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515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包括门字形纱架,门字形纱架两侧的立柱上设置有往复式传送带,往复式传送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压条,固定压条设置在门字形纱架两侧的立柱之间,往复式传送带上设置有加湿气管,加湿气管与固定压条平行设置,加湿气管上设置有蒸汽喷孔,经纱固定在固定压条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均匀快速的提高麻类经纱的含水率,有效改善纱线强力、柔顺性等性能,解决了麻类纱使用穿筘机穿筘时断线、打绞的问题,提高了穿筘机设备的品种适用性。品种适用性。品种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纺织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穿筘工序是织物上机织造前的准备工序,穿筘的任务是根据织物的要求将织轴上的经纱按一定的规律穿过停经片、综丝和筘,以便织造时形成梭口,引入纬纱织成所需的织物。
[0003]早期穿筘是由手工操作完成,手工穿筘劳动强度高,产量低,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纺织企业小批量、短交期的发展趋势。目前在纺织行业引进了自动穿筘机以保证穿筘质量和交货日期,但是穿筘机设备对纱线属于刚性操作,对纱线强力有一定要求,如麻类纱线,纱支粗、伸长小、弱结多、易断线,穿筘机穿筘时易断线、打绞,穿筘质量差、效率低,此类品种仍然需要手工操作,造成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0004]中国专利CN 104278407 A公开一种经二重组织双层织物织造工艺,其工艺步骤是:络筒工序

整经工序

浆液的调制

浆纱工序

穿筘工序

织造工序

整理工序。该工艺将JC27.8Tex+40D和JC/H(60/40)21.6Tex经纱,加工出的面料显露出JC27.8Tex+40D经纱一面作为外层,确保服装的挺括性和保型性;显露出C/H(60/40)21.6Tex经纱的一面作为里层,汉麻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和排湿性,面料里层可以将人体的汗液和水蒸气及时吸取和排出,改善了服装的穿着舒适性。该专利是将汉麻纤维先浆纱再穿筘,穿筘质量差、效率低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0005]目前,亟需提供一种可以解决麻类纱使用穿筘机穿筘时断线、打绞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可以均匀快速的提高麻类经纱的含水率,解决了麻类纱使用穿筘机穿筘时断线、打绞的问题,提高了穿筘机设备的品种适用性。
[0007]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本技术所述的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包括门字形纱架,门字形纱架两侧的立柱上设置有往复式传送带,往复式传送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压条,固定压条设置在门字形纱架两侧的立柱之间,往复式传送带上设置有加湿气管,加湿气管与固定压条平行设置,加湿气管上设置有蒸汽喷孔,经纱固定在固定压条上。
[0009]所述的往复式传送带和固定压条通过固定卡固定在门字形纱架两侧的立柱上。
[0010]所述的往复式传送带的长度为115-125厘米。
[0011]所述的加湿气管通过蒸汽传输管与电加热蒸汽发生器相连。
[0012]所述的加湿气管与经纱的距离为2-4cm。
[0013]所述的蒸汽喷孔是间隔设置在加湿气管上。
[0014]所述的蒸汽喷孔的直径为0.5-1mm。
[0015]所述的蒸汽喷孔的分布距离为1.6-2.2米,可对轴幅在2.2米以内的织轴经纱进行加湿。
[0016]所述的蒸汽喷孔的开孔方向垂直于门字形纱架两侧的立柱所在的平面。
[0017]所述的门字形纱架一侧设置织轴,经纱缠绕在织轴上,织轴放置在织轴小车上。
[0018]工作原理及过程:
[0019]将浆纱后的织轴固定到织轴小车上,退绕织轴,经纱固定在固定压条上,加湿液加入到电加热蒸汽发生器中生成蒸汽,蒸汽温度为100-130℃,蒸汽通过蒸汽传输管进入到加湿气管中,蒸汽再通过蒸汽喷孔喷出,蒸汽喷孔是朝向经纱的,加湿气管在往复式传送带的作用下做上下往复式运动对经纱进行加湿,上下动程115-125厘米,上下往复式运动的速度为2-5米/分钟,加湿时间为10-20分钟,加湿完毕后,经纱进入到穿筘机中进行穿筘。
[0020]加湿液为保湿剂与水的混合溶液;保湿剂为脂肪醇聚氧化烯醚,优选Sinvadine L-635,昆山洺家助剂有限公司生产。
[0021]本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均匀快速的提高麻类经纱的含水率,有效改善纱线强力、柔顺性等性能,解决了麻类纱使用穿筘机穿筘时断线、打绞的问题,提高了穿筘机设备的品种适用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门字形纱架;2、往复式传送带;3、固定压条;4、固定卡;5、加湿气管;6、蒸汽传输管;7、电加热蒸汽发生器;8、蒸汽喷孔;9、经纱;10、织轴;11、织轴小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0025]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门字形纱架1,门字形纱架1两侧的立柱上设置有往复式传送带2,往复式传送带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压条3,固定压条3设置在门字形纱架1两侧的立柱之间,往复式传送带2上设置有加湿气管5,加湿气管5与固定压条3平行设置,加湿气管5上设置有蒸汽喷孔8,经纱9固定在固定压条3上。
[0026]往复式传送带2和固定压条3通过固定卡4固定在门字形纱架1两侧的立柱上。
[0027]往复式传送带2的长度为120厘米。
[0028]加湿气管5通过蒸汽传输管6与电加热蒸汽发生器7相连。
[0029]加湿气管5与经纱9的距离为3cm。
[0030]蒸汽喷孔8是间隔设置在加湿气管5上。
[0031]蒸汽喷孔8的直径为1mm。
[0032]蒸汽喷孔8的分布距离为1.8米。
[0033]蒸汽喷孔8的开孔方向垂直于门字形纱架1两侧的立柱所在的平面。
[0034]门字形纱架1一侧设置织轴10,经纱9缠绕在织轴10上,织轴10放置在织轴小车11上。
[0035]将浆纱后的织轴10固定到织轴小车11上,经纱9卷绕在织轴10上,退绕织轴10,经纱9固定在固定压条3上,加湿液加入到电加热蒸汽发生器7中生成蒸汽,蒸汽温度为100℃,
蒸汽通过蒸汽传输管6进入到加湿气管5中,蒸汽再通过蒸汽喷孔8喷出,蒸汽喷孔8是朝向经纱9的,加湿气管5在往复式传送带2的作用下做上下往复式运动对经纱9进行加湿,上下往复式运动的速度为3米/分钟,加湿时间为15分钟,加湿完毕后,经纱9进入到穿筘机中进行穿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包括门字形纱架(1),其特征在于门字形纱架(1)两侧的立柱上设置有往复式传送带(2),往复式传送带(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压条(3),固定压条(3)设置在门字形纱架(1)两侧的立柱之间,往复式传送带(2)上设置有加湿气管(5),加湿气管(5)与固定压条(3)平行设置,加湿气管(5)上设置有蒸汽喷孔(8),经纱(9)固定在固定压条(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式传送带(2)和固定压条(3)通过固定卡(4)固定在门字形纱架(1)两侧的立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式传送带(2)的长度为115-125厘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麻类纱穿筘前的预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湿气管(5)通过蒸汽传输管(6)与电加热蒸汽发生器(7)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洋洋殷翠红刘明明周宝王顺利孙艳红
申请(专利权)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