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947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纤带,包括若干光纤和包覆层,若干光纤通过注入有树脂的模具的模腔在光纤外形成包覆层,所述光纤带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若干光纤沿直线方向有间距的分布,每一光纤由厚度均匀的包覆层包覆,相邻光纤的包覆层由连接部连接,使光纤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呈瓦楞形结构,连接部厚度为包覆层直径的1/3~1/2,且连接部和包覆层均由杨氏模量为1Mp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缆,特别是一种光纤带。

技术介绍

[0002]光缆经常用于狭窄的空间,比如孔洞等。现有的光缆主要为圆柱形的光缆和扁平的光纤带,对于圆柱形的光缆不适用于扁平的缝隙,对于扁平的光纤带,不适用于较小的孔洞,若强行使光纤带弯曲,会造成较大的光纤延迟损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光纤带,包括若干光纤和包覆层,若干光纤通过注入有树脂的模具的模腔在光纤外形成包覆层,所述光纤带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若干光纤沿直线方向有间距的分布,每一光纤由厚度均匀的包覆层包覆,相邻光纤的包覆层由连接部连接,使光纤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呈瓦楞形结构,连接部厚度为包覆层直径的1/3~1/2,且连接部和包覆层均由杨氏模量为1Mpa-100Mpa的树脂制成,光纤带通过连接部的弹性形变在宽度方向上可弯折。
[0004]进一步的,所述光纤直径为180-250um。
[0005]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宽度为60-140um,连接部厚度为30-50um。
[0006]进一步的,所述光纤以100-500m/min速度通过模具的模腔。
[0007]进一步的,所述树脂注入压力为1.7-2.1bar,树脂注入温度为45
±
5℃。
[0008]进一步的,所述树脂包覆在光纤上后固化至固化度90%以上。
[0009]还包括一种生存该光纤带的模具,包括依次相互贴合的入口模、定径模和出口模,入口模、定径模和出口模上分别设有若干数量相同且相互连通的入口光纤孔、定径光纤孔和出口光纤孔,入口光纤孔、定径光纤孔和出口光纤孔孔间距相等,且定径光纤孔孔径小于入口光纤孔和出口光纤孔的孔径;若干相互连通的入口光纤孔、定径光纤孔和出口光纤孔同心设置并形成所述模腔;若干光纤通过对应的入口光纤孔、定径光纤孔和出口光纤孔时由所述模腔内的树脂进行包覆形成光纤带。
[0010]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光纤孔孔径为定径光纤孔的1.03-1.06倍,所述出口光纤孔孔径为定径光纤孔的1.12-1.15倍。
[0011]进一步的,所述入口光纤孔、定径光纤孔和出口光纤孔孔间距为250-320um,入口光纤孔孔径为220-240um,定径光纤孔孔径为210-230um,出口光纤孔孔径为240-260um。
[0012]本专利技术光纤带通过由杨氏模量为1Mpa-100Mpa的树脂制成的连接部,连接部较为软,使光纤带可以在宽度方向上可弯折且不发生衰减损耗,使光纤带适用于狭窄缝隙的同时也能适用于较小的孔洞。
[0013]本专利技术的模具,通过设置的较小孔径的定径模,在光纤带生产的过程中,防止两根光纤之间的连接部断胶。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光纤带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光纤带弯折180
°
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光纤带弯折成环形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入口模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定径模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出口模示意图;图中:1、光纤;2、包覆层;3、连接部;4、入口模;41、入口光纤孔;5、定径模;51、定径光纤孔;6、出口模;61、出口光纤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光纤带包括若干光纤1和包覆在光纤外的包覆层2,光纤1通过注入有树脂的模具的模腔在光纤1外形成包覆层2。
[0016]本实施例的光纤带还包括连接部3,本实施例以十二根光纤为例,十二根光纤1沿直线方向有间距的分布,每一光纤1由厚度均匀的包覆层2包覆,相邻光纤1的包覆层2由连接部3连接,使光纤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呈瓦楞形结构,连接部3厚度为包覆层2直径的1/3~1/2,且连接部3和包覆层2均由杨氏模量为1Mpa-100Mpa的树脂制成,该模量的树脂较软,使光纤带通过连接部3的弹性形变在宽度方向上可弯折且不发生衰减损耗,如图2、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光纤带可以弯折成环形或是折弯180
°
等,使光纤带适用于狭窄缝隙的同时也能适用于较小的孔洞,在光纤带的使用过程中,兼容该两种狭窄的空间。
[0017]光纤直径优选为180-250um,可以很好的与市面上的光纤有效熔接。相对应的连接部3宽度为60-140um,连接部3厚度为30-50um。本实施例的光纤在弯折时的衰减,如在弯折180
°
的情况下,附加衰减小于0.005dB/km。
[0018]实施例二: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模具,用于生产光纤带。模具包括相互贴合的入口模4、定径模5和出口模6,入口模4、定径模5和出口模6上分别设有数量相同的若干相连通的入口光纤孔41、定径光纤孔51和出口光纤孔61,本实施例以十二个入口光纤孔41、定径光纤孔51和出口光纤孔61为例。
[0019]入口光纤孔41、定径光纤孔51和出口光纤孔61孔间距相等,且定径光纤孔51孔径小于入口光纤孔41和出口光纤孔61的孔径,可以有效防止相邻的两根光纤1在包覆橡胶时连接部3处断胶。入口光纤孔41孔径为定径光纤孔51的1.03-1.06倍,出口光纤孔61孔径为定径光纤孔51的1.12-1.15倍。优选的设计为,入口光纤孔41、定径光纤孔51和出口光纤孔61孔间距为250-320um,入口光纤孔41孔径为220-240um,定径光纤孔51孔径为210-230um,出口光纤孔61孔径为240-260um。
[0020]各入口光纤孔41、定径光纤孔51和出口光纤孔61一一对应的重叠排列,对应的入口光纤孔41、定径光纤孔51和出口光纤孔61同心设置形成模腔,光纤1以100-500m/min速度通过模具的模腔,即依次通过对应的入口光纤孔41、定径光纤孔51和出口光纤孔61,通过树脂进行包覆,形成光纤带。树脂注入压力控制在1.7-2.1bar,树脂注入温度控制在45℃。树
脂包覆完成后在光纤1上后固化至固化度90%以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带,包括若干光纤和包覆层,若干光纤通过注入有树脂的模具的模腔在光纤外形成包覆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带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若干光纤沿直线方向有间距的分布,每一光纤由厚度均匀的包覆层包覆,相邻光纤的包覆层由连接部连接,使光纤带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呈瓦楞形结构,连接部厚度为包覆层直径的1/3~1/2,且连接部和包覆层均由杨氏模量为1Mpa-100Mpa的树脂制成,光纤带通过连接部的弹性形变在宽度方向上可弯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直径为180-250u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宽度为60-140um,连接部厚度为30-50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以100-500m/min速度通过模具的模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注入压力为1.7-2.1bar,树脂注入温度为45
±
5℃。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泉张成龙杨飏刘骋李健
申请(专利权)人: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