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394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一,所述驱动机一的表面设置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的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部设置有滚刷,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泵,所述吸泵的侧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储尘盒,所述机体的侧表面设置有触感元件一,该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通过驱动机一与斜齿轮的配合使用,斜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配合使用,两个滚刷的配合使用,使该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果更好,有效提高了该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相应的降低了该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时间,提高了使用周期。提高了使用周期。提高了使用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物联网设备
,具体为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设备的开发应用也越来越多,现在的扫地机器人即可通过网络实现智能化工作,物联网的发展,使扫地机器人的使用操作更方便,但现有的联网式智能扫地机器人下表面的滚刷采用的是“一”字型,在进行清扫时,滚刷两端的灰尘颗粒易被带出扫地机器人的行迹清扫范围,需要折回进行二次清扫,影响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效率,一些墙边、墙角或障碍物侧边的位置,扫地机器人的清扫装置无法触及,难以对这些地方进行清扫,影响清扫效果。
[0003]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基于现有扫地机器人的一些功能提出了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具备了清扫效果好,清扫效率高,可对一些墙边、墙角等位置进行清扫的优点,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工作范围和清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具备清扫效果好,清扫效率高,可对一些墙边、墙角等位置进行清扫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扫地机器人清扫效率不高,清扫效果不好,墙边、墙角等位置难以清扫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清扫效果好,清扫效率高,可对一些墙边、墙角等位置进行清扫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一,所述驱动机一的表面设置有斜齿轮,所述斜齿轮的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内部设置有滚刷,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吸泵,所述吸泵的侧面设置有出风口,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储尘盒,所述机体的侧表面设置有触感元件一,所述机体的表面设置有触感元件二,所述机体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二,所述驱动机二的表面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表面设置有推环,所述推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尘管,所述吸尘管的表面设置有槽道,所述吸尘管靠近槽道的一端设置有吸杆,所述吸杆的表面设置有吸尘口,所述吸杆的表面设置有毛刷。
[0008]优选的,所述机体与吸杆对应的表面开设有槽口。
[0009]优选的,所述从动齿轮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斜齿轮的表面两侧,均与斜齿轮相适配。
[0010]优选的,所述滚刷有两个,采用V型设计,均与吸泵连接,与吸泵之间连接有储尘盒。
[0011]优选的,所述触感元件一位于机体前进方向的侧表面,触感元件二位于机体前进
方向的右侧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触感元件一和触感元件二的反馈系统均与吸泵连接,触感元件一和触感元件二的共同反馈系统与驱动机二连接。
[0013]优选的,所述推环的表面开设有槽口,转杆远离驱动机二的一端位于推环表面槽口的内部,与推环活动连接。
[0014]优选的,所述吸尘管远离吸杆的一端与吸泵连接,与吸泵之间连接有储尘盒。
[0015]优选的,吸杆位于机体的下表面,内部采用空心设计,与吸尘管的内部相通。
[0016]优选的,所述吸尘口和毛刷均匀分布在吸杆的下表面,毛刷位于吸尘口随机体逆时针转动方向的一侧。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1、该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通过驱动机一与斜齿轮的配合使用,斜齿轮与从动齿轮的配合使用,两个滚刷的配合使用,使该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果更好,有效提高了该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相应的降低了该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时间,提高了使用周期。
[0020]2、该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通过吸泵与触感元件一和触感元件二的配合使用,触感元件一和触感元件二与驱动机二的配合使用,转杆与推环的配合使用,吸尘管与吸杆的配合使用,吸尘口与毛刷的配合使用,使该扫地机器人可对墙边、墙角等位置进行清扫工作,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扫工作范围,相应的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辅助吸杆相关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机体;2、驱动机一;3、斜齿轮;4、从动齿轮;5、滚刷;6、吸泵;7、出风口;8、储尘盒;9、触感元件一;10、触感元件二;11、驱动机二;12、转杆;13、推环;14、吸尘管;15、槽道;16、吸杆;17、吸尘口;18、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请参阅图1-4,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包括机体1,机体1与吸杆16对应的表面开设有槽口,用于吸杆16的移动,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一2,用于驱动斜齿轮3转动,驱动机一2的表面设置有斜齿轮3,与从动齿轮4啮合,带动从动齿轮4转动,斜齿轮3的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4,用于带动滚刷5转动,从动齿轮4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斜齿轮3
的表面两侧,均与斜齿轮3相适配,从动齿轮4的内部设置有滚刷5,滚刷5有两个,采用V型设计,均与吸泵6连接,与吸泵6之间连接有储尘盒8,用于清扫灰尘颗粒。
[0028]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泵6,用于将灰尘等颗粒吸到储尘盒8中,吸泵6的侧面设置有出风口7,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尘盒8,用于储存灰尘等颗粒,机体1的侧表面设置有触感元件一9,触感元件一9位于机体1前进方向的侧表面,用于感应墙体等障碍物,并将信息反馈给吸泵6和驱动机二11,触感元件一9和触感元件二10的反馈系统均与吸泵6连接,触感元件一9和触感元件二10的共同反馈系统与驱动机二11连接,机体1的表面设置有触感元件二10,触感元件二10位于机体1前进方向的右侧表面,用于感应墙体等障碍物,并将信息反馈给吸泵6和驱动机二11,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二11,用于带动转杆12转动。
[0029]驱动机二11的表面设置有转杆12,用于带动推环13做往复移动,转杆12的表面设置有推环13,用于带动吸尘管14移动,推环13的表面开设有槽口,转杆12远离驱动机二11的一端位于推环13表面槽口的内部,与推环13活动连接,推环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尘管14,用于带动吸杆16移动,吸尘管14远离吸杆16的一端与吸泵6连接,与吸泵6之间连接有储尘盒8,吸尘管14的表面设置有槽道15。
[0030]吸尘管14靠近槽道15的一端设置有吸杆16,吸杆16位于机体1的下表面,内部采用空心设计,与吸尘管14的内部相通,用于吸收墙边或墙角的灰尘等颗粒,吸杆16的表面设置有吸尘口17,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一(2),所述驱动机一(2)的表面设置有斜齿轮(3),所述斜齿轮(3)的表面设置有从动齿轮(4),所述从动齿轮(4)的内部设置有滚刷(5),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吸泵(6),所述吸泵(6)的侧面设置有出风口(7),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储尘盒(8),所述机体(1)的侧表面设置有触感元件一(9),所述机体(1)的表面设置有触感元件二(10),所述机体(1)的内部设置有驱动机二(11),所述驱动机二(11)的表面设置有转杆(12),所述转杆(12)的表面设置有推环(13),所述推环(1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吸尘管(14),所述吸尘管(14)的表面设置有槽道(15),所述吸尘管(14)靠近槽道(15)的一端设置有吸杆(16),所述吸杆(16)的表面设置有吸尘口(17),所述吸杆(16)的表面设置有毛刷(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与吸杆(16)对应的表面开设有槽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4)有两个,对称分布在斜齿轮(3)的表面两侧,均与斜齿轮(3)相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联网扫地机器人辅助除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刷(5)有两个,采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勇华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复弘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