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体征传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3403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6
一种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用于设置在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上,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包括主传感器模组和控制模组;主传感器模组包括传感器主体、以及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的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模组,光电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的血流搏动数据,压力传感器模组可用于测量人体的手指内压力数据;控制模组对生命体征传感器系统进行控制,并与智能移动设备进行通讯,将所获得的血流搏动数据和手指内压力数据发送给智能移动设备进行计算得出血压信号并显示测量结果。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生命体征进行采集,解决现代医疗中面临的数据采集等诸多痛点问题。集等诸多痛点问题。集等诸多痛点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命体征传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智能终端设备配件
,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生命体征传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医疗器械由于高成本、专业的使用方式和非智能化,且多数仅能在医院由专业人士操作,难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0003]随着人类全面进入老龄化时代,人们对自身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疾病的全周期管理、低成本治疗技术、普惠型筛查技术、个性化治疗技术和疾病发病的预防机制。为满足上述的新的要求,近几年产生了利用生命体征传感器技术的智能医疗器械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控以达到对疾病的防控和治疗的作用。
[0004]但现有的智能医疗器械,由于缺乏医疗级的精准度,且使用方法复杂,未能达到高频和便捷采集人体生命体征数据的目的,仍未解决新形势下医疗方案的痛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可以方便快捷地对生命体征进行采集,解决现代医疗中面临的数据采集等诸多痛点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用于设置在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上,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包括外壳主体,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包括主传感器模组和控制模组;主传感器模组设置在外壳主体上;主传感器模组包括传感器主体、以及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上的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模组,光电传感器用于采集人体的血流搏动数据,压力传感器模组可用于测量人体的手指内压力数据;控制模组对生命体征传感器系统进行控制,并与智能移动设备进行通讯,将所获得的血流搏动数据和手指内压力数据发送给智能移动设备进行计算得出血压信号并显示测量结果。
[0007]进一步地,主传感器模组还包括压力传导结构,压力传导结构设置在传感器主体与压力传感器模组之间,压力传导结构用于将人体手指施加在传感器主体上的压力传递到压力传感器模组。
[0008]进一步地,传感器主体的外表面具有椭球型的凹面结构,凹面结构的凹面深度为1~3mm;光电传感器设置在凹面结构的中部。
[0009]进一步地,主传感器模组还包括心电传感器,心电传感器封装在凹面结构的表面,用于采集人体体表的心电数据。
[0010]进一步地,压力传导结构的厚度为0.1~2.0mm,其材料为杨氏模量100GPa以上的硬质金属或者无机材料。
[0011]进一步地,压力传感器模组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压力传感器。
[0012]进一步地,生命体征传感系统还包括辅助模组,辅助模组包括体温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皮肤电传感器、供电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3]进一步地,辅助模组包含供电模块时,供电模块用于对生命体征传感系统供电,或
者对智能移动设备的应急供电。
[0014]进一步地,主传感器模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壳主体的背面并位于上下两端中间位置,辅助模组和控制模组设置在外壳主体的一个侧面。
[0015]进一步地,主传感器模组、辅助模组、控制模组数量均为两个,且均对称设置在外壳主体相对的两个侧面。
[0016]进一步地,通过光电传感器测量得到手指按压过程中血流搏动形成的震荡波,震荡波的数据包络线的波形存在拐点,智能移动设备通过识别拐点处对应的手指内压力数据,推算出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通过在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内增设医疗精度的传感器,结合超薄封装技术和智能算法,利用人群对智能移动设备的频繁使用,实现了对生命体征的方便快捷的采集,进而解决了现代医疗难度最大的数据采集痛点问题,可为远程医疗和健康管理铺平道路,实现了院外管理和精准治疗。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的主传感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的主传感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在测量血压施加压力的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2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用于设置在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上,该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包括外壳主体1,该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包括主传感器模组2和控制模组4。
[0025]具体地,外壳主体1用于包裹和保护所附属的智能移动设备(图未绘示);智能移动设备例如是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
[0026]主传感器模组2设置在外壳主体1上。本实施例中,主传感器模组2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外壳主体1的背面1a并位于上下两端中间位置,背面1a是指与被包裹的智能移动设备相背离的一面,用户可以同时用两个手指按压接触主传感器模组2,并通过按压接触实现对人体的心电、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测量。
[0027]控制模组4位于外壳主体1内,可以实现对整个生命体征传感器系统的控制,并且控制模组4可以通过蓝牙或者有线方式,与智能移动设备进行通讯以计算和显示测量结果。
[0028]该生命体征传感系统还包括辅助模组3,辅助模组3设置在外壳主体1上,辅助模组3包括实现对人体体温测量的体温传感器、测量皮肤湿度的湿度传感器、测量皮肤中电流的皮肤电传感器、供电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辅助模组3中包含的各个传感器可用于测量不同类型的生命体征,在需要时,该些生命体征数据可用于结合主传感器模组2的测量数据进行计算得出相应的测量结果。当辅助模组3包含供电模块时,该供电模块实现对整个生命体征
传感系统供电,或者对智能移动设备的应急供电等。辅助模组3可以实现额外的生命体征测量或者特定的电路功能。
[0029]如图2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主传感器模组2、辅助模组3、控制模组4数量均为两个,且均对称设置在外壳主体1相对的两个侧面1b。此种结构设计的优点在于:1、无需在外壳主体1的背面设置主传感器模组2,可以控制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的整体厚度(也即是外壳主体1的厚度);2、便于在测量时不影响观看显示屏的内容;3、便于单手持握测量。
[0030]如图3所示,主传感器模组2包括心电传感器201、传感器主体202、光电传感器203、压力传导结构204和压力传感器模组205。其中,心电传感器201位于主传感器模组2的最上方(也即是最靠近测量目标),心电传感器201可用于采集人体体表的心电数据。传感器主体202用于支撑主传感器模组2上的各个组成结构(即心电传感器201、光电传感器203、压力传导结构204和压力传感器模组205)。光电传感器203可用于采集人体的血流搏动数据。压力传感器模组205可用于测量人体手指的压力分布,进一步计算人体手指内压力(阻断动脉的压力)数据,通过血流搏动数据和手指内压力数据得到血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命体征传感系统,用于设置在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上,所述智能移动设备的保护壳包括外壳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包括主传感器模组(2)和控制模组(4);所述主传感器模组(2)设置在外壳主体(1)上;所述主传感器模组(2)包括传感器主体(202)、以及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主体(202)上的光电传感器(203)和压力传感器模组(205),所述光电传感器(203)用于采集人体的血流搏动数据,所述压力传感器模组(205)可用于测量人体的手指内压力数据;所述控制模组(4)对所述生命体征传感器系统进行控制,并与智能移动设备进行通讯,将所获得的所述血流搏动数据和所述手指内压力数据发送给所述智能移动设备进行计算得出血压信号并显示测量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感器模组(2)还包括压力传导结构(204),所述压力传导结构(204)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主体(202)与所述压力传感器模组(205)之间,所述压力传导结构(204)用于将人体手指施加在所述传感器主体(202)上的压力传递到所述压力传感器模组(20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主体(202)的外表面具有椭球型的凹面结构(2021),所述凹面结构(2021)的凹面深度为1~3mm;所述光电传感器(203)设置在所述凹面结构(2021)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命体征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感器模组(2)还包括心电传感器(201),所述心电传感器(201)封装在所述凹面结构(2021)的表面,用于采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