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2787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3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包括:支撑板、摄像头、伺服电机、驱动齿轮、辅助齿轮、保护罩、限位柱、丝杆模组、液压杆以及驱动结构,所述丝杆模组固定安装于驱动结构顶端,所述液压杆固定安装于丝杆模组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液压杆伸缩端上,所述保护罩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通过伺服电机以及驱动齿轮的配合,调节摄像头的竖直角度,通过丝杆模组以及液压杆的配合控制摄像头的位置,使其拍摄角度以及距离更加精准,通过驱动结构控制该装置进行移动,无需人工手持相机进行拍照。相机进行拍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
,特别是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艺术场景限于空间和时间仅能满足有限的人现场参观,数字虚拟展厅成为实体艺术场景很好的补充和扩展,通过互联网使其成为永不落幕的展览。在数字虚拟展厅中加上参观预约、导航,导览、交互(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三维模型)、评论等功能,最大化地提升艺术场景、展览作品的传播效果与社会价值,使公众现场参观、虚拟参观都能获得更多的互动体验和艺术知识。
[0003]现有的摄像技术大多以人工手持摄像设备进行拍照,该拍照方法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并且采集的图片精度不高,画面质量不佳,图像质量差、分辨率低,并且现有的拍照机器人功能单一,无法进行移动拍摄,并且拍摄角度单一,无法进行调节,使拍摄的角度并不完全,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的摄像技术大多以人工手持摄像设备进行拍照,该拍照方法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并且采集的图片精度不高,画面质量不佳,图像质量差、分辨率低,并且现有的拍照机器人功能单一,无法进行移动拍摄,并且拍摄角度单一,无法进行调节,使拍摄的角度并不完全的问题。
[0005]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支撑板、摄像头、伺服电机、驱动齿轮、辅助齿轮、保护罩、限位柱、丝杆模组、液压杆以及驱动结构,所述丝杆模组固定安装于驱动结构顶端,所述液压杆固定安装于丝杆模组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液压杆伸缩端上,所述保护罩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且位于保护罩内部,所述驱动齿轮套装于伺服电机驱动端上,所述限位柱一端与保护罩内壁面活动连接,所述摄像头安装于保护罩内部,并与限位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齿轮套装于限位柱上,且与摄像头侧壁面相贴合,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
[0006]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壳体、第一旋转电机、主动伞齿轮、从动伞齿轮、驱动轴以及驱动轮;
[0007]所述壳体位于丝杆模组底端,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主动伞齿轮套装于第一旋转电机驱动端上,所述驱动轴插装于壳体内部,所述驱动轴两端延伸至壳体外侧,所述驱动轮安装于驱动轴两端,所述从动伞齿轮套装于驱动轴上,并与主动伞齿轮相啮合。
[0008]所述液压杆顶端设有连接杆,所述液压杆顶端以及支撑板连接处设有稳定器,所述稳定器顶端与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器底端套装于连接杆上。
[0009]所述稳定器以及支撑板连接处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二旋转电机、连接
板以及保护套管;
[0010]所述第二旋转电机嵌装于稳定器顶端,所述连接板底端套装于第二旋转电机驱动端上,所述连接板顶端与支撑板底端固定连接,所述保护套管固定安装于稳定器以及支撑板之间,且套装于第二旋转电机上。
[0011]所述限位柱以及保护罩内壁面连接处设有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包括:旋转块、轴承以及旋转凹槽;
[0012]所述旋转凹槽嵌装于保护罩内壁面上,所述旋转块固定安装于限位柱一端,且插装于旋转凹槽内部,所述轴承嵌装于旋转凹槽内部,且套装于旋转块上。
[0013]所述保护罩呈无下壁面矩形箱体,所述保护罩侧壁面上开设有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宽度与摄像头大小相匹配。
[0014]所述支撑板呈矩形板状结构,所述支撑板大小与保护壳底端相匹配,所述限位柱呈圆柱状结构,所述限位柱一端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辅助齿轮内径相匹配。
[0015]所述连接板呈圆形板状结构,所述连接板底端开设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第二旋转电机驱动端相匹配,所述连接板以及支撑板连接处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卡接柱。
[0016]所述壳体内部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端与壳体内壁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另一端套装于驱动轴上。
[0017]所述壳体呈矩形状空腔结构,所述壳体侧壁面上开设有两对结构相同的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驱动轴相匹配。
[0018]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设计合理,结构新颖,使用方法简单便于操作,通过伺服电机以及驱动齿轮的配合,调节摄像头的竖直角度,通过丝杆模组以及液压杆的配合控制摄像头的位置,使其拍摄角度以及距离更加精准,通过驱动结构控制该装置进行移动,无需人工手持相机进行拍照,解决了现有的摄像技术大多以人工手持摄像设备进行拍照,该拍照方法人工成本高,效率低下,并且采集的图片精度不高,画面质量不佳,图像质量差、分辨率低,并且现有的拍照机器人功能单一,无法进行移动拍摄,并且拍摄角度单一,无法进行调节,使拍摄的角度并不完全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的侧视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1所述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3所述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支撑板;2、摄像头;3、伺服电机;4、驱动齿轮; 5、辅助齿轮;6、保护罩;7、限位柱;8、丝杆模组;9、液压杆;10、壳体;11、第一旋转电机;12、主动伞齿轮;13、从动伞齿轮;14、驱动轴;15、驱动轮;16、连接杆;17、稳定器; 18、第二旋转电机;19、连接板;20、保护套管;21、旋转块; 22、轴承;23、旋转凹槽;24、卡接柱;25、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6所示,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支撑板、摄像头、伺服电机、驱动齿轮、辅助齿轮、保护罩、限位柱、丝杆模组、液压杆以及驱动结构,所述丝杆模组固定安装于驱动结构顶端,所述液压杆固定安装于丝杆模组上,所述支撑板固定安装于液压杆伸缩端上,所述保护罩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上,且位于保护罩内部,所述驱动齿轮套装于伺服电机驱动端上,所述限位柱一端与保护罩内壁面活动连接,所述摄像头安装于保护罩内部,并与限位柱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齿轮套装于限位柱上,且与摄像头侧壁面相贴合,并与驱动齿轮相啮合,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壳体、第一旋转电机、主动伞齿轮、从动伞齿轮、驱动轴以及驱动轮,所述壳体位于丝杆模组底端,所述第一旋转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内部,所述主动伞齿轮套装于第一旋转电机驱动端上,所述驱动轴插装于壳体内部,所述驱动轴两端延伸至壳体外侧,所述驱动轮安装于驱动轴两端,所述从动伞齿轮套装于驱动轴上,并与主动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支撑板(1)、摄像头(2)、伺服电机(3)、驱动齿轮(4)、辅助齿轮(5)、保护罩(6)、限位柱(7)、丝杆模组(8)、液压杆(9)以及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模组(8)固定安装于驱动结构顶端,所述液压杆(9)固定安装于丝杆模组(8)上,所述支撑板(1)固定安装于液压杆(9)伸缩端上,所述保护罩(6)固定安装于支撑板(1)上,所述伺服电机(3)固定安装于支撑板(1)上,且位于保护罩(6)内部,所述驱动齿轮(4)套装于伺服电机(3)驱动端上,所述限位柱(7)一端与保护罩(6)内壁面活动连接,所述摄像头(2)安装于保护罩(6)内部,并与限位柱(7)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辅助齿轮(5)套装于限位柱(7)上,且与摄像头(2)侧壁面相贴合,并与驱动齿轮(4)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壳体(10)、第一旋转电机(11)、主动伞齿轮(12)、从动伞齿轮(13)、驱动轴(14)以及驱动轮(15);所述壳体(10)位于丝杆模组(8)底端,所述第一旋转电机(11)固定安装于壳体(10)内部,所述主动伞齿轮(12)套装于第一旋转电机(11)驱动端上,所述驱动轴(14)插装于壳体(10)内部,所述驱动轴(14)两端延伸至壳体(10)外侧,所述驱动轮(15)安装于驱动轴(14)两端,所述从动伞齿轮(13)套装于驱动轴(14)上,并与主动伞齿轮(12)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杆(9)顶端设有连接杆(16),所述液压杆(9)顶端以及支撑板(1)连接处设有稳定器(17),所述稳定器(17)顶端与支撑板(1)底端固定连接,所述稳定器(17)底端套装于连接杆(16)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拍照机器人驱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器(17)以及支撑板(1)连接处设有转动部,所述转动部包括:第二旋转电机(18)、连接板(19)以及保护套管(20);所述第二旋转电机(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奥岑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