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锻承力索双耳楔形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3377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锻承力索双耳楔形线夹,包括双耳楔形线夹,所述双耳楔形线夹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双耳楔形线夹的周长方向的侧边卡接设置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双耳楔形线夹内设有楔腔,所述楔腔内设有楔块,所述双耳楔形线夹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有螺栓,所述螺栓上设有螺母,所述螺栓与所述螺母将两个所述双耳楔形线夹及其中间的所述弹性连接件固定在一起,所述双耳楔形线夹一侧设有连接耳。有益效果:双耳楔形线夹采用锻造制成,没有铸造成型相应的缺陷,无需探伤,且锻造生产效率高,降低了制造的成本,同时消除了铸造缺陷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接触网安全运行的可造性。安全运行的可造性。安全运行的可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锻承力索双耳楔形线夹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双耳楔形线夹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模锻承力索双耳楔形线夹。

技术介绍

[0002]双耳楔形线夹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上承力索、接触线、拉线在终端连接、下锚连接处的线索夹紧零件。如图1所示。它连接锚固的可靠性直接影响接触网的安全运行。其中:1为线索、3为双耳楔形线夹本体、2为楔子、6为连接孔,为整体铸造结构,如图1所示。由于铸钢铸造工艺不能完全保证铸件无气孔、裂纹、夹杂等缺陷,并需逐件射线探伤,铸件合格率仅65%。使其生产效率、合格率均低下。由于工件结构复杂,进行探伤评级时也不易100%排所有铸造缺陷,为工作的安全可靠运行埋了隐患。
[000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模锻承力索双耳楔形线夹,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模锻承力索双耳楔形线夹,包括双耳楔形线夹,所述双耳楔形线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锻承力索双耳楔形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耳楔形线夹(1),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的周长方向的侧边卡接设置有弹性连接件(25),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内设有楔腔(2),所述楔腔(2)内设有楔块(3),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两个螺纹孔(4),所述螺纹孔(4)内设有螺栓(10),所述螺栓(10)上设有螺母(11),所述螺栓(10)与所述螺母(11)将两个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及其中间的所述弹性连接件(25)固定在一起,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一侧设有连接耳(5),所述连接耳(5)的中部设有连接孔(6),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的顶部中心处与底部中心处均设置一个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的两侧边中部均设有一个滑槽一(8),所述滑槽一(8)的内侧设有卡槽一(9),所述固定块(7)的两侧且位于所述滑槽一(8)的下方设有滑槽三(20),所述滑槽三(20)与所述滑槽一(8)相互垂直,所述滑槽三(20)的内底部设有磁铁一(21),所述滑槽一(8)的顶部且位于所述滑槽三(20)的正上方设有通孔(22),所述通孔(22)的中部设有磁铁二(23),所述通孔(22)内设有限位杆(24),所述限位杆(24)贯穿至所述滑槽三(20)内与所述磁铁一(21)吸附在一起,所述双耳楔形线夹(1)外表面设有一个挤压块(12),所述挤压块(12)的顶部及底部均设有与所述滑槽一(8)以及所述卡槽一(9)相配合的滑槽二(13)与卡槽二(14),所述滑槽二(13)与所述卡槽二(14)连接贯通,所述卡槽二(14)内设有卡接装置,所述卡接装置包括若干个卡块(18),相邻两个所述卡块(18)之间通过连接杆(19)连接,两个所述卡块(18)分别位于所述挤压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陆军侯尽然袁超张文冰许春雷龚盼盼张志刚蒋跃跃翟慧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华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