单新颖,通过设计第一进气口3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5,第一出气口4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6,可以形成“L”型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改变了待检气体的流动方向,避免气体直接吹到传感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连接传感器;所述挡板两端的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垂直连接第二进气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垂直连接第二出气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的开口为圆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出气口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微型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直径为所述第一出气口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伟嘉宋开颜苏芳毅杨湘鄂何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旭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