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3187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属于飞行器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含可动环、可动锥的测量装置实现轴对称内、外双通道流场调节,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的测量装置,可以满足可调进气道轴对称内外双通道出口流场节流及测量需求,其整体为轴对称结构,便于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动件的移动方式均为轴向移动,结构简单,便于调节;作动系统置于机匣外,减少了作动系统的热防护需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实现的调节方式,可以对内、外通道流量进行独立控制,为可调进气道试验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多种可能。提供了多种可能。提供了多种可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飞行器
,具体涉及一种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一类新型轴对称可调进气道呈轴对称回转体,包含圆形(内)、环形(外)两个出口,通过内部装置调节出口气流在内、外出口间的流动分配。这种可调进气道的工作模式可大体描述如下:某速度A飞行时,外通道完全关闭,只有内通道通气并工作;某速度B飞行时,内通道完全关闭,只有外通道通气并工作;某速度C飞行时,两通道同时工作,通过可调件调节来流流动在内、外通道间的分配。可进行轴对称内外双通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的方法,是上述可调进气道不同工作模式下的气动节流试验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将上述可调进气道在速度C下调节内、外通道流动分配的过程称为模态转换过程。模态转换工作过程中,需经历内、外通道反压分别调整,流量分别调节的过程。在模态转换前后,即单独内通道或外通道工作状态下,外通道或内通道流量为零。
[0004]试验过程中,根据进气道工作状态的不同,需要对进气道两个通道分别提供不同的反压并进行测量。模态转换工作过程中,进气道两个通道同时工作。为保证进气道两个出口的准确测量,需为进气道两个出口提供不同的反压并进行流场测量,两个测量通道互相独立,不因另一个通道的反压变化而产生自身通道的反压变化,且能够实现同步或异步调节。这样,进气道在模态转换过程中的出口流场测量需要两个通道反压和流量可以根据进气道工作需要进行独立调节且互补影响的测量装置。同时,该测量装置还需要结构简单,作动方便,以适应风洞测量的需要。因此,为保证这种可调进气道的正常试验,设计一种在进气道试验过程中,对进气道双通道出口流动进行分别反压调节和测量的装置是十分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流场测量装置,使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流动在试验中得到分别的反压调节和流场测量。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该装置包括: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作动装置2、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测量耙6、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机匣后段10、内通道可动锥11、内通道作动装置12、后端支板13;
[0009]其中,所述外机匣前段1、外机匣后段5通过法兰连接,组成外机匣;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机匣后段10通过法兰连接,组成内机匣;测量耙6同时具备内、外通道的测点,用于对内、外通道流场进行测量,并将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内机匣7、内
通道机匣前段8连接起来;后端支板13将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后段10连接起来;
[0010]所述外通道作动装置2固定在外机匣前段1上,置于外机匣外,与外通道可动环3连接;外通道可动环3与外机匣的外机匣前段1、外机匣后段5之间均为摩擦接触;外通道固定环4与外通道内机匣7连接;内通道作动装置12通过后端支板13固定,置于装置中央,并与内通道可动锥11连接,内通道可动锥11与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之间为摩擦接触;
[0011]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围成的环形通道为外通道,气流通过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内机匣7之间组成的外通道入口进入,通过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之间组成的外通道出口流出;外通道作动装置2用于驱动外通道可动环3沿外机匣做轴向运动;可通过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调节外通道节流程度,进而通过测量耙6在外通道的测点对外通道流场进行测量;
[0012]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可动锥11围成的圆形通道为内通道,气流通过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部形成的内通道入口进入,经过镂空结构的可动锥导轨9,由外通道内机匣7内部形成的内通道出口流出;内通道作动装置12用于驱动内通道可动锥11沿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做轴向运动;可通过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可动锥11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调节内通道节流程度,进而通过测量耙6在内通道的测点对内通道流场进行测量。
[0013]优选地,除测量耙6、后端支板13、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外通道作动装置2、内通道作动装置12之外,各零件均为轴对称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外通道可动环3的内径小于或等于外通道固定环4的外径。
[0015]优选地,所述外通道固定环4的外径及外机匣后段5的内径满足如下条件,即在外通道可动环3的移动过程中,流动通道不在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围成的环形通道处形成喉道。
[0016]优选地,所述内通道可动锥11为钝头结构。
[0017]优选地,所述内通道可动锥11为尖头结构。
[0018]优选地,所述外通道内机匣7的内径、内通道机匣后段10的外径的半径选取应满足如下条件,即在内通道可动锥11移动过程中,流动通道不在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后段10围成的环形通道处形成喉道。
[0019]优选地,所述内通道为进气道内层圆形的出口所在通道。
[0020]优选地,所述外通道为进气道外层环形出口所在通道。
[002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装置在轴对称可调进气道试验中的应用。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含可动环、可动锥的测量装置实现轴对称内、外双通道流场调节,本专利技术设计的测量装置,可以满足可调进气道轴对称内外双通道出口流场节流及测量需求,其整体为轴对称结构,便于加工;本专利技术可动件的移动方式均为轴向移动,结构简单,便于调节;作动系统置于机匣外,减少了作动系统的热防护需求。本专利技术所实现的调节方式,可以对内、外通道流量进行独立控制,为可调进气道试验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多种可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可调进气道轴对称双通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结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含可动环、可动锥的测量装置实现轴对称内、外双通道流场调节。定义进气道内层圆形的出口所在通道为内通道,外层环形出口所在通道为外通道。
[0027]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轴对称内外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包括: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作动装置2、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测量耙6、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机匣后段10、内通道可动锥11、内通道作动装置12、后端支板13;其中,除测量耙6、后端支板13、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外通道作动装置2、内通道作动装置12之外,各零件均为轴对称结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对称双通道进气道出口反压调节及流场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作动装置(2)、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测量耙(6)、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机匣后段(10)、内通道可动锥(11)、内通道作动装置(12)、后端支板(13);其中,所述外机匣前段(1)、外机匣后段(5)通过法兰连接,组成外机匣;内通道机匣前段(8)、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内通道机匣后段(10)通过法兰连接,组成内机匣;测量耙(6)同时具备内、外通道的测点,用于对内、外通道流场进行测量,并将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前段(8)连接起来;后端支板(13)将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后段(10)连接起来;所述外通道作动装置(2)固定在外机匣前段(1)上,置于外机匣外,与外通道可动环(3)连接;外通道可动环(3)与外机匣的外机匣前段(1)、外机匣后段(5)之间均为摩擦接触;外通道固定环(4)与外通道内机匣(7)连接;内通道作动装置(12)通过后端支板(13固定,置于装置中央,并与内通道可动锥(11)连接,内通道可动锥(11)与内通道可动锥导轨(9)之间为摩擦接触;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围成的环形通道为外通道,气流通过外机匣前段(1)、外通道内机匣(7)之间组成的外通道入口进入,通过外机匣后段(5)、外通道内机匣(7)之间组成的外通道出口流出;外通道作动装置(2)用于驱动外通道可动环(3)沿外机匣做轴向运动;可通过外通道可动环(3)、外通道固定环(4)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调节外通道节流程度,进而通过测量耙(6)在外通道的测点对外通道流场进行测量;外通道内机匣(7)、内通道机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力李斌孟宇鹏朱守梅满延进彭暑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