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给水智能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45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给水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信号处理模块、反馈调节模块、检测分析模块、触摸屏、警报模块、信号收发模块、锅炉主体、液位变送器、节能器、给水泵、给水管、调节阀、丝杆、导杆、比例阀、输水管、升降块、蜗杆、转轴、蜗轮和限位凹槽,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对设备工作过程中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随后处理模块利用多级函数PID算法,对压力、流量、比例阀等精准控制,稳定可靠,有利于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消耗,相较于传统供水系统,该系统有利于节能,通过检测分析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当设备出现数据异常,及时报警,便于及时检修维护,避免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有利于提升设备的安全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给水智能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锅炉给水系统
,具体为一种锅炉给水智能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年政府不断加大垃圾焚烧发电产业布局和规划,促进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得到快速发展,发电厂自身运行用电量约占其装机容量的10%左右,锅炉给水泵作为锅炉供水设备不仅是重要的辅机设备,而且是用电大户,给水泵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尤为重要。
[0003]在传统单冲量和三冲量锅炉给水控制系统中锅炉给水泵只能在最大工况参数下运行,母管压力也一直处在最高大工况压力下,造成了锅炉给水泵运行时作大量无用功,电能资源白白浪费,极大的增加了运行成本,并且在系统长期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工作,一旦设备出现异常情况,将造成极大的损失,甚至会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降低了系统使用的安全性,同时系统管道长度很长,安装的平面高度不一,从而需要设计不同高度的支撑腿来支撑,并且支撑腿安装后则固定不动,无法重复使用,增大了设备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炉给水智能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锅炉给水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柜主体、信号处理模块、反馈调节模块、检测分析模块、触摸屏、警报模块、信号收发模块、锅炉主体、蒸汽压力变送器、蒸汽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母管、连接管、汇流管、母管压力变送器、给水泵出口压力变送器、节能器、给水泵、给水管、除氧器、出水管、调节阀、丝杆、导杆、母管流量计、把手、升降台、底座、自锁万向轮、输水管流量计、比例阀、输水管压力变送器、输水管、数据采集模块、循环阀、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支撑台、挡块、升降块、蜗杆、转轴、第一固定块、蜗轮、第二固定块、限位凹槽、第三固定块、轴承箱测振传感器、轴承箱测温传感器、进口测温传感器和给水泵进口压力变送器,所述给水管分别与给水泵进口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给水泵出口安装有节能器,且节能器一端与出水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另一端与汇流管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上依次安装有给水泵出口压力变送器和调节阀,所述调节阀安装在靠近汇流管的一端,所述汇流管安装有母管压力变送器,所述汇流管与连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安装有母管流量计,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母管固定连接,所述母管分别与多条输水管连接,且输水管另一端分别与锅炉主体进水口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上依次安装有输水管流量计、比例阀和输水管压力变送器,所述输水管流量计位于靠近母管一端,所述输水管压力变送器位于靠近锅炉主体一端,所述锅炉主体蒸汽出口管路安装有蒸汽流量计,且锅炉主体顶部安装有蒸汽压力变送器,所述锅炉主体安装有液位变送器,整套控制系统设置有智能控制柜主体,所述智能控制柜主体一侧中心底部固定安装有信号收发模块,且智能控制柜主体相邻一侧底部安装有数
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通过电缆分别与蒸汽压力变送器、蒸汽流量计、液位变送器、母管压力变送器、给水泵出口压力变送器、节能器、调节阀、母管流量计、输水管流量计、比例阀和输水管压力变送器连接进行数据采集,所述智能控制柜主体位于信号收发模块相邻一侧顶部安装有触摸屏,所述触摸屏上安装有信号处理模块、反馈调节模块和检测分析模块,所述检测分析模块位于反馈调节模块顶部,且反馈调节模块位于信号处理模块顶部,所述智能控制柜主体顶部安装有警报模块。
[000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母管和汇流管底部中心两侧分别与支撑台顶部中心贴合,所述支撑台底部中心与升降台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台底部与底座顶部贴合,所述底座内部底面中心与第一固定块底部焊接,所述第一固定块顶部与丝杆底端转动连接,所述丝杆底部外围套接固定有蜗轮,且蜗轮外圆周与蜗杆外圆周啮合,所述丝杆下部贯穿底座顶部中心,且丝杆位于限位凹槽内部,所述丝杆中下部通过滚珠螺母与升降块中心配合连接,所述升降块外围与升降台中心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丝杆顶部与挡块底部中心焊接,且挡块位于限位凹槽内部。
[000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给水管与除氧器输出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000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出水管靠近给水泵一端与第二循环管一端焊接,所述第二循环管另一端与循环阀输入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阀输出端与第一循环管一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循环管另一端与给水管中心一端固定连接。
[000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信号收发模块与信号处理模块相连接,且信号处理模块分别与反馈调节模块和检测分析模块相连接,所述检测分析模块与警报模块相连接。
[00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底部四角位置分别与自锁万向轮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座顶部中心两侧分别与导杆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导杆顶端位于升降台底部中心两侧内部,且升降台与导杆滑动连接。
[00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蜗杆套接固定在转轴中心,且转轴一端与第二固定块一侧中心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另一侧与底座内部一侧中心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贯穿底座内部另一侧中心一端,且转轴另一端与把手一侧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中心另一端贯穿第三固定块一侧中心,且第三固定块与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块另一侧与底座内部另一侧中心一端固定连接。
[00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给水泵进口管路安装有进口测温传感器和给水泵进口压力变送器,且给水泵轴承箱体安装有轴承箱测振传感器和轴承箱测温传感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0014]1.该专利技术通过对泵出口压力、母管压力、锅炉汽包压力、锅炉汽包液位、进水管比例阀开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随后经过信号收发模块传递到处理模块,经过多级函数PID算法,对压力、流量、比例阀等精准控制,稳定可靠,并且系统智能调控水泵的转速,有利于节省不必要的能源消耗,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0015]2.该专利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可独立运行也可与原有DCS控制系统联动,与泵出水管路上加装节能器配合使用,在实现锅炉汽包恒液位、变压安全供水的同时,变频控制给水泵,降低了母管中的压力,节省了传统给水系统不必要的能量损耗,有利于节能,系统设置一补偿压力,通过实时监测锅炉压力,随后利用电机变频来调节母管压力,不产生多余的能量浪费,同时根据工艺要求设定好锅炉的液位位置,根据锅炉实时液位来自动调整供给管
路的比例阀开度,从而达到液位恒定,恒压控制与恒液位控制为同时进行且相互调节,通过高效的控制系统满足不同工况切换后以最快的速度使整个给水系统达到最节能的状态,可与DCS系统无缝切换。
[0016]3.该专利技术通过检测分析模块对采集模块得到的温度、压力、振动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与正常数据进行对比,当设备出现数据异常,通过报警模块来提醒工作人员,及时检修维护,避免出现更大的经济损失。
[0017]4.该专利技术通过摇动把手来带动支撑台升降,从而调整支撑台的高度,有利于支撑不同高度的管路,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并且支撑台不是固定安装,有利于重复利用,节约了使用成本。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给水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控制柜主体(1)、信号处理模块(2)、反馈调节模块(3)、检测分析模块(4)、触摸屏(5)、警报模块(6)、信号收发模块(7)、锅炉主体(8)、蒸汽压力变送器(9)、蒸汽流量计(10)、液位变送器(11)、母管(12)、连接管(13)、汇流管(14)、母管压力变送器(15)、给水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6)、节能器(17)、给水泵(18)、给水管(19)、除氧器(20)、出水管(21)、调节阀(22)、丝杆(23)、导杆(24)、母管流量计(25)、把手(26)、升降台(27)、底座(28)、自锁万向轮(29)、输水管流量计(30)、比例阀(31)、输水管压力变送器(32)、输水管(33)、数据采集模块(34)、循环阀(35)、第一循环管(36)、第二循环管(37)、支撑台(38)、挡块(39)、升降块(40)、蜗杆(41)、转轴(42)、第一固定块(43)、蜗轮(44)、第二固定块(45)、限位凹槽(46)、第三固定块(47)、轴承箱测振传感器(48)、轴承箱测温传感器(49)、进口测温传感器(50)和给水泵进口压力变送器(51),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管(19)分别与给水泵(18)进口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给水泵(18)出口安装有节能器(17),且节能器(17)一端与出水管(21)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21)另一端与汇流管(14)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21)上依次安装有给水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6)和调节阀(22),所述调节阀(22)安装在靠近汇流管(14)的一端,所述汇流管(14)安装有母管压力变送器(15),所述汇流管(14)与连接管(1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13)安装有母管流量计(25),所述连接管(13)另一端与母管(12)固定连接,所述母管(12)分别与多条输水管(33)连接,且输水管(33)另一端分别与锅炉主体(8)进水口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输水管(33)上依次安装有输水管流量计(30)、比例阀(31)和输水管压力变送器(32),所述输水管流量计(30)位于靠近母管(12)一端,所述输水管压力变送器(32)位于靠近锅炉主体(8)一端,所述锅炉主体(8)蒸汽出口管路安装有蒸汽流量计(10),且锅炉主体(8)顶部安装有蒸汽压力变送器(9),所述锅炉主体(8)安装有液位变送器(11),整套控制系统设置有智能控制柜主体(1),所述智能控制柜主体(1)一侧中心底部固定安装有信号收发模块(7),且智能控制柜主体(1)相邻一侧底部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34),所述数据采集模块(34)通过电缆分别与蒸汽压力变送器(9)、蒸汽流量计(10)、液位变送器(11)、母管压力变送器(15)、给水泵出口压力变送器(16)、节能器(17)、调节阀(22)、母管流量计(25)、输水管流量计(30)、比例阀(31)和输水管压力变送器(32)连接进行数据采集,所述智能控制柜主体(1)位于信号收发模块(7)相邻一侧顶部安装有触摸屏(5),所述触摸屏(5)上安装有信号处理模块(2)、反馈调节模块(3)和检测分析模块(4),所述检测分析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松王力高军于浩然闫明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罗斯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