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热井用套管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52997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井用套管及其制造方法,属于低合金钢制造技术领域。通过控制C含量,确保强度,提高管材的高温及耐蚀性能,P、S含量越低抗腐蚀性能越优良,通过调整Cr、Mo、W、Nb元素含量,通过固溶强化提高原子间结合力,增大激活能,形成稳定的第二相,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耐蚀性;Si、Al等元素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物结构,能控制晶粒度。从而得到的钢管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大于552MPa,抗拉强度大于655MPa,V型缺口试样夏比冲击功大于30J;平均腐蚀速率小于0.2mm/a。可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地热井用套管能够满足当下及未来市场对地热井套管的使用要求。地热井套管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热井用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低合金钢制造
,涉及一种地热井用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环保清洁能源,其应用潜力巨大。随着技术进步,开发与应用地热资源将会创造一种全新的能源利用形式,不仅可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节约资源,而且有利于环境改善,对治污减霾产生十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对能源、环境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地热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成为低碳经济视角下,实现化石能源与新能源并举的一项关键举措。地热井的工况条件复杂,承受温度与大量的腐蚀性介质等共同作用,用于地热井的管材长期处于这种高温和腐蚀介质中,极易产生泄漏、腐蚀、变形、断裂等失效形式,导致后期维护、改造、修井费用增加,影响地热井开发的经济成本及其使用寿命,甚至造成环境污染,限制了地热资源的大力开发及有效利用。这些因素决定了开采地热资源用的套管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开发适合开采地热能源的耐高温耐腐蚀管套,以达到安全开采和增产增效的目的。
[0003]地热井的深度一般1000-4000米,温度一般分为高温、中温和低温三类,当温度高于150℃时,以蒸汽形式存在的属于高温地热;温度处于90℃~150℃区间,以水和蒸汽的混合物等形式存在的,属中温地热;温度高于25℃低于90℃,以温水、温热水、热水等形式存在的,属低温地热。地热井温度越高,对金属的腐蚀作用越强。在管材设计方面,现阶段的地热资源用管材采用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即应力设计方法,是以弹性力学理论为基础,确保管材不会发生屈服现象。应力设计方法主要考虑了管材的强度指标,能够满足钻完井工程需求,并考虑了热应力作用,能够满足高温条件下管材不会发生屈服的条件。而实际上,地热资源用管材的变形、缩颈、剪切、断裂等套损形式的存在,充分说明了管材在服役过程中的确发生了塑性变形,而正是不同的塑性变形造成了管材永久变形,甚至断裂失效。因此,依据应力设计的管材缺乏作业需要的大的抗变形能力,现有地热井选用的管材没有考虑地热井复杂工况下管材的永久变形能力。
[0004]地热井用管材的腐蚀主要是地热流体及土壤对其产生的腐蚀,以电化学腐蚀为主。一般地热水矿化度较高,含离子种类较多,主要有氯离子、溶解氧、硫酸根离子、氢离子以及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其中以氯离子的腐蚀性为最强,是引起碳钢、不锈钢及其它合金的均匀腐蚀、孔蚀和缝隙腐蚀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腐蚀性流体和金属井管表面的相对运动引起金属加速磨损腐蚀,这种磨损腐蚀又称冲击腐蚀、冲刷腐蚀或磨蚀,特别是在抽水过程中,含砂量偏高时,磨损腐蚀速度增加。管柱在井下服役过程中,同时受到复合载荷的共同作用,包括拉升、压缩、内压、外压、扭转及焊接残余应力等,这些力和特定的腐蚀介质的共同作用产生应力腐蚀,从而引起金属的破裂。因此,需要地热井腐蚀工况要求设计制造专用套管,满足地热资源低成本安全开发及长期有效利用的目的。
[0005]目前常用的防腐方式是采用内防腐、非金属管材、增加管材腐蚀裕量和耐蚀合金材料等。对于内防腐涂层、镀层、内衬保护,如镍磷镀、SK-54防腐、氮化处理、钛纳米涂料、不
锈钢内衬等,可对碳钢材料进行保护,但由于碳钢和防腐涂层(镀层、内衬)的屈服应力不同,而且该方法大多对管体内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操作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镀层不均匀,尤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涂层结合力差、大面积脱落等问题,不能有效降低腐蚀问题。对于非金属管材,如PVC-U塑料管和玻璃钢管等,具有较强耐腐蚀性,可有效避免腐蚀、结垢问题,但其不耐高温、强度低,且存在承载、承压、耐热、老化、接头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问题,阻碍其在地热井的大量使用。增大管材腐蚀裕量设计,即增加管壁厚度,需要根据管材预期的寿命和介质对材料的腐蚀速率进行监测,确定其腐蚀裕量。这种设计除了需要开展管材性能影响因素分析及正确评估腐蚀裕量大小以外,并不能解决局部腐蚀问题,而且还会进一步增加地热资源开发经济成本。
[0006]综上所述,亟需发展一种新的能够耐高温耐腐蚀的地热井用套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地热井用管材防腐方式成本较高且不能耐高温耐腐蚀的缺点,提供一种地热井用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9]一种地热井用套管,所述地热井用套管的化学组成包括,以质量百分数计,0.18%~0.30%的C、0.20%~0.35%的Si、1.25%~1.45%的Mn、0.85%~1.55%的Cr、0.10%~0.5%的Mo、0.15%~0.30%的Ni、0.01%~0.1%的V、0.01%~0.05%的Ti、0.02%~0.5%的Nb、0.015%~0.040%的W、0.10%~0.30%的Cu、0.015%~0.035%的Al、和0.001%~0.002%的B,还包括有P和S,其中,P的含量最大为0.010%,S的含量最大为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0010]优选地,所述地热井用套管的屈服强度大于552MPa,抗拉强度大于655MPa。
[0011]优选地,所述地热井用套管具有V型缺口,且V型缺口的夏比冲击功大于30J。
[0012]优选地,所述地热井用套管的平均腐蚀速率小于0.2mm/a。
[0013]一种地热井用套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对管坯依次进行转炉冶炼、连铸、加热、张力减径和矫直的过程。
[0014]优选地,所述转炉冶炼和连铸过程中,还包括对管坯进行成分、低倍组织和表面质量检查的过程,当合金成分、夹杂物含量、尺寸和表面质量均满足标准要求时进行下一步操作。
[0015]优选地,所述加热过程包括环形炉加热、穿孔、轧管和再加热。
[0016]优选地,所述环形炉加热的温度为1200~1300℃;所述再加热过程的温度为930~980℃。
[0017]优选地,所述张力减径过程中,出钢温度至少为880℃;管坯经过张力减径之后还要进行空冷。
[0018]优选地,所述矫直的温度至少为320℃。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热井用套管,通过控制C含量,确保强度,提高管材的高温及耐蚀性能,控制P、S含量,因为P、S含量越低抗腐蚀性能越优良,调整Cr、Ni、Mo、Si、Cu元素含量有利于改善点蚀,从而提高套管材料的耐点蚀能力。通过Cr、Mo、W、Nb元素固溶强化提高
原子间的结合力,增大激活能,形成稳定的第二相,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的同时使管材具有一定的耐蚀性;Si、Al等元素能够形成致密的氧化物结构,从而在提高材料的抗氧化性和抗腐蚀性的同时,控制材料的晶粒度。本专利技术的地热井用套管的性能指标为:屈服强度>552MPa,抗拉强度>655MPa,V型缺口试样夏比冲击功>30J;平均腐蚀速率<0.2mm/a。可见本专利技术的地热井用套管能够满足当下及未来市场对地热井套管的使用要求。
[002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地热井用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热井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井用套管的化学组成包括,以质量百分数计,0.18%~0.30%的C、0.20%~0.35%的Si、1.25%~1.45%的Mn、0.85%~1.55%的Cr、0.10%~0.5%的Mo、0.15%~0.30%的Ni、0.01%~0.1%的V、0.01%~0.05%的Ti、0.02%~0.5%的Nb、0.015%~0.040%的W、0.10%~0.30%的Cu、0.015%~0.035%的Al、和0.001%~0.002%的B,还包括有P和S,其中,P的含量最大为0.010%,S的含量最大为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井用套管的屈服强度大于552MPa,抗拉强度大于655MP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热井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热井用套管具有V型缺口,且V型缺口的夏比冲击功大于30J。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蕊李东风施宜君韩军杨鹏张益铭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管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