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产育苗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273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产育苗池,包括育苗池、水泵以及增氧泵,育苗池底部设有输氧管,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开有若干水体交换口,水体交换口上均固接有用于引导水体流向的C字型引流架,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传动杆,传动杆的两端均固接有扰流扇,在扰流扇上方设有孵化巢,输氧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输氧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抽水口连接,输氧管上设有用于安装增氧泵的输氧口,引流架的开口与水泵出水口的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育苗池在供氧时可能会出现供氧不均匀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产育苗池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公开了一种水产育苗池。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包括:捕捞和养殖生产的鱼、虾、蟹、贝、藻类、海兽等鲜活品;经过冷冻、腌制、干制、熏制、熟制、罐装和综合利用的加工产品。水产食品营养丰富,风味各异。而水产育苗是整个水产养殖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育苗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水产育苗通常使用土塘,受环境影响较大,生态因子不可控,苗种成活率较低,相比之下,标准的育苗池育苗更为可控和高效,已成为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水产育苗方式。
[0003]胚胎在发育的各个育苗阶段都需要大量的氧气,为了提高孵化存活率,需要在育苗过程中要保持水体的氧气含量,目前保持育苗池内水体氧气含量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增氧泵直接将氧气送入水体中,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得局部的水体保持较高的氧气含量,但在远离增氧泵的氧气输出口的局部水体可能达不到孵化的标准氧气含量,这样可能降低孵化存活率,因此,提供了一种水产育苗池,以便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育苗池在供氧时可能会出现供氧不均匀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提供一种水产育苗池,包括育苗池、水泵以及增氧泵,育苗池底部设有输氧管,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开有若干水体交换口,水体交换口上均固接有用于引导水体流向的C字型引流架;
[0006]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传动杆,传动杆的两端均固接有扰流扇,在扰流扇上方设有孵化巢,输氧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输氧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抽水口连接,输氧管上设有用于安装增氧泵的输氧口,引流架的开口与水泵出水口的方向相反。
[0007]本基础方案的原理及效果在于:
[0008]1、增氧泵正常工作时,输氧管内的水体就能源源不断的溶解氧气,然后启动水泵,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就可以在输氧管中循环流动,同时水泵的工作使得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在输氧管内快速流动,C字型的引流架的开口与溶解了氧气的水体流动方向相反,因此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就可以在冲击引流架时随着C字型引流架和水体交换口顺势流入育苗池,这样便可为育苗池输送大量溶解了氧气的水体。
[0009]2、育苗池内的水体是静止的,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在流入育苗池将受到很大的阻力,因此在输氧管内快速流动的水体进入育苗池后流速就变得缓慢,这样就相当于给孵化巢增加了一股微流水,流水也就为孵化巢上的鱼卵输送了氧气。
[0010]3、输送水体时,水体在输氧管内高速流动时会不停的冲击传动杆下端的扰流扇,
这样就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力原理,给传动杆施加了一个可以使得其转动的力,传动杆转动,带动上端的扰流扇转动,这样就可以充分搅拌育苗池内的液体,使得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在育苗池内充分混合。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育苗池可以利用水泵有效的将溶解有氧气的水体送入育苗池,而且可以增加育苗池内水流的循环,使得育苗池内的水体的氧气更加均匀的溶解,有效提高了水产幼苗的孵化存活率。
[0012]进一步,所述育苗池内滑动设有母卵分隔板。便于将母鱼与鱼卵分隔开,防止其他母鱼吞食鱼卵。
[0013]进一步,所述母卵分隔板下表面连通有若干分隔漏斗。母鱼产卵后,鱼卵顺着分隔漏斗落入孵化巢。
[0014]进一步,设置在育苗池一侧的扰流扇上设有保护罩。便于安装孵化巢。
[0015]进一步,所述孵化巢安装在保护罩顶部。有利于扰流扇正常工作。
[0016]进一步,所述孵化巢为腾棉。便于鱼卵的正常孵化,而且在孵化过程中不会落入输氧管。
[0017]进一步,所述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镶嵌有数量与传动杆一致的轴承,传动杆通过轴承与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转动连接。扰流扇正常转动,便于均匀混合溶解氧气。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产育苗池的正剖视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产育苗池中输氧管的水泵简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产育苗池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育苗池1、母卵分隔板2、孵化巢3、引流架4、扰流扇 5、传动杆6、输氧管7、水体流动方向8、保护罩9、分隔漏斗10、水泵11、输氧口12。
[0023]一种水产育苗池1,实施例如图3所示若干分隔漏斗并排焊接在一起形成一块母卵分隔板2,育苗池1内侧侧壁设有滑槽,如图1所示母卵分隔板2筒滑槽滑动设置在育苗池1内,输氧管7安装在育苗池1的底部,根据育苗池1底部的实际面积,在育苗池1与输氧管7的连接面开设了适当数量的水体交换口,每个水体交换口上均焊接了一个用于引导水体流向的 C字型引流架4。
[0024]根据育苗池1底部的实际面积,在育苗池1与输氧管7的连接面镶嵌了适当数量的轴承,每个轴承内均固接了一个传动杆6,传动杆6的上端位于在育苗池1内,传动杆6的下端位于输氧管7内,传动杆6的两端均焊接了一个扰流扇5,设置在育苗池1一侧的扰流扇5上均安装了一个保护罩9,孵化巢3粘贴在保护罩9的顶面,孵化巢3为腾棉,如图2所示输氧管7一端与水泵11的出水口连接,输氧管7的另一端与水泵11的抽水口连接,一个用于安装增氧泵的输氧口12开在输氧管7上,引流架4的开口与水泵11出水口的方向相反。
[0025]使用时,将一个增氧泵的输气口通过输氧口12安装在输氧管7内,然后利用热熔胶将输氧口12密封好,将水泵11和增氧泵与供电设备电连接好,把已经消毒、清洁处理的育苗
水体倒入育苗池1,最后即将产卵的母鱼放置到育苗池1的上半部分,母鱼产卵后,鱼卵通过分隔漏斗10落在孵化巢3上,就可以开始孵化育苗工作。
[0026]当增氧泵正常工作时,输氧管7内的水体就能源源不断的溶解氧气,启动水泵11,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就可以在输氧管7中循环流动,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就可以在冲击引流架4的时随着C字型引流架4和水体交换口顺势流入育苗池1,育苗池1内的水体是静止的,溶解了氧气的水体在流入育苗池1将受到很大的阻力,因此在输氧管7内快速流动的水体进入育苗池1后流速就变得缓慢,这样就相当于给孵化巢3增加了一股微流水,这股微流水也就为孵化巢3上的鱼卵输送了氧气。
[0027]本技术可以利用水泵11有效的将溶解有氧气的水体送入育苗池1,而且可以增加育苗池1内水流的循环,使得育苗池1内的水体的氧气更加均匀的溶解,有效提高了水产幼苗的孵化存活率。
[00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技术所属
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产育苗池,其特征在于,包括育苗池、水泵以及增氧泵,育苗池底部设有输氧管,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开有若干水体交换口,水体交换口上均固接有用于引导水体流向的C字型引流架;育苗池与输氧管的连接面转动连接有若干传动杆,传动杆的两端均固接有扰流扇,在扰流扇上方设有孵化巢,输氧管一端与水泵的出水口连接,输氧管的另一端与水泵的抽水口连接,输氧管上设有用于安装增氧泵的输氧口,引流架的开口与水泵出水口的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育苗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池内滑动设有母卵分隔板。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小洪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万州区扶标园农业专业合作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