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754000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摄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对焦马达,包括:动子支架、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和第三极板、以及处理单元;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可移动,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分别与第三极板相对设置,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形成第一电容,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形成第二电容,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与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相同,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均随动子支架的移动发生改变,处理单元根据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从而提高对焦马达闭环控制的精度。控制的精度。控制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摄像
,特别涉及一种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摄像技术的发展,为了快速且稳定的实现对焦,目前大部分摄像设备中的摄像头模组通常采用闭环控制的方法,在对焦过程中检测对焦马达中动子支架的实时位置,并根据检测的动子支架的位置调整驱动镜头的驱动电流,以便动子支架可以快速到达准确的对焦位置。在对动子支架的实时位置进行检测时,通常采用霍尔传感器和对应的用于感测的磁铁来进行检测。
[0003]专利技术人发现相关技术中检测动子支架的实时位置时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在对焦马达的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如在对焦马达所处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现象导致对焦马达零部件体积发生改变,从而使霍尔传感器与用于感测的磁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导致测量信号出现偏差,致使检测的动子支架的实时位置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焦马达、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及摄像设备,提高对焦马达闭环控制的精度。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焦马达,包括:动子支架、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和第三极板、以及处理单元;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可移动,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分别与第三极板相对设置,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形成第一电容,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形成第二电容,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与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相同,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均随动子支架的移动发生改变,处理单元根据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对焦马达,方法包括:在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移动之后,获取第一电容的第一电容信号和第二电容的第二电容信号;根据第一电容信号和第二电容信号判断动子支架所在位置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若未重合,则控制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再次移动,直至判定动子支架所在位置与目标位置重合。
[0007]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摄像设备,包括:镜头,用于驱动镜头的上述的对焦马达。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相对于相关技术而言,在对焦马达中设置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和第三极板,第一极板和第三极板相对设置形成第一电容,第二极板和第三极板相对设置形成第二电容,且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和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垂直距离的变化量相同。在动子支架移动时,第一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
的正对面积、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均发生改变,从而使极板之间形成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发生改变,处理单元根据电容信号控制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使动子支架可以移动至目标位置。这样做利用三个极板形成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取代霍尔传感器,方便抵消环境因素对获取的电容信号的影响,使控制动子支架移动的位置更加精确,从而提高对焦马达闭环控制的精度。
[0009]另外,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均设置在动子支架上,对焦马达还包括:承载动子支架的底座,第三极板设置在底座上,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随动子支架移动而移动、且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随动子支架移动而改变。
[0010]另外,第三极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底座一体成型。
[0011]另外,第三极板设置在动子支架上,对焦马达还包括:承载动子支架的底座,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均设置在底座上,第三极板随动子支架移动而移动、且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与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随动子支架移动而改变。
[0012]另外,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底座一体成型。
[0013]另外,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均设置在动子支架上,第三极板为导磁金属板,对焦马达还包括:围设于动子支架外围的金属外壳,导磁金属板与金属外壳内侧相贴合,导磁金属板与第一极板的部分表面正对、且导磁金属板与第二极板的部分表面正对,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随动子支架移动而移动、且第一极板、第二极板与导磁金属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随动子支架移动而改变。利用导磁金属板作为第三极板,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对焦马达内部器件所占用的内部体积和成本。
附图说明
[0014]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0015]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对焦马达结构沿对焦方向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对焦马达结构沿对焦方向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对焦马达沿对焦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正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导磁金属板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对焦马达的闭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判断与目标位置是否重合的过程的流程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中位置与电容值的对应关系的建立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17]以下各个实施例的划分是为了描述方便,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方式构成任何
限定,各个实施例在不矛盾的前提下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引用。
[0018]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涉及一种对焦马达。如图1至图2所示,对焦马达包括:动子支架1、第一极板21、第二极板22和第三极板23、以及处理单元(未标示);动子支架1沿对焦方向可移动,第一极板21、第二极板22分别与第三极板23相对设置,第一极板21与第三极板23形成第一电容,第二极板22与第三极板23形成第二电容,在环境因素影响下,第一极板21与第三极板23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与第二极板22与第三极板23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相同,第一极板21与第三极板23之间的正对面积、第二极板22与第三极板23之间的正对面积均随动子支架1的移动发生改变,处理单元根据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控制动子支架1在对焦方向上移动。
[0019]在利用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控制动子支架1在对焦方向上移动时,可以根据以下方式判断动子支架是否与目标位置重合:其一,若获取的第一电容的电容信号与预先调试过程中对焦马达处于目标位置获取的第一电容的电容信号相同,且获取的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与预先调试过程中对焦马达处于目标位置获取的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相同,则动子支架与目标位置重合。其二,将获取的第一电容的电容信号对应的第一电容值与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对应的第二电容值做差值,若计算的差值与预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子支架、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和第三极板、以及处理单元;所述动子支架沿对焦方向可移动,所述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分别与所述第三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形成第一电容,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形成第二电容,在环境因素影响下,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和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变化量相同,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均随所述动子支架的移动发生改变,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电容信号控制所述动子支架在对焦方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均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上,所述对焦马达还包括:承载所述动子支架的底座,所述第三极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随所述动子支架移动而移动、且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随所述动子支架移动而改变。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极板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上,所述对焦马达还包括:承载所述动子支架的底座,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极板随所述动子支架移动而移动、且所述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极板与所述第三极板之间的正对面积随所述动子支架移动而改变。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通过嵌入式注塑与所述底座一体成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焦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均设置在所述动子支架上,所述第三极板为导磁金属板,所述对焦马达还包括:围设于所述动子支架外围的金属外壳,所述导磁金属板与所述金属外壳内侧相贴合,所述导磁金属板与所述第一极板的部分表面正对、且所述导磁金属板与所述第二极板的部分表面正对,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随所述动子支架移动而移动、且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耀国夏波张毓麟
申请(专利权)人: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