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4133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胃管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注射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管体连接,并通过所述管体内的中空腔与所述胃管之间的连通,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胃管方向的单向流体物质的运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所述单向阀实现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胃管方向的单向流体物质的运输,避免胃液回流等情况的发生。避免胃液回流等情况的发生。避免胃液回流等情况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

技术介绍

[0002]医疗设备不断提高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也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医疗设备已成为现代医疗的一个重要领域。医疗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仪器的发展,甚至在医疗行业发展中,其突破瓶颈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胃管又可以称作鼻胃管,鼻饲管,是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以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患者必须的食物和营养,护理时应注意避免胃管污染,以及胃管脱出,导致误吸。
[0003]然而,现有的胃管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易于造成胃液回流、细菌感染等情况。
[0004]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胃管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注射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管体连接,并通过所述管体内的中空腔与所述胃管之间的连通,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胃管方向的单向流体物质的运输。
[0006]较佳的,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单向阀包括调节部、固定部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通过所述调节部在所述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贴合在所述管体的端部内壁上。
[0007]较佳的,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部为平行设置的片状结构,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部的形状截面和所述中空腔的截面形状相同,且所述固定部的外边缘和所述中空腔的内壁密封连接。
[0008]较佳的,所述调节部中心处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导向杆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导向杆的直径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尺寸,且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导向杆可在所述中心孔内径向移动,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所述调节部接触连接。
[0009]较佳的,所述调节部上环形均布有若干流通杆,所述流通杆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流通腔,所述调节部上对应所述流通杆设置有流通孔,所述流通孔和所述流通腔连通。
[0010]较佳的,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流通杆设置有若干稳定孔,所述流通杆的直径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稳定孔的直径尺寸,且所述流通杆设置在所述稳定孔内,所述流通杆可在
所述稳定孔内径向移动。
[0011]较佳的,所述管体的端部内壁上设置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对应所述流通孔设置,当所述调节部贴合所述管体的端部内壁上时,所述密封块设置在所述流通孔内,且与所述流通孔内壁接触连接。
[0012]较佳的,所述连接部设置为具有螺纹结构的管状件,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中空腔连通,所述螺纹结构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内部上,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注射器螺纹连接。
[0013]较佳的,所述调节部还设置有顶压部,所述顶压部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上,且所述顶压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内。
[0014]较佳的,所述顶压部内设置有顶压腔,所述顶压腔设置为喇叭状,沿靠近所述调节部的方向所述顶压腔的横截面逐渐减小,所述顶压腔靠近所述调节部的端部设置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顶压部的径向延伸,使所述顶压腔和所述顶压部的外部连通。
[0015]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在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单向阀,通过所述单向阀实现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胃管方向的单向流体物质的运输,避免胃液回流等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所述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的结构视图;
[0017]图2为所述单向阀实施例二的结构视图;
[0018]图3为所述单向阀实施例五的结构视图。
[0019]图中数字表示:
[0020]1-管体;2-胃管;3-连接部;4-单向阀;11-密封块;31-顶压部;32-通孔;41-调节部; 42-固定部;43-弹性件;44-导向杆;45-中心孔;46-流通杆;47-流通腔;48-流通孔;49
-ꢀ
稳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22]实施例一
[0023]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的结构视图;本技术所述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1的一端与胃管2连接,所述管体1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3,注射器通过所述连接部3与所述管体1连接,并通过所述管体1内的中空腔实现与胃管2之间的连通,从而实现注射器对患者胃部的流体物质的注射。
[0024]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单向阀4,通过所述单向阀4实现从所述连接部3向所述胃管2方向的单向流体物质的运输,避免胃液回流等情况的发生。
[0025]实施例二
[0026]如图2所示,图2为所述单向阀实施例二的结构视图;所述单向阀4包括调节部41、固定部42和弹性件43,所述弹性件43设置在所述调节部41和所述固定部42之间,所述固定部42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通过所述调节部41在外力或所述弹性件43弹力的作用下进行移动调节,从而实现所述单向阀4的单向限流。
[0027]具体的,所述固定部42和所述调节部41为平行设置的片状结构,且所述固定部42
和所述调节部41的形状截面和所述中空腔的截面形状相同,且所述固定部42的外边缘和所述中空腔的内壁密封连接。
[0028]所述调节部41中心处设置有导向杆44,所述固定部42对应所述导向杆44设置有中心孔 45,所述导向杆44的直径尺寸等于或略小于所述中心孔45的直径尺寸,且所述导向杆44设置在所述中心孔45内,所述导向杆44可在所述中心孔45内径向移动。所述弹性件43套设在所述导向杆44上,且所述弹性件4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42、所述调节部41接触连接,从而使所述弹性件43为所述固定部42和所述调节部41提供稳定的径向弹力。
[0029]较佳的,所述调节部41上环形均布有若干流通杆46,所述流通杆46为中空结构,即所述流通杆46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流通腔47,所述调节部41上对应所述流通杆46设置有流通孔48,所述流通孔48和所述流通腔47连通。所述固定部42对应所述流通杆46设置有若干稳定孔49,所述流通杆46的直径尺寸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稳定孔49的直径尺寸,且所述流通杆46设置在所述稳定孔49内,所述流通杆46可在所述稳定孔49内径向移动。通过所述流通杆46和所述稳定孔49的设置,可进一步稳定所述调节部41的径向移动。
[0030]在使用时,所述单向阀4设置在所述管体1靠近所述连接部3的一端,在所述弹性件43 的弹力作用下,使所述调节部41紧密贴合所述管体1的端部内壁上,从而使所述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胃管连接,所述管体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部,注射器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管体连接,并通过所述管体内的中空腔与所述胃管之间的连通,所述中空腔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用于从所述连接部向所述胃管方向的单向流体物质的运输;所述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管体靠近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单向阀包括调节部、固定部和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调节部和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内,通过所述调节部在所述弹性件弹力的作用下贴合在所述管体的端部内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部为平行设置的片状结构,且所述固定部和所述调节部的形状截面和所述中空腔的截面形状相同,且所述固定部的外边缘和所述中空腔的内壁密封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中心处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固定部对应所述导向杆设置有中心孔,所述导向杆的直径尺寸等于或小于所述中心孔的直径尺寸,且所述导向杆设置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导向杆可在所述中心孔内径向移动,所述弹性件套设在所述导向杆上,且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部、所述调节部接触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医用胃管外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上环形均布有若干流通杆,所述流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婷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