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5174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管与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管相连,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管与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管相连。壳程筒体的两端设有左管箱,右管箱,左管箱、右管箱中均设置有分程隔板,将左管箱、右管箱内腔分隔成若干互不相通的管程腔室,各管程腔室分别与对应的换热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集两台换热设备于一体,设备相对较紧凑,减少占地面积,节省空间,特别适用于换热场合因空间位置受限的场合。左管箱、右管箱内腔中均设置有分程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种多管程的设置体积小、换热系数高。换热系数高。换热系数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


[0001]本技术属于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是一种常见的热量交换设备,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换热器的大量使用有效的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使企业成本降低,效益提高。换热器种类很多,根据结构形式分为管壳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蛇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等。最常用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又包括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浮头式换热器、U形管式换热器、填料函式换热器。
[0003]管壳式换热器是以封闭在壳体中管束的壁面作为传热面的间壁式换热器,具有结构较简单、工作可靠稳定、能在高温、高压下使用,适应性强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类型,被广泛地运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环保和制冷等工业领域。管壳式换热器由壳体、传热管束、管板、折流板(挡板)和管箱或封头等部件组成。壳体多为圆筒形,内部装有管束,是主要的传热元件,管束两端固定在管板上。进行换热的冷热两种流体,一种在换热管内流动,称为管程流体;另一种在换热管外流动,称为壳程流体。流体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管箱和换热管内是一种介质,承受管程压力;壳体和换热管外是另一介质,承受壳程压力;一般管程侧和壳程侧压力、介质温度均不相同。现有技术中,当壳程流体进出口温度与管程流体进出口温度交叉比较严重时,温差修正会比较大,对数平均温差比较小,这样要达到充分换热需要的换热面积就会很大,增加换热面积通常可以采用增加换热器体积的方法,但是增加换热器体积会增加换热器生产成本,并大幅度增加设备的占地面积,安装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以解决现有的换热器占地面积大、安装成本高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均包括管程部、壳程部,管程部包括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多根换热管,壳程部包括壳程筒体、壳程进管、壳程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由下至上重叠布置,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之间通过鞍座支撑;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管与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管相连,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管与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管相连。
[0007]上述的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中,所述壳程筒体的左端设有带若干管孔的左管板,壳程筒体的右端设有带若干管孔的右管板;所述换热管的管端穿设、并固定在左管板、右管板的管孔中,固定于左管板与右管板之间;左管板的外侧设置有左管箱,左管箱的顶部
设置有管程出管,左管箱的底部设置有管程进管,管程进管与管程出管之间的左管箱中设置有分程隔板,分程隔板将左管箱内腔分隔成若干互不相通的管程腔室,各管程腔室分别与对应的左管板上的换热管相连通;右管板的外侧设置有右管箱。
[0008]上述的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中,所述左管箱内腔中的分程隔板为三块水平设置的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将左管箱内腔自下而上分隔成第一腔室至第四腔室;中隔板水平设置于左管箱的上下对称的中心平面上,上隔板、下隔板对称设置于中隔板的上部和下部;第一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与第四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相等;第二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与第三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相等,并为第一腔室或第四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的2倍;
[0009]所述的右管箱内腔中也设置有分程隔板,包括第一水平隔板、第二水平隔板、第三水平隔板和竖直隔板,第一水平隔板设置于右管箱的上下对称的中心平面上,一侧与右管箱内腔的壁面相连,另一侧与竖直隔板的中部相连;第二水平隔板、第三水平隔板对称设置于第一水平隔板的上部和下部,并与左管箱的上隔板、下隔板平齐,竖直隔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二水平隔板、第三水平隔板的一端,第二水平隔板、第三水平隔板的另一端与右管箱内腔的壁面相连,将右管箱内腔分割为三个腔室。
[0010]上述的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中,所述左管箱端部设置有管箱法兰,左管板连接于壳程筒体的左端,其外径大于壳程筒体的外径而突出于壳程筒体成为筒体法兰,左管箱与壳程筒体之间设有密封垫并通过管箱法兰和筒体法兰相连接;
[0011]右管箱与壳程筒体的连接结构与左管箱相同。
[0012]进一步地,所述的壳程筒体内沿换热管长度方向设置有多块折流板。
[0013]更进一步地,所述折流板为带缺口的弓形折流板,与所述换热管垂直布置,彼此相邻的两块弓形折流板与壳程筒体不同侧的侧壁相连接,各弓形折流板的缺口之间形成流体介质的通道。
[0014]上述的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中,所述第一换热器的壳程筒体、右管箱的最低点均设有排净口;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右管箱的最高点设有排空口。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0016]1、本技术的换热器是集两台换热设备于一体,设备相对较紧凑,不仅能减少设备间的支撑和土建结构,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材料,操作简单,节省空间,特别适用于换热场合因空间位置受限的场合,还能减少换热器的检维修操作周期。
[0017]2、换热管束穿接多个设置在壳程筒体内的折流板,能够对壳程的流体起到导流和扰动的作用,提供换热效率。
[0018]3、左管箱、右管箱内腔中均设置有分程隔板,将全部管子均分成若干组,流体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因而在管束中往返多次,这种多管程的设置体积小、换热系数高。
[0019]总之,采用本技术的换热器,可以有效地减小设备体积,免去设备间管道,降低流体阻力,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左视示意图。
[0022]图3是本技术中第二换热器的左管箱的主视示意图。
[0023]图4是本技术中第二换热器的左管箱的右视示意图。
[0024]图5是本技术中第二换热器的右管箱的主视示意图。
[0025]图6是本技术中第二换热器的右管箱的左视示意图。
[0026]图中:1-左管箱,102-上隔板,101-中隔板,103-下隔板,
[0027]2-左管板,3-壳程筒体,4-折流板,5-换热管,6-拉杆,
[0028]7-右管板,701-第一水平隔板,702-竖直隔板,703-第二水平隔板,704-第三水平隔板,
[0029]8-右管箱,9-下鞍座,10-上鞍座,
[0030]N1-第二换热器的管程出管,N2-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管,N3-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管,N4-第一换热器的管程进管,N5-第二换热器的壳程进管,N6-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管,N7-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管,N8-第一换热器的壳程出管,N9-排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均包括管程部、壳程部,管程部包括管程进管、管程出管、多根换热管,壳程部包括壳程筒体、壳程进管、壳程出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由下至上重叠布置,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之间通过鞍座支撑;第一换热器的管程出管与第二换热器的管程进管相连,第一换热器的壳程进管与第二换热器的壳程出管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程筒体的左端设有带若干管孔的左管板,壳程筒体的右端设有带若干管孔的右管板;所述换热管的管端穿设、并固定在左管板、右管板的管孔中,固定于左管板与右管板之间;左管板的外侧设置有左管箱,左管箱的顶部设置有管程出管,左管箱的底部设置有管程进管,管程进管与管程出管之间的左管箱中设置有分程隔板,分程隔板将左管箱内腔分隔成若干互不相通的管程腔室,各管程腔室分别与对应的左管板上的换热管相连通;右管板的外侧设置有右管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卧置叠加式多管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管箱内腔中的分程隔板为三块水平设置的上隔板、中隔板、下隔板,将左管箱内腔自下而上分隔成第一腔室至第四腔室;中隔板水平设置于左管箱的上下对称的中心平面上,上隔板、下隔板对称设置于中隔板的上部和下部;第一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与第四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相等;第二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与第三腔室对应的换热管数量相等,并为第一腔室或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玲玲张思兰董玉曾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水处理设备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