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219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所述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包括:底板;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一侧;粉碎腔,所述粉碎腔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粉碎腔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粉碎腔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顶部贯穿连通;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通过蜗轮和双向蜗杆系统保证了动力传递的高效性,节约了能源;安全开关的添加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性;最终产品既达到了简单、快捷、方便的工作效果,又实现了安全、高效、节能的新时代观念。节能的新时代观念。节能的新时代观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


[0001]本技术涉及商用厨房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

技术介绍

[0002]餐饮业是通过即时加工制作、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于一体,向消费者专门提供各种酒水、食品,消费场所和设施的食品生产经营行业,餐饮业是指以商业赢利为目的餐饮服务机构,餐饮业是指在一定场所,对食物进行现场烹饪、调制,并出售给顾客主要供现场消费的服务活动。
[0003]餐饮业中,经常需要用到将肉类等食材进行腌制处理,往常需要经过厨师的花刀对肉类进行加工,耗费大量时间,验证影响效率,而且现有的嫩肉机不便于操作,使用起来麻烦,严重的降低了操作效率。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解决了不便于操作,使用起来麻烦,严重的降低了操作效率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包括:
[0007]底板;
[0008]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一侧;
[0009]粉碎腔,所述粉碎腔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粉碎腔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粉碎腔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顶部贯穿连通;
[0010]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有第一皮带轮;
[0011]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框;
[0012]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双向蜗杆,所述双向蜗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
[0013]两个刀组,两个所述刀组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刀组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粉碎腔的内壁的一侧;
[0014]四个导杆,四个所述导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挡板的一侧的顶部;
[0015]所述两个刀组,均由一个刀轴、30片刀片及29片塑料刀刷组成,其中在所述刀轴两端分别用螺纹拧紧两个六角螺母限位。
[0016]优选的,所述双向蜗杆的一端贯穿所述活动框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框的外部,所述双向蜗杆延伸至所述活动框的外部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17]优选的,两个所述刀组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两个所述蜗轮的外表面均与
所述双向蜗杆的外表面啮合。
[0018]优选的,四个所述导杆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活动框的一侧的顶部。
[001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0]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通过电机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进行旋转,通过第一皮带轮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二皮带轮进行旋转,第二皮带轮的旋转,可以带动双向蜗杆旋转,再通过双向蜗杆的旋转,可以带动两个蜗轮进行旋转,间接带动两个刀组进行旋转,这时将肉块放置到进料斗的内部,进料斗内部的肉块就会落到两个刀组之间,这时通过两个刀组的旋转,就可以很好的对肉块进行花刀切割了,蜗轮和双向蜗杆系统保证了动力传递的高效性,节约了能源;安全开关的添加保证了用户的安全性;最终产品既达到了简单、快捷、方便的工作效果,又实现了安全、高效、节能的新时代观念。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所示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3为图2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图1所示的U型槽的结构侧视图。
[0026]图中标号:1、底板,2、壳体,3、粉碎腔,4、进料斗,5、电机,6、第一皮带轮,7、支撑架,8、活动框,9、驱动结构,91、双向蜗杆,92、刀组,93、导杆,94、辅助切块,95、第二皮带轮,96、蜗轮,10、挡板,11、稳定结构,111、U型槽,112、防滑垫,113、滑动块,114、伸缩板,115、弧形夹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8]第一实施例
[0029]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的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所示的活动框的结构剖视图。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包括:底板1;
[0030]壳体2,所述壳体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的一侧;
[0031]粉碎腔3,所述粉碎腔3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粉碎腔3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4,所述粉碎腔3的一侧与所述壳体2的一侧的顶部贯穿连通;
[0032]电机5,所述电机5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2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电机5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有第一皮带轮6,在这里电机5与外界电源和控制开关连接;
[0033]支撑架7,所述支撑架7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2的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电机5的一侧,所述支撑架7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框8;
[0034]驱动结构9,所述驱动结构9设置于所述活动框8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9包括双向蜗杆91,所述双向蜗杆9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8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在这里双向蜗杆的两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相反方向的螺纹齿牙,便于两个刀组一个逆时针旋转,一
个顺时针旋转;
[0035]两个刀组92,两个所述刀组92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8的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刀组92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挡板10,所述挡板10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粉碎腔3的内壁的一侧,两个刀组92的设置,主要是用于对肉块的切割,两个刀组92可以采用两头滑动锁紧,便于拆卸和更换;
[0036]四个导杆93,两个所述导杆93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挡板10的一侧的顶部;
[0037]所述双向蜗杆91的一端贯穿所述活动框8并延伸至所述活动框8的外部,所述双向蜗杆91延伸至所述活动框8的外部的一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95,所述第二皮带轮95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皮带轮6的外表面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0038]两个所述刀组92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96,两个所述蜗轮96的外表面均与所述双向蜗杆91的外表面啮合。
[0039]四个所述导杆93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活动框8的一侧的顶部。
[0040]本技术提供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0041]通过电机5的启动,可以带动第一皮带轮6进行旋转,通过第一皮带轮6的旋转,可以带动第二皮带轮95进行旋转,第二皮带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壳体,所述壳体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顶部的一侧;粉碎腔,所述粉碎腔的一侧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顶部,所述粉碎腔的顶部设置有进料斗,所述粉碎腔的一侧与所述壳体的一侧的顶部贯穿连通;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底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壁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电机的一侧,所述支撑架的顶部设置有活动框;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设置于所述活动框的内部,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双向蜗杆,所述双向蜗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正面和背面;两个粉碎轮,两个所述粉碎轮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活动框的内壁的一侧,两个所述粉碎轮的另一端之间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粉碎腔的内壁的一侧;两个导杆,两个所述导杆的一端均固定于所述挡板的一侧的顶部;两个辅助切块,两个所述辅助切块的一侧均固定于所述挡板的一侧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粉碎轮的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使用的嫩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蜗杆的一端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明明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锈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