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防洒水水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452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洒水水杯,包括:杯体,杯体由两个空心球体和位于两个空心球体之间的空心柱体组成;饮水端空心球体上开设有饮水口,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滑筒和滑盖,滑盖设置在饮水端空心球体与旋转滑筒之间,饮水端空心球体与空心柱体的连接处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滑轨,环状滑轨内部的空心处均布设置有一圈轴承珠,环状滑轨上方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沟槽;万向轴承滚珠贴合在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内部为纯机械结构,不易损坏,易于修复;并且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形状能适应大部分底面;在开口、手握状态下,在不撒水前提下能适应大部分的动作;即使在开口状态下随意放置,亦能自动保持稳定。稳定。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洒水水杯


[0001]本技术涉及杯具
,具体涉及一种防洒水水杯。

技术介绍

[0002]水杯通常是人们盛装液体的容器,平时可用来喝茶、喝水、喝饮料等。水杯是一种大多数情况下用来盛载液体的器皿。通常用塑胶、玻璃、陶瓷或不锈钢制造,在餐厅打包饮料,则常用纸杯或胶杯盛载。
[0003]目前市面上的水杯都存在当不小心碰到杯子时,杯子极易倾倒的现象,若是杯子中有水时,水就会洒在桌面上,浸湿桌面上的物品,一些纸质材料会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若是不小心倾倒在电脑上时,会造成电脑的损坏,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0004]中国专利一种防倒水杯,专利号200920268317.8,该专利通过在杯底安装高密度的半球形杯底防止倾倒。
[0005]中国专利一种防倒式水杯,专利号201620284409.5,该专利通过杯底的弹簧装置来防止倾斜。
[0006]中国专利一种防倒水杯,专利号201620987491.8,该专利通过底座与杯体的连接,以及接触部分的轴承与弹簧的配合,实现了防止倾倒与意外洒水。
[0007]但是,目前市面上现有的防倒式水杯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克服在不平整底面的防倾倒与洒水;2、本身外形还是传统杯子的直立造型,无法适应在开口状态下任意拿放姿势的转换;3、带有底座以维持平衡的装置,不便于携带,局限了其适应范围;4、内部结构过于复杂,而杯子的使用经常伴随着磕碰,内部精密结构多,一旦损坏难以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0008]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洒水水杯,用于防止水杯倾倒后洒水,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9]本技术提供的防洒水水杯包括:杯体,杯体由两个空心球体和位于两个空心球体之间的空心柱体组成,其中,空心柱体一端的空心球体作为饮水端,空心柱体另一端的空心球体作为底座端;
[0010]饮水端空心球体上开设有饮水口,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滑筒和滑盖,滑盖设置在饮水端空心球体与旋转滑筒之间,饮水端空心球体与空心柱体的连接处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滑轨,环状滑轨内部的空心处均布设置有一圈轴承珠,环状滑轨上方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沟槽;
[0011]滑盖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状,滑盖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圆珠凸起,滑盖的背部设置有一个万向轴承滚珠,滑盖两侧的圆珠凸起的外侧滑动连接在环状沟槽内,使滑盖相对于空心柱体的圆周方向旋转,万向轴承滚珠贴合在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壁上,使滑盖通过万向轴承滚珠在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壁上旋转;
[0012]旋转滑筒的底部设有滑沿,滑沿滑动连接在环状滑轨的轴承珠上,旋转滑筒的顶
部为半圆形,半圆形筒壁上开设有与饮水口相对应的开口,旋转滑筒靠近顶部的外壁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柱,连接柱自由端的形状为扇形球壳,两个连接柱的扇形球壳分别顶持在两个圆珠凸起的内侧,使得滑盖在因重力不规则滑动的同时推动旋转滑筒在环状滑轨上转动;
[0013]旋转滑筒靠近的顶部位置的侧壁上沿圆周方向开设有导向槽,旋转滑筒上设置有封盖,封盖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状,封盖的底沿滑动连接在导向槽上,使封盖相对于旋转滑筒的圆周方向旋转,封盖用于封闭旋转滑筒的开口。
[0014]作为优选,开口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状豁口,封盖相对于旋转滑筒的圆周方向旋转180
°
后,将开口封闭,封盖的顶部边缘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卡扣,半圆形筒壁上对应卡扣的位置设置有卡槽,卡扣上设置有弹簧座,按压卡扣,卡扣克服弹簧座的弹力卡接在卡槽内。
[0015]作为优选,饮水口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形。
[0016]作为优选,所述底座端空心球体的侧面设置有稳定座,所述稳定座一体连接在所述底座端空心球体的侧面,所述稳定座由水滴形座和位于水滴形座两侧的圆球形座组成。
[0017]作为优选,空心柱体为夹层结构,其中间冲入空气或者为真空状态,以便于手握。
[0018]本技术的优点及积极效果是:
[0019]1、本技术内部为纯机械结构,不易损坏,易于修复;并且具有体积小巧,便于携带,形状能适应大部分底面;在开口、手握状态下,在不撒水前提下能适应大部分的动作;即使在开口状态下随意放置,亦能自动保持稳定。
附图说明
[0020]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并且随着对本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0021]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之一。
[0022]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图之二。
[0023]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4]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盖结构示意图之一。
[0025]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盖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6]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旋转滑筒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柱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滑盖与旋转滑筒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端空心球体结构示意图。
[0030]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饮水端空心球体1、饮水口101、环状滑轨102、环状沟槽103、底座端空心球体2、水滴形座201、圆球形座202、空心柱体3、旋转滑筒4、开口401、连接柱402、滑盖5、圆珠凸起501、万向轴承滚珠 502、封盖6。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0032]图1-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如图1-9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防洒水水杯包括:杯体,杯体由两个空心球体1、2和位于两个空心球体1、2之间的空心柱体3组成,其中,空心柱体3一端的空心球体1作为饮水端,空心柱体3另一端的空心球体2作为底座端,空心柱体3为夹层结构,其中间冲入空气,以便于手握。
[0034]参阅图1-3,本实施例中的饮水端空心球体1上开设有饮水口101,饮水口101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形,饮水端空心球体1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滑筒4 和滑盖5,滑盖5设置在饮水端空心球体1与旋转滑筒4之间,饮水端空心柱体1与空心柱体3的连接处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滑轨102,环状滑轨102内部的空心处均布设置有一圈轴承珠,通过在环状滑轨102内塞满小型轴承珠,以减小摩擦力,环状滑轨102上方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沟槽103。
[0035]参阅图3-5,本实施例中的滑盖5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状,滑盖5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圆珠凸起501,滑盖5的背部设置有一个万向轴承滚珠502,滑盖5两侧的圆珠凸起501的外侧滑动连接在环状沟槽103内,使滑盖5相对于空心柱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洒水水杯,包括: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由两个空心球体和位于两个空心球体之间的空心柱体组成,其中,所述空心柱体一端的空心球体作为饮水端,所述空心柱体另一端的空心球体作为底座端;饮水端空心球体上开设有饮水口,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滑筒和滑盖,所述滑盖设置在饮水端空心球体与旋转滑筒之间,饮水端空心球体与空心柱体的连接处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滑轨,所述环状滑轨内部的空心处均布设置有一圈轴承珠,所述环状滑轨上方的内壁上设置有环状沟槽;所述滑盖的形状为四分之一球状,所述滑盖的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圆珠凸起,所述滑盖的背部设置有一个万向轴承滚珠,所述滑盖两侧的圆珠凸起的外侧滑动连接在所述环状沟槽内,使所述滑盖相对于所述空心柱体的圆周方向旋转,所述万向轴承滚珠贴合在所述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壁上,使所述滑盖通过所述万向轴承滚珠在所述饮水端空心球体的内壁上旋转;所述旋转滑筒的底部设有滑沿,所述滑沿滑动连接在所述环状滑轨的轴承珠上,所述旋转滑筒的顶部为半圆形,半圆形筒壁上开设有与饮水口相对应的开口,所述旋转滑筒靠近顶部的外壁两侧对称设置有一对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自由端的形状为扇形球壳,两个连接柱的扇形球壳分别顶持在两个圆珠凸起的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海陈泰安郭钊玮贾诗昊张彦龙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