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谦荣专利>正文

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389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工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中固定连接有多个处理筒,且处理筒中设置有第一隔间和第二隔间,所述第一隔间中转动连接有T形管,且T形管的下端与第二隔间连通,所述T形管的上端贯穿第一隔间并连通有多个旋转喷头,所述第二隔间中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且往复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上套接有滑板,且滑板与处理筒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与T形管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利用气泡的结构特点,使得光敏电阻的光照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曝气池可以自动进行消泡作业,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操控,极大的节省了人力,且避免了人工巡查的繁琐。巡查的繁琐。巡查的繁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

技术介绍

[0002]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为了避免环境受到污染,常需要对废水进行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常会使用曝气池对废水进行曝气处理,曝气是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将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
[0003]目前,曝气处理一般会在白天进行,白天相比于夜间,空气中含氧量多,且便于配合工人的作息,在白天进行作业时,由于光照充足,废水污泥上的微生物会吸收光能进行增殖,使得废水产生气泡,若不及时齿轮,随着气泡的增多,气泡就会从池中溢出,引起外部设备外部池壁的严重污染,使操作条件恶化,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因此常需要在产生气泡时,通过人工向曝气池中投撒消泡液,进行消泡,由于无法判断曝气池中,什么时候产生气泡,因此常需要工人定时巡查曝气池,整个消泡过程较为耗费人力,且极为繁琐。
[0004]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中固定连接有多个处理筒,且处理筒中设置有第一隔间和第二隔间,所述第一隔间中转动连接有T形管,且T形管的下端与第二隔间连通,所述T形管的上端贯穿第一隔间并连通有多个旋转喷头,所述第二隔间中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且往复丝杠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上套接有滑板,且滑板与处理筒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与T形管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各个所述处理筒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所述池体上开设有储液腔,且储液腔通过进液管与滑板上侧连通,所述储液腔和第二隔间中均注入有消泡液,且第二隔间中的消泡液位于滑板的上侧,所述池体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敏电阻,所述池体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电磁继电器,且电磁继电器与光敏电阻电性连接。
[0007]在上述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蜗杆、第一蜗轮、齿杆和齿轮,所述第一蜗杆转动连接于第一隔间中,所述第一蜗轮套接于T形管上,且第一蜗轮与第一蜗杆相啮合,所述齿杆固定连接于滑板上,所述齿杆与第二隔间的上端内壁密封滑动连接,所述齿轮套接于第一蜗杆上,且齿轮与齿杆相啮合。
[0008]在上述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中,所述联动机构包括第二蜗杆、第二蜗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蜗杆转动连接于池体中,且第二蜗杆的一端依次贯穿各个处理筒设置,所述第二蜗轮套接于往复丝杠上,且第二蜗轮与第二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二蜗杆的一端贯穿池体并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且驱动电机与电磁继电器电性连接。
[0009]在上述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中,所述T形管和进液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且进
液管通过波纹软管与滑板的上侧连通。
[0010]在上述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中,所述第一蜗杆的两端均贯穿处理筒并套接有搅拌叶。
[0011]在上述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中,所述光敏电阻的外侧壁套设有防护罩,且防护罩由透明材料制成。
[001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废水中产生气泡时,气泡会上溢附着于防护罩的表面,由于气泡为圆球形结构,会形成凹透镜的效果,使得照射于光敏电阻的光产生散射,进而使得光敏电阻受到的光照变弱,此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会增大,电磁继电器会闭合,使得驱动电机自启动,驱动电机会通过第二蜗杆和各个第二蜗轮的配合,使得各个往复丝杠转动,进而使得滑板往复轴向运动,滑板运动的过程中会将消泡液压入T形管中,并从旋转喷头中喷出,旋转喷头会在水压的作用下自转,提高喷洒范围,同时在驱动机构的配合下,T形管会配合滑板的运动进行转动,进一步提高消泡液的喷洒效果,滑板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会通过波纹软管抽吸储液储液腔中的液体,使得处理筒中的消泡液可以自动得到补充,当气泡消除后,光敏电阻受到的光照会增强,此时电磁继电器会自动断开,使得驱动电机自动停止。
[0013]本专利技术的突出特点在于:利用气泡的结构特点,使得光敏电阻的光照发生变化,进而使得曝气池可以自动进行消泡作业,整个过程,无需人工进行操控,极大的节省了人力,且避免了人工巡查的繁琐。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的正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的处理筒的正视透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池体、2处理筒、3第一隔间、4第二隔间、5T形管、6旋转喷头、7往复丝杠、8螺纹块、9滑板、10驱动机构、101第一蜗杆、102第一蜗轮、103齿杆、104齿轮、11联动机构、111第二蜗杆、112第二蜗轮、113驱动电机、12储液腔、13进液管、14光敏电阻、15电磁继电器、16单向阀、17波纹软管、18搅拌叶、19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3所示,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包括池体1,池体1中固定连接有多个处理筒2,且处理筒2中设置有第一隔间3和第二隔间4,第一隔间3中转动连接有T形管5,且T形管5的下端与第二隔间4连通,T形管5的上端贯穿第一隔间3并连通有多个旋转喷头6,旋转喷头6可以利用水压自转动,提高消泡液的喷洒效果。
[0021]第二隔间4中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7,且往复丝杠7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8,螺纹块8上套接有滑板9,且滑板9与处理筒2密封滑动连接,滑板9与T形管5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10,驱动机构10包括第一蜗杆101、第一蜗轮102、齿杆103和齿轮104,第一蜗杆101转动连接于第一隔间3中,第一蜗轮102套接于T形管5上,且第一蜗轮102与第一蜗杆101相啮合,齿杆103固定连接于滑板9上,齿杆103与第二隔间4的上端内壁密封滑动连接,齿轮104套接于第
一蜗杆101上,且齿轮104与齿杆103相啮合,通过设置的齿杆103和齿轮104的,可以配合滑板9的运动进行传动,使得第一蜗杆101转动,在第一蜗轮102的传动下,可以使得T形管5转动,进而可以提高消泡液喷洒的效果。
[0022]第一蜗杆101的两端均贯穿处理筒2并套接有搅拌叶18,通过设置的搅拌叶18,可以配合第一蜗杆101进行转动,既可以加快消泡液的扩散,又可以戳破附近的气泡,各个处理筒2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11,联动机构11包括第二蜗杆111、第二蜗轮112和驱动电机113,第二蜗杆111转动连接于池体1中,且第二蜗杆111的一端依次贯穿各个处理筒2设置,第二蜗轮112套接于往复丝杠7上,且第二蜗轮112与第二蜗杆111相啮合,第二蜗杆111的一端贯穿池体1并与驱动电机113传动连接,且驱动电机113与电磁继电器145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的第二蜗杆111和第二蜗轮112,可以实现各个往复丝杠7的联动,避免了另外增设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包括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1)中固定连接有多个处理筒(2),且处理筒(2)中设置有第一隔间(3)和第二隔间(4),所述第一隔间(3)中转动连接有T形管(5),且T形管(5)的下端与第二隔间(4)连通,所述T形管(5)的上端贯穿第一隔间(3)并连通有多个旋转喷头(6),所述第二隔间(4)中转动连接有往复丝杠(7),且往复丝杠(7)上螺纹连接有螺纹块(8),所述螺纹块(8)上套接有滑板(9),且滑板(9)与处理筒(2)密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9)与T形管(5)之间设置有驱动机构(10),各个所述处理筒(2)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11),所述池体(1)上开设有储液腔(12),且储液腔(12)通过进液管(13)与滑板(9)上侧连通,所述储液腔(12)和第二隔间(4)中均注入有消泡液,且第二隔间(4)中的消泡液位于滑板(9)的上侧,所述池体(1)的一侧内壁设置有光敏电阻(14),所述池体(1)的一侧侧壁设置有电磁继电器(145),且电磁继电器(145)与光敏电阻(14)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消泡的曝气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0)包括第一蜗杆(101)、第一蜗轮(102)、齿杆(103)和齿轮(104),所述第一蜗杆(101)转动连接于第一隔间(3)中,所述第一蜗轮(102)套接于T形管(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谦荣
申请(专利权)人:张谦荣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