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493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有针座、管体、棘突球囊本体和螺旋尖端,所述针座通过管体与所述棘突球囊本体的近端连接,所述螺旋尖端固定设置在所述棘突球囊本体的远端,所述管体包括内层管和外层管,所述针座为带有鲁尔接头的连接座;所述棘突球囊本体包括球囊、棘突条和网状渗透膜,所述网状渗透膜包覆在球囊的表面,所述网状渗透膜用于回收斑块破裂的钙化组织并降低钙化再次形成的概率;作为球囊的支撑体,所述棘突条均匀分布且与球囊纵向熔合;所述螺旋尖端包括三角体和尖端管,其中增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

技术介绍

[0002]冠状动脉钙化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反应冠状动脉硬化的程度。钙化血管僵硬性增加,顺应性降低,导致心肌缺血、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血管事件和外周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子。血管钙化是由于高钙磷环境以及局部或全身矿化诱导子上调、抑制子下调所导致的骨特异性羟基磷灰石结晶主动沉积在血管壁的病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血管壁矿化防御机制被耗竭,平滑肌细胞等间叶细胞丢失原有表型而获得成骨表型,释放矿化脂质小泡。血管壁内膜、中膜或主动脉瓣膜就可能形成异位钙化。球囊导管扩张术是对心血管狭窄病变中最常用的有效治疗方法,而球囊导管扩张术在钙化病变手术中会出现不能完全穿过病变位置或球囊滑脱的现象,导致手术失败率很高。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切割球囊,切割球囊是将金属片纵向安装在球囊表面,在达到钙化病变位置后用刀片对钙化组织进行割裂以扩张球囊穿过的通路,但是切割球囊整体较长较硬不易弯曲,不能顺畅的在血管内伸出及回撤,对血管损伤有较大的风险。
[0004]此外,现有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棘突球囊,将切割球囊的金属刀片更换为材质有柔性的尼龙或与球囊管材一致的材质,棘突端面呈现三角形、梯形或锯齿状。在球囊纵向上包裹折叠,在穿过病变组织时撑开球囊以获得更高的支撑力。但该技术对中重度钙化病变作用较小,且斑块破裂后的钙化组织容易形成二次狭窄。
[0005]如何提供一种可以回收斑块破裂的钙化组织,并降低钙化再次形成概率的棘突球囊导管以应用于钙化病变的冠状动脉治疗中,解决球囊导管穿过病变造成斑块破裂的钙化组织而导致血栓形成或二次狭窄的技术问题,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一系列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所述棘突球囊导管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有针座4、管体3、棘突球囊本体2和螺旋尖端1,所述针座4通过管体3与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近端连接,所述螺旋尖端1固定设置在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远端,其特征在于,
[0007]所述管体3包括内层管32和外层管31;
[0008]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包括球囊21、棘突条22和网状渗透膜23,所述网状渗透膜23包覆在球囊21的表面,所述棘突条22作为球囊21的支撑体;
[0009]所述螺旋尖端1包括三角体11和尖端管,其中增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尖端管为三层聚乙烯合成管材。
[0010]优选的,所述网状渗透膜23为含有微小孔径的网格状膜,所述网状渗透膜23的厚
度为0.3mm-0.5mm。
[0011]优选的,所述网状渗透膜23的材质为乙烯聚合物,其依靠分子间的吸力使斑块破裂脱落的微小钙化组织粘在网格状膜的间隙内。
[0012]优选的,所述网状渗透膜23涂覆有抑制钙化形成的焦磷酸盐或者双磷酸盐。
[0013]优选的,所述球囊21材质为聚乙烯、聚丙烯、尼龙、PEBAX或者其他弹性体材料。
[0014]优选的,所述三角体11的材质为尼龙、pebax、聚乙烯或者聚丙烯,且所述三角体11的材质较球囊21的材质硬。
[0015]优选的,所述三角体11的整体直径小于球囊21折叠后的外径,三角体11与尖端管热熔焊接为一体,且顶角与尖端管的角度<60
°
,角度<60
°
是为了锐角三角体11更容易穿过钙化组织,冲击力更强。
[0016]优选的,所述棘突条22纵向熔合在球囊21上,其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者半圆形,所述棘突条22高度为0.5mm-1.0mm。
[0017]优选的,所述内层管32为指引导丝穿过的通道,所述外层管31为从针座4端到球囊21相通的管腔且其中充盈介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本技术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通过在球囊表面包覆网状渗透膜,可以回收斑块破裂的钙化组织,并降低钙化再次形成的概率;
[0020]2)本技术中的网状渗透膜的材质为乙烯聚合物,依靠分子间的吸力使斑块破裂脱落的微小钙化组织粘在网格渗透膜的间隙内;
[0021]3)本技术中的网状渗透膜涂覆有抑制钙化形成的物质,可以降低钙化再次形成的概率;
[0022]4)本技术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通过在螺旋尖端中增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达到显影的作用,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螺旋尖端穿过钙化组织的位置及状态。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的三角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附图标记为:
[0027]1-螺旋尖端,2-棘突球囊本体,3-管体,4-针座,11-三角体,21-球囊,22-棘突条,23-网状渗透膜,31-外层管,32-内层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9]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以及方位性的词语均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进行详细描述。
[0032]如图1-3所示,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所述棘突球囊导管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有针座4、管体3、棘突球囊本体2和螺旋尖端1,所述针座4通过管体3与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近端连接,所述螺旋尖端1固定设置在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远端,其特征在于,
[0033]所述管体3包括内层管32和外层管31;
[0034]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包括球囊21、棘突条22和网状渗透膜23,所述网状渗透膜23包覆在球囊21的表面,所述棘突条22作为球囊21的支撑体;
[0035]所述螺旋尖端1包括三角体11和尖端管,其中增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尖端管为三层聚乙烯合成管材。
[0036]优选的,所述网状渗透膜23为含有微小孔径的网格状膜,所述网状渗透膜23的厚度为0.3mm-0.5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所述棘突球囊导管由近端至远端依次设置有针座(4)、管体(3)、棘突球囊本体(2)和螺旋尖端(1),所述针座(4)通过管体(3)与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近端连接,所述螺旋尖端(1)固定设置在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的远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3)包括内层管(32)和外层管(31);所述棘突球囊本体(2)包括球囊(21)、棘突条(22)和网状渗透膜(23),所述网状渗透膜(23)包覆在球囊(21)的表面,所述棘突条(22)作为球囊(21)的支撑体;所述螺旋尖端(1)包括三角体(11)和尖端管,增加硫酸钡或氢氧化铋以达到尖端显影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渗透膜(23)为含有微小孔径的网格状膜,所述网状渗透膜(23)的厚度为0.3mm-0.5m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状渗透膜(23)的材质为乙烯聚合物,其依靠分子间的吸力使斑块破裂脱落的微小钙化组织粘在网格状膜的间隙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有助吸收钙化组织的棘突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立军曹勇杨俊
申请(专利权)人:恒壹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