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32021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及控制方法,所属大型水泵技术领域,包括泵轮传动组件,所述的泵轮传动组件后端设有轴间受油器,所述的轴间受油器与泵轮传动组件间设有与泵轮传动组件、轴间受油器相油路连通的操作油管,所述的轴间受油器与泵轮传动组件间设有与操作油管相套接的过渡连接法兰轴套。所述的轴间受油器包括受油器壳体,所述的受油器壳体内设有与操作油管相油路连通式套接的排油模块,所述的排油模块与过渡连接法兰轴套间设有若干浮动瓦。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性好和使用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叶片角度调节失效的问题。为调桨技术实现创造更优的外部条件。更优的外部条件。更优的外部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及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水泵
,具体涉及一种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大型低杨程水泵,其泵轮桨叶需随工况的变化全行程调整角度,在以往的水泵设计中,采用机械调桨方式,或主轴端部装设油压接力器,通过轴端的油压接力器传递出的长操作杆进行调桨。
[0003]以上调桨方式常出现卡阻、失稳等现象,从而使叶片角度调节机构失效,使水泵长期处于低效区运行,不能满足泵站的效益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运行稳定性差和使用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及控制方法,其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性好和使用效率高的特点。解决了叶片角度调节失效的问题。为调桨技术实现创造更优的外部条件。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采用大流量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包括泵轮传动组件,所述的泵轮传动组件后端设有轴间受油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泵轮传动组件(1),所述的泵轮传动组件(1)后端设有轴间受油器(4),所述的轴间受油器(4)与泵轮传动组件(1)间设有与泵轮传动组件(1)、轴间受油器(4)相油路连通的操作油管(2),所述的轴间受油器(4)与泵轮传动组件(1)间设有与操作油管(2)相套接的过渡连接法兰轴套(3);所述的轴间受油器(4)包括受油器壳体(11),所述的受油器壳体(11)内设有与操作油管(2)相油路连通式套接的排油模块(14),所述的排油模块(14)与过渡连接法兰轴套(3)间设有若干浮动瓦(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轮传动组件(1)包括接力器缸体(8),所述的接力器缸体(8)前端设有与操作油管(2)相连通式插接的泵轮位置反馈杆(6),所述的泵轮位置反馈杆(6)与接力器缸体(8)间设有接力器(7),所述的接力器缸体(8)外侧设有若干呈等间距环形分布的泵叶片(9),所述的接力器缸体(8)下端设有泵轮联接器(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间受油器(4)后端设有与过渡连接法兰轴套(3)相限位嵌套连接且与操作油管(2)相连通的反馈组件(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馈组件(5)包括反馈轴(21),所述的反馈轴(21)后端设有与反馈轴(21)相平键式插嵌限位的导向销安装盘(25),所述的导向销安装盘(25)上端设有拔叉(23),所述的拔叉(23)两端设有与拔叉(23)相销轴式插接的滑块(26),所述的拔叉(23)与导向销安装盘(25)间设有导向销(24),所述的导向销(24)上端设有与导向销(24)相套接式螺母压紧连接的滑环轴(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拔叉(23)上端设有位移信号输出杆(27),所述的位移信号输出杆(27)与拔叉(23)间设有与拔叉(23)相螺栓连接固定的拔叉架(29),所述的拔叉架(29)与位移信号输出杆(27)间设有回复轴(2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用于竖井泵与斜轴泵的泵轮液压全调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成名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杭发发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