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化装置及其控制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214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雾化装置及其控制组件。控制组件能够与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连接,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用于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连接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池、电路板和送风系统,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和所述送风系统电连接,所述送风系统邻近所述连接座定位在所述支架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用于雾化装置的控制组件,结构简单、方便携带、节约成本,还能够有效地保障送风系统的稳定工作。地保障送风系统的稳定工作。地保障送风系统的稳定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雾化装置及其控制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雾化装置及其控制组件。

技术介绍

[0002]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和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控制组件,通常通过人力抽吸将烟雾从雾化装置中吸出,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嘴部的抽吸力不同,导致雾化装置的实际产烟量与出烟量之间差异大,从而造成浪费。与抽吸力大的使用者相比,抽吸力小的使用者在使用现有的雾化装置时,由于出烟量更小于实际产烟量,从而造成更多的烟雾残留在雾化装置内而形成更多的冷凝液,从而影响雾化装置的性能并导致不良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可以解决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的雾化装置及其控制组件。
[0004]为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雾化装置的控制组件,能够与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连接,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用于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连接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池、电路板和送风系统,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和所述送风系统电连接,所述送风系统邻近所述连接座定位在所述支架内。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形成用于收容所述电池、电路板和送风系统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由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固定部分成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所述送风系统定位在所述上安装腔内,所述电池和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下安装腔内。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接合在所述上安装腔内并抵靠所述送风系统,以将所述送风系统定位在所述上安装腔内。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包括盖设于所述上安装腔的开口端处的基部和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上安装腔延伸的中空的侧部,所述侧部的端部抵靠所述送风系统。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的所述基部的中心位置处开设一通孔,使得来自所述送风系统的气流可通过所述通孔排出。
[0009]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和与所述雾化组件连接的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为上述控制组件。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壳、布置在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处的支座组件,以及设置在由所述外壳与所述支座组件围成的收容空间内的加热组件。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雾化组件的所述外壳包括顶壁、自所述顶壁外周垂直延伸的外壁和位于所述顶壁的中心处的内壁,所述顶壁在对应所述内壁的区域处开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多个出气孔与所述送风系统经由一气流通道连通。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座组件包括盖设于雾化组件的外壳的开口端处的底座和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固定座,所述底座的中心处设有朝向所述固定座延伸的中空的凹部,
所述凹部突出于底部内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组件的所述连接座的基部在对应所述凹部的位置处设有一中空的凸台,所述凸台接合于所述凹部中。
[0014]本技术提供的用于雾化装置的控制组件,结构简单、方便携带、节约成本,还能够有效地保障送风系统的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的雾化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的雾化装置的轴向剖视图,其中示出了气流通道内的气流方向。
[0018]图4是图3所示的雾化装置的分解图。
[0019]附图标记:100-雾化装置;1-雾化组件;10-外壳;105-顶壁;106-外壁;107-内壁;108-出气孔;11-支座组件;111-底座;112-底部;113-安装台;114-凹部;115-环槽;116-固定座;117-密封套;171-内套;172-外套;173-底套;12-加热组件;120-加热元件;121-导油件;122-套筒;123-开孔;124-定位座;125-滤油件;126-密封环;261-内环;262-外环;263-环缘;127-密封垫;13-储液仓;2-控制组件;20-壳体;21-控制主体;210-支架;101-收容腔;102-固定部;103-上安装腔;104-下安装腔;41-定位部;109-立柱;211-电池;212-电路板;213-送风系统;130-框架;131-扇体;214-开关;140-连接柱;141-连接钩;142-止挡部;143-固定孔;22-连接座;220-基部;201-通孔;202-第一安装孔;203-第二安装孔;204-第一端子;43-磁环;44-弹针;205-第二端子;206-第一导电钉;207-第二导电钉;208-凸台;221-侧部;23-气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使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为清晰明了。可以理解,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中显示的尺寸仅仅是为了便于清晰描述,而并不限定比例关系。
[0021]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雾化装置100包括雾化组件1和与雾化组件1连接的控制组件2。在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1安装在控制组件2内。控制组件2包括壳体20和收容于壳体20内的控制主体21。所述壳体20大致为一端开口的筒状。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主体21以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壳体20中。雾化组件1安装在壳体20的开口端内。
[0022]雾化组件1包括一端开口的外壳10、布置在外壳10开口端处的支座组件11,以及设置在由外壳10与支座组件11围成的收容空间内的加热组件12。外壳10、支座组件11和加热组件12合围成用于储存烟油的储液仓13。储存在储液仓13中的烟油可被加热组件12雾化以形成烟雾。加热组件12与控制主体21可控地电连接。当使用者使用雾化装置100时,在控制主体21的控制下,加热组件12将来自储液仓13的烟油雾化形成烟雾,并将所形成的烟雾主动送出雾化装置100。
[0023]同时参考图3和图4,控制主体21包括收容于壳体20内的支架210,以及安装在支架210上的电池211、电路板212和送风系统213。电路板212分别与电池211和送风系统213电连
接。支架210形成用于收容电池211、电路板212和送风系统213的收容腔101。收容腔101由设置在支架210中间处的固定部102分成端部开口的上安装腔103和侧部开口的下安装腔104。送风系统213固定在上安装腔103内。固定部102朝向上安装腔103的一侧上设有分立的多个立柱109,送风系统213支撑在所述多个立柱109上,从而使得送风系统213与固定部102间隔一定距离,保证在送风系统213运转时能够使得气流正常流动。在本实施例中,多个立柱109同时还布置在安装腔的内侧。电池211和电路板212固定在下安装腔104内。上安装腔103和下安装腔104的设置分别有利于送风系统213和电池211的安装,从而便于控制主体21的组装。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212固定在设置在电池211上方的定位部41上。优选地,所述支架210被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雾化装置的控制组件,能够与所述雾化装置的雾化组件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主体,所述控制主体包括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用于与雾化组件电连接的连接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架上的电池、电路板和送风系统,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和所述送风系统电连接,所述送风系统邻近所述连接座定位在所述支架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形成用于收容所述电池、电路板和送风系统的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由设置在所述收容腔内的固定部分成上安装腔和下安装腔,所述送风系统定位在所述上安装腔内,所述电池和电路板固定在所述下安装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接合在所述上安装腔内并抵靠所述送风系统,以将所述送风系统定位在所述上安装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盖设于所述上安装腔的开口端处的基部和自所述基部朝向所述上安装腔延伸的中空的侧部,所述侧部的端部抵靠所述送风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的所述基部的中心位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施美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