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观防汛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238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防汛抗洪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防汛墙,其技术方案要点为:包括多块贴合于地面的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用于挡水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呈竖直设置,所述挡水板的底侧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侧,相邻两块所述挡水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底板的表面设置有多根用于插入地面的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方便墙体损坏后的更换,无需更换整个墙体,进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效果。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景观防汛墙


[0001]本技术涉及防汛抗洪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景观防汛墙。

技术介绍

[0002]防汛墙是保证城镇和重要工矿企业、沿江河、海岸区(部分海塘)的防洪安全或其他特殊要求所采用的一种混凝土或挡水建筑物。
[0003]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4209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清淤功能的水利工程防汛墙,包括防汛墙体,所述防汛墙体边侧活动安装有淤泥堆积箱,所述防汛墙体上端面固定安装有金属防护壳,所述金属防护壳内部固定安装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边侧固定安装有收线轮,所述收线轮外部包裹有主钢丝绳,所述主钢丝绳底部固定安装有连接盘,所述连接盘底部固定安装有副钢丝绳,所述副钢丝绳底部固定安装有金属绳套,所述淤泥堆积箱边侧固定安装有吊扣,所述淤泥堆积箱底部固定安装有滤网。
[000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防汛墙体为由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而成,但是在防汛墙体发生损坏时需要整体进行更换,导致资源浪费,故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景观防汛墙,该防汛墙方便了墙体损坏后的更换,无需更换整个墙体,进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的优点。
[0006]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景观防汛墙,包括多块贴合于地面的底板、设置于底板上用于挡水的挡水板,所述挡水板呈竖直设置,所述挡水板的底侧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一侧,相邻两块所述挡水板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底板的表面设置有多根用于插入地面的锚杆。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相邻两块挡水板通过连接组件拼接在一起,然后依次拼接上挡水板,接着将底板放置于地面上,使挡水板朝向于水,之后将锚杆钉入于地面,使底板固定在地面上,在水流冲击到挡水板时,挡水板将水流挡下,从而使防汛墙内的人员与建筑免受水灾的侵袭,在单块底板和挡水板发生损坏时,解锁连接组件,即可将单块底板和挡水板拆下,并安装上新的底板和挡水板,从而无需更换整块防汛墙,节约了资源。
[000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挡水板靠近于相邻挡水板一侧的多根插接杆、设置于相邻两块所述挡水板之间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呈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相对的两侧沿连接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接孔,多根所述插接杆于所述插接孔数量一一对应,多根所述插接杆与多个所述插接孔分别插接配合,所述插接孔的侧壁螺纹贯穿有螺栓,所述插接杆的侧壁设置有螺孔,所述螺栓与所述螺孔螺纹配合。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在将相邻两块挡水板之间放置上连接杆,使挡水板上的多根插接杆分别插接于连接杆上的多个插接孔,使插接杆上的螺孔对准于连接杆
上螺栓,然后将螺栓螺纹连接于螺孔,从而使相邻两块挡水板固定在一起,在单块挡水板和底板发生损坏时,拧开螺栓,将插接杆滑移脱离插接孔,即可将单块挡水板和底板拆下。
[00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杆与所述插接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齐所述螺栓与所述螺孔的初定位组件,所述初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接孔侧壁的定位孔,沿所述定位孔的轴长方向设置于定位孔内的定位块、套接于所述定位块上的滑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插接杆侧壁的锁孔,所述定位块与所述锁孔插接配合,所述定位块的一端活动贯穿所述定位孔的侧壁且凸出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所述定位块靠近插接孔的一端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插接杆的侧壁相抵触且相对滑移,所述滑板与所述定位孔滑移配合,所述滑板与所述定位孔的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沿所述定位块的轴长方向设置,当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所述定位块可插接于所述锁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插接杆在插入插接孔后,插接杆的侧壁抵压定位块的斜面将定位块压入定位孔内,这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锁孔对准定位块后,弹簧回复自然状态,将定位块弹入锁孔内,这时,螺栓对准于螺孔,然后操作人员将螺栓螺纹连接于螺孔,从而无需操作人员再慢慢将螺栓对准于螺孔,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
[00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定位块远离所述插接孔的一端设置有拉板。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通过握持住拉板,将定位块往远离锁孔的方向拉动,即可方便的使定位块离开锁孔,从而可以将插接杆滑移脱离出插接孔内,将单块防水墙拆下。
[00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多根支杆,所述支杆的高位端连接于所述挡水板的侧壁,所述支杆的低位端连接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在受到水流冲击后,支杆能对挡水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挡水板抗击水流冲击的强度,增强了防汛墙的稳定性,该结构简单实用。
[00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水板朝向于水的表面顶侧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沿水平方向设置。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冲击到挡水板上时,会有部分水流顺着挡水板向上冲击,从而通过挡水板上方越过防汛墙,通过在挡水板朝向于水的表面顶侧挡板,挡板将冲击到挡水板上方的水挡下,从而使水流不易越过防汛墙。
[00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底板的底面沿所述插接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有用于地面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呈竖直设置。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板的设置能使水流不易从底板与地面间的缝隙渗过,从而增强防汛墙的防水效果。
[00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锚杆的侧壁设置有若干个呈J形的倒刺,所述倒刺的顶端自锚杆远离地面的一侧倾斜。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倒刺的设置能在锚杆钉入地面后使锚杆不易脱离于地面,使得防汛墙在受到水流冲击时不易发生倾倒,从而增强了防汛墙的稳固性,该结构简单实用。
[00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3]1.操作人员将相邻两块挡水板通过连接组件拼接在一起,然后依次拼接上挡水板,接着将底板放置于地面上,使挡水板朝向于水,之后将锚杆钉入于地面,使底板固定在地面上,在水流冲击到挡水板时,挡水板将水流挡下,从而使防汛墙内的人员与建筑免受水灾的侵袭,在单块底板和挡水板发生损坏时,解锁连接组件,即可将单块底板和挡水板拆下,并安装上新的底板和挡水板,从而无需更换整块防汛墙,节约了资源;
[0024]2.插接杆在插入插接孔后,插接杆的侧壁抵压定位块的斜面将定位块压入定位孔内,这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锁孔对准定位块后,弹簧回复自然状态,将定位块弹入锁孔内,这时,螺栓对准于螺孔,然后操作人员将螺栓螺纹连接于螺孔,从而无需操作人员再慢慢将螺栓对准于螺孔,增加了操作的便捷性;
[0025]3.挡水板在收到水流冲击后,支杆能对挡水板起到支撑作用,从而提高挡水板抗击水流冲击的强度,增强了防汛墙的稳定性。
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观防汛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贴合于地面的底板(1)、设置于底板(1)上用于挡水的挡水板(2),所述挡水板(2)呈竖直设置,所述挡水板(2)的底侧连接于所述底板(1)的一侧,相邻两块所述挡水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底板(1)的表面设置有多根用于插入地面的锚杆(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景观防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挡水板(2)靠近于相邻挡水板(2)一侧的多根插接杆(21)、设置于相邻两块所述挡水板(2)之间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呈竖直设置,所述连接杆(3)相对的两侧沿连接杆(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插接孔(31),多根所述插接杆(21)与所述插接孔(31)数量一一对应,多根所述插接杆(21)与多个所述插接孔(31)分别插接配合,所述插接孔(31)的侧壁螺纹贯穿有螺栓(32),所述插接杆(21)的侧壁设置有螺孔(211),所述螺栓(32)与所述螺孔(211)螺纹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景观防汛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与所述插接杆(21)之间设置有用于对齐所述螺栓(32)与所述螺孔(211)的初定位组件,所述初定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接孔(31)侧壁的定位孔(33),沿所述定位孔(33)的轴长方向设置于定位孔(33)内的定位块(331)、套接于所述定位块(331)上的滑板(332)以及设置于所述插接杆(21)侧壁的锁孔(212),所述定位块(331)与所述锁孔(212)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家言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珠宇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