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长江专利>正文

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989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在固定钢板本体上设有两个钢板叉构成一体化门状结构;钢板叉的前端设有防退锁定卡扣及刃槽,刃槽的倾斜刃的角度为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用于颈椎前路手术,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医疗器械颈椎前路钢板种类较多,包括常规颈椎前路钢板(Skyline)参见图1、颈椎前路滑动钢板(Atlantis Translational)参见图2、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Zero-p)参见图3等,均为钢板和锁定螺丝分体化设计,使用过程中容易钢板较厚及螺钉松动等问题;增加了颈椎术后融合率和降低内固定松脱等失败率,但手术切口及创伤较传统手术大, 手术时间长, 文献统计术后早期有2%~67%的患者存在吞咽困难,慢性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可高达3%~21%, 部分患者还可能因钢板型号选择及放置不佳导致螺丝松脱移位而引起周围软组织损伤。
[0003]颈椎前路滑动钢板更厚,术后患者吞咽困难、喉咙不适感的发生率远期相对较高。国内外文献也相应报道了自锁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其自锁固定片直接经融合器固定在下位椎体中, 手术操作简单, 近期效果及力学稳定满意, 但中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是目前较新的一种系统,生物力学研究表明,单节段和多节段Zero-P椎间融合器固定组的生物力学强度均不及传统钢板固定组。Zero-P椎间融合器的缺点还有假体下沉、螺钉松动,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显示,Zero-P组沉降率为17.8%,而传统组只有5%。融合器下沉可能导致颈椎后凸畸形或颈椎曲度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解决了传统颈椎前路钢板较厚及螺钉松动等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在固定钢板本体上设有两个钢板叉构成一体化门状结构;钢板叉的前端设有防退锁定卡扣及刃槽,刃槽的倾斜刃的角度为30
°
,可更牢固固定在骨质内;固定钢板本体上设有透视窗,透视窗呈圆形,透视窗内带有螺纹,便于内镜下置入。
[0006]本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防退锁定卡扣刃槽,可更牢固固定在骨质内;透视窗带有螺纹设计,便于内镜下置入;一体化钢板设计在植入椎体时产生的相对运动可起到对植骨块加压的作用,对植骨块加压能促进植骨融合。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系统根据每个椎体的生理弧度和长度设有长方形的透视窗,且颈椎前路钢板为与颈椎的生理曲度相匹配的低切迹预弯钢板,可以有效地避免载荷分配不均、应力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同时颈椎前路钢板要对植骨产生紧压作用,钢板的宽度和厚度需适宜,过宽则往往需切开颈长肌,而过窄则除不能起到固定作用,还可能影响到植骨块,虽然较厚的钢板的力学性能好,但由于可以引起患者术后的吞咽不适感,所以钢板的厚度应是在满足力学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薄一些。应用较薄
的的颈椎前路板,能明显减轻术后吞咽困难的的发生率。
[0007]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一体化门状结构,使钢板及椎体、植骨块牢固地连成一体,有利于植骨的融合。无螺钉一体化设计防止其他分体式钢板螺钉从钢板中脱出,避免了损伤食道的危险;体积小巧,应力遮挡率小,对固定节段钉骨接触界面的骨质破坏小,抗拔出能力相对较强,可适用于骨质疏松症人群。本专利技术操作相对简便,内镜下术中只需暴露手术节段椎间隙,对前纵韧带的剥离较少,易于夹持安放固定。金属板能防止cage移位、沉降,维持椎间高度及颈椎曲度,降低术后假关节发生率,同时提高颈椎在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及植骨后椎体融合率。具有创伤小、撑开效应明显、能重构椎间隙及椎间孔高度、减压彻底和恢复颈椎生理曲度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规颈椎前路钢板结构示意图;图2颈椎前路滑动钢板结构示意图;图3为零切迹颈前路椎间融合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固定钢板本体;2、钢板叉;3、防退锁定卡扣;4、刃槽;5、透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0009]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0010]实施例1如图4、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的结构如下:在固定钢板本体1上设有两个钢板叉2构成门状结构;钢板叉2的前端设有防退锁定卡扣2及刃槽4,刃槽4的倾斜刃的角度为30
°
,可更牢固固定在骨质内;固定钢板本体1上设有透视窗4,透视窗4呈圆形,透视窗4内带有螺纹,便于内镜下置入。
[0011]颈椎前楼内镜下固定融合手术中,内镜下延导丝扩张套管逐级矿长及环钻、环锯扩大椎间隙后置入工作套管,长柄钳镜下钳取退变椎间盘,更换套管处理上下终板及椎体前缘,植入cage,固定好cage位置后更换与一体化钢板适配的大通道,用螺丝刀通过一体化钢板带有螺纹透视窗设计上紧后从大通道置入椎体前方,用锤子直接锤入固定。固定完毕后更换工作套管内镜下探查钢板固定满意程度,至此,则完成颈椎前路钢板一体化内固定系统的植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镜下融合固定颈椎前路钢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钢板本体上设有两个钢板叉构成一体化门状结构;钢板叉的前端设有防退锁定卡扣及刃槽,可牢固固定在骨质内;固定钢板本体上设有透视窗,便于内镜下置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长江闫鹏樊彦伟王瑞博李承锦唐晓东吕柏康许可余耀坤付卫平张旗
申请(专利权)人:张长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