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450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包括箱体、热管理模块和电控模块。箱体采用一体式成型工艺,大大提高了电池包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合格率,同时节约了材料成本和电池包总成时的连接件和紧固件成本,总成装配简单易行,提升了生产效率,热管理模块对装配在箱体内的电池包内电芯的热量进行管控,电控模块对电池包的电力系统进行管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通过热管理模块,可实现对电池包温度的调节,使电池加温或冷却,保证电芯在一个最佳的温度下工作,从而有效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使用性及寿命。电池包整体无需使用大量的电气元件和连接材料,简单高效,并且成本较低。成本较低。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特别是一种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

技术介绍

[0002]由于车辆空间有限,电池工作中产生的热量累积,会造成各处温度不均匀从而影响电池单体的一致性,从而降低电池充放电循环效率,影响电池的功率和能量发挥,严重时还将导致热失控,影响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为了使电池组发挥最佳的性能和寿命,需要对电池包的散热进行专门设计,确保电池包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0003]此外,电池包箱体在强度、刚度、密封、可制造性、维修方便性等方面又要具备很高的安全性、实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当前最为广泛应用的电池包箱体制造工艺是铝型材拼焊工艺,特斯拉、蔚来、上汽通用五菱、宝马、吉利等大多数总机厂均选择采用此工艺制造电池包箱,但铝型材拼焊电池箱体的电池箱体焊点多达上百处,焊缝总长度接近20米,工序多,生产效率低,制造成本也高。
[0004]在专利“201610365522.0”中公开了一种电池包结构,其尽管简化了电池包的组装工艺,且散热板与单体电池的大面接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散热效率,但其仍然存在以下不足:
[0005]a.有用于收容电池的独立空间,该收容空间与电池箱体之间需要机械连接和紧固,增加了制造成本。
[0006]b.有用于电池散热的独立散热板,该散热板需要单独制作加工,然后焊接在收容空间内的固定孔中,增加了制造成本。
[0007]c.由于采用了强制风冷,要为多个风机留出安装空间,导致电池包体积较大,且能耗高。强制风冷方式需要专门的排气空间,不利于在汽车中布置。风机运行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噪音。
[0008]在专利“201710769295.2”中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壳体及其制造方法,该电池包箱体的底板采用冲压成型的金属板材,侧框采用型材折弯后与底板之间采用焊接连接。该电池包箱体的原材料为半成品(冲压板、型材),焊接工序繁多复杂,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且容易由于焊缝质量问题导致电池包箱体密封性不达标。
[0009]因此需要一种能够解决电池包箱体密封性不达标、电芯冷却效果差并且噪音大的电池包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1]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
[0012]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解决电池包箱体密封性不达标、电芯冷却效果差。
[001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其包括,箱体,其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和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间隔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内部及所述箱体侧壁内部设置有冷却管路;热管理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与所述箱体内的所述冷却管路相连。
[0014]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至少设置有1条所述冷却管路,每一条所述冷却管路均包括输入端和输出端。
[0015]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管理模块包括进水管路和出水管路,所述进水管路包括进水口、第一控制阀和加热器,所述第一控制阀设置于所述进水口一侧,控制所述进水管路的通断,每一条所述冷却管路的所述输入端均通过管路与所述加热器出水端相连;所述出水管路包括循环泵、第二控制阀和出水口,所述第二控制阀设置于所述出水口一侧,控制所述出水管路的通断,每一条所述冷却管路的所述输出端均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泵出水端相连。
[0016]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热管理模块还包括内循环管路,所述内循环管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进水端和所述循环泵出水端相连,其包括第三控制阀,其控制所述内循环管路的通断。
[0017]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电控模块,包括电芯单元和电气控制单元;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包括电芯区和电控区,所述电芯单元设置于所述电芯区,所述电气控制单元设置于所述电控区。
[0018]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芯单元包括安装在相邻两块所述第一挡板之间的电芯组件、压装在所述电芯组件上方并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的压板,以及设置于所述电芯组件上方的汇流排。
[0019]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芯组件包括电芯和楔形板,每一个所述电芯组件中至少设置有1块所述电芯;当所述电芯数量为1时,所述楔形板插在所述电芯和所述第一挡板之间;当所述电芯数量大于1时,所述楔形板插在相邻两块所述电芯之间。
[0020]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当所述电芯组件中设置有多块所述电芯时,所述电芯的正极设置于同一侧,所述汇流排将同一所述电芯组件中的多块所述电芯并联;所述电芯组件通过所述汇流排依次串联。
[0021]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气控制单元包括与串联好的所述电芯组件总正极总负极连接的铜排、与所述铜排连接的电控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箱体侧面的线缆接口。
[0022]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箱体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上方并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的端盖,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侧面并与所述箱体可拆卸连接的侧盖。
[0023]作为本技术所述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一种优选方案,其
中:所述箱体内部间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挡板垂直的第二挡板。
[0024]本技术有益效果为通过热管理模块,可实现对电池包温度的调节,使电池加温或冷却,保证电芯在一个最佳的温度下工作,从而有效提升电池包的安全性、使用性及寿命。电池包整体无需使用大量的电气元件和连接材料,简单高效,并且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0026]图1为实例1中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箱体图。
[0027]图2为实例1中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去掉端盖和侧盖的结构图。
[0028]图3为实例1中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的冷却管道示意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其内部设置有互不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M)和第二容置空间(N),所述第一容置空间(M)内间隔设置有第一挡板(101),所述第一挡板(101)内部及所述箱体(100)侧壁内部设置有冷却管路(101a);热管理模块(2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N)内,与所述箱体(100)内的所述冷却管路(101a)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至少设置有1条所述冷却管路(101a),每一条所述冷却管路(101a)均包括输入端(101a-1)和输出端(101a-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200)包括进水管路(201)和出水管路(202),所述进水管路(201)包括进水口(201a)、第一控制阀(201b)和加热器(201c),所述第一控制阀(201b)设置于所述进水口(201a)一侧,控制所述进水管路(201)的通断,每一条所述冷却管路(101a)的所述输入端(101a-1)均通过管路与所述加热器(201c)出水端相连;所述出水管路(202)包括循环泵(202a)、第二控制阀(202b)和出水口(202c),所述第二控制阀(202b)设置于所述出水口(202c)一侧,控制所述出水管路(202)的通断,每一条所述冷却管路(101a)的所述输出端(101a-2)均通过管路与所述循环泵(202a)出水端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模块(200)还包括内循环管路(203),所述内循环管路(20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加热器(201c)进水端和所述循环泵(202a)出水端相连,其包括第三控制阀(203a),其控制所述内循环管路(203)的通断。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基于一体式电池包箱体的电池包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模块(300),包括电芯单元(301)和电气控制单元(302);所述第一容置空间(M)包括电芯区(M-1)和电控区(M-2),所述电芯单元(301)设置于所述电芯区(M-1),所述电气控制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平许磊高超文黄日新潘荣尚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智甲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