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21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包括固定件及成型件,所述成型件与固定件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成型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成型件的内部自外向内依次为入口导向段、缓冲段、二次成型导向段和二次成型段,所述线接触成型段和二次成型段的直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二次成型的方式,在线接触成型段先对铜管管口进行缩口,然后在二次成型段对外翻的管口再次缩口,两次缩口使得铜管管口外径一致,管口处的外径和管口往里段的外径相同。相同。相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管端成型加工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铜管在空调行业及其他行业有广泛的使用,铜管对接以延长铜管的总长度是常见的,因此对铜管的管口需要进行缩口,使两根铜管能正常对接起来。但目前的缩口模具存在着缩口后管口出现外翻的现象。常规的缩口模具入口端均为喇叭口形状,铜管管口进入缩口模具入口端时,管口最外端受到缩口模具入口端内壁的挤压,此时管口最外端处的管壁向外顶起,随着铜管继续进入缩口模具,铜管向前的推力大于管口最外端受到的阻力,因此铜管管口顶起的部位继续前进,顶起部位及其后方继续缩口,由于此时铜管向前的推力远远大于管口最外端受到的阻力,铜管管壁不会再出现顶起的现象,但前方管口最外端顶起的部分仍然存在,因此在完成铜管缩口后,出现缩口的管口位置外径大,管口往里段的外径小,此现象为管口外翻现象,使用管口外翻的铜管进行对接,就会出现两根铜管配合的间隙不均匀,钎料不能均匀地分布在间隙内,严重影响铜管对接的垂直度和焊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目前缩口模具使得铜管管口的外径不一致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这样一种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包括固定件及成型件,所述成型件与固定件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成型件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成型件的内部自外向内依次为入口导向段、线接触成型段、避空段、二次成型导向段和二次成型段,所述线接触成型段的直径和二次成型段的直径相同。
[0004]所述入口导向段为圆台形通孔,包括位于入口导向段两端的第一直径端和第二直径端,所述第一直径端是入口导向段的最大直径处,所述第二直径端是入口导向段的最小直径处,该圆台形通孔的入口导向段相当于喇叭口形状,铜管管口进入入口导向段,随着铜管不断进入,管口处受到入口导向段挤压的力,管口处顶起形成管口外翻现象。
[0005]所述线接触成型段为圆柱形通孔,线接触成型段的直径与第二直径端的直径相同且与第二直径端连接,线接触成型段的直径是成型件中空结构的最小内径,管口进入线接触成型段后,外翻的管口的直径接近要求的尺寸但仍比最小铜管外壁的直径要大,外翻的管口的后端铜管外壁直径达到最小。
[0006]所述缓冲段为两端直径相同且最小,中间直径最大的通孔,缓冲段前端直径与线接触成型段相同且缓冲段前端与线接触成型段连接,缓冲段后端直径与二次成型导向段直径相同且缓冲段后端与二次成型导向段连接,缓冲段的前半部使得经过线接触成型段的铜管外壁与成型件的内壁分离,减小铜管缩口的阻力,缓冲段的后半部分对铜管管口起导向作用,与二次成型段配合,使得铜管管口再次缩口。
[0007]缓冲段包括相互连接的避空段和二次成型导向段,缓冲段的前端与中间最大直径
处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避空段,缓冲端内的中间最大直径处于缓冲段后端之间形成的空间为二次成型导向段,缓冲段前端直径与线接触成型段相同且缓冲段前端与线接触成型段连接,缓冲段后端直径与二次成型导向段直径相同且缓冲段后端与二次成型导向段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避空段为圆台形通孔,包括位于避空段两端的第三直径端和第四直径端,所述第三直径端是避空段的最小直径处,所述第四直径端是避空段的最大直径处,所述第三直径端的直径与线接触成型段直径相同且与线接触成型段连接;外翻的管口经过线接触成型段进入避空段,由于此时铜管管壁不与缓冲部内壁接触,铜管前进受到的阻力大大减小,因此能避免铜管在入口导向段出现鼓包的现象,同时铜管释放因经过线接触成型段产生的应力,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成型导向段为圆台形通孔,包括位于二次成型导向段两端的第五直径端和第六直径端,所述第五直径端是二次成型导向段直径最大处,第五直径端的直径与第四直径端的直径相同且与第四直径端连接,所述第六直径端是二次成型导向段直径最小处;铜管管口到达二次成型导向段,由于外翻的管口直径较大,沿着二次成型导向段的内壁前进时,管口再次受到挤压,因为虽然管口外翻导致直径较大,但管口处的直径相比未缩口的管口直径小得多,所以此时外翻的管口受到阻力较小。
[0009]所述二次成型段为圆柱形通孔,二次成型段的直径与第六直径端的直径相同且与第六直径端连接,所述二次成型段的直径与线接触成型段的直径相同,管口进入二次成型段后,管口的直径与二次成型段的直径相同,由于二次成型段的直径与线接触成型段的直径相同,所以经过线接触成型段和二次成型段后的铜管的直径均匀一致。
[0010]所述固定件内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二次成型段的出口对接,所述凹槽的直径大于二次成型段的直径,固定件的凹槽使得铜管经过二次成型段后可继续前进,直至铜管管口缩口完成。
[0011]所述成型件为硬质合金,比常规的材料更耐磨,延长成型件的使用寿命。
[0012]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二次缩口成型的方式,铜管在经过入口导向段时铜管管口不断缩小,此时管口出现外翻现象,在线接触成型段处铜管外径达到最小,避空段的内壁不与管口外壁接触,减小铜管初步缩口受到的阻力,初步缩口的铜管经过二次成型导向段处,外翻管口不断缩小,在二次成型段处管口达到最小并成型,由于二次成型段的直径与线接触成型段的直径相同,因此两次缩口使得铜管管口外径一致,管口处的外径和管口往里段的外径相同。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中的标记为:1-固定件,11-凹槽,2-成型件,21-入口导向段,22-线接触成型段,23-避空段,24-二次成型导向段,25-二次成型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6]一种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包括固定件1及成型件2,所述成型件2与固定件1通过固定螺栓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成型件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成型件2的内部自外向内依次为入口导向段21、线接触成型段22、缓冲段和二次成型段25,所述线接触成型段22和二次成型段25的直径相同,经过线接触成型段22和二次成型段25后,铜管缩口后的外径消除管口外翻现象,管口的外径保持均匀一致。
[0017]实施例1缓冲段包括相互连接的避空段23和二次成型导向段24,所述避空段23和二次成型导向段24均为圆台形通孔,避空段23和二次成型导向段24的最大直径端相连接,避空段23的最小直径端与线接触成型段22连接,二次成型导向段24的最小直径处于二次成型段25连接。
[0018]使用所述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对铜管进行缩口的过程及原理如下:第一段为入口导向段21,铜管管口进入入口导向段21过程中,由于该段的直径不断较小,管口持续受到挤压而外径减小,铜管管口进入入口导向段21,随着铜管不断进入,管口处受到入口导向段21挤压的力,管口处顶起形成管口外翻现象。
[0019]第二段为线接触成型段22,铜管管口到达线接触成型段22时,外翻的管口的直径接近要求的尺寸但仍比最小铜管外壁的直径要大,外翻的管口的后端铜管外壁直径达到最小。
[00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控制铜管外径成型的结构,包括固定件(1)和成型件(2),所述成型件(2)与固定件(1)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成型件(2)内部为中空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成型件(2)中空的内部自外向内依次是入口导向段(21)、线接触成型段(22)、缓冲段和二次成型段(25),其中,所述入口导向段(21)为圆台形通孔,包括位于入口导向段(21)两端的第一直径端和第二直径端,所述第一直径端是入口导向段(21)的最大直径处,所述第二直径端是入口导向段(21)的最小直径处;所述线接触成型段(22)为圆柱形通孔,线接触成型段(22)的直径与第二直径端的直径相同且与第二直径端连接;所述缓冲段为两端直径相同且最小,中间直径最大的通孔,缓冲段包括相互连接的避空段(23)和二次成型导向段(24),缓冲段的前端与中间最大直径处之间形成的空间为避空段(23),缓冲端内的中间最大直径处于缓冲段后端之间形成的空间为二次成型导向段(24),缓冲段前端直径与线接触成型段(22)相同且缓冲段前端与线接触成型段(22)连接,缓冲段后端直径与二次成型导向段(24)直径相同且缓冲段后端与二次成型导向段(24)连接;所述二次成型段(25)为圆柱形通孔,二次成型段(25)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芝明蒙伟莲麦佩龙覃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