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551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包括救援服主体、荧光条、拖拽机构和储物包,所述救援服主体顶部的右侧固定有第一连接环,所述救援服主体的后端面固定有警示灯和第二定位器,所述拖拽机构固定在救援服主体的后端面上,所述拖拽机构的下侧设置有腰带,所述腰带的下侧设置有储物袋和封盖。该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救援人员下水后,护膝可对救援人员的膝盖起到保暖的作用,救援人员游至落水人员身边后需要取下救生圈并将救生圈套放在落水人员的身上,若落水人员处在清醒状态,则落水人员可手握拉把并在救援人员的拖拽作用下上岸,当落水人员昏迷时,救援人员则需要利用救援工具将落水人员绑在自己的身上完成救援工作。将落水人员绑在自己的身上完成救援工作。将落水人员绑在自己的身上完成救援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域救援相关
,具体为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

技术介绍

[0002]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我国夏汛期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增多,其诱发的洪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另外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上生产生活也得到大幅发展,尤其以邮轮游与远海水上作业发展最为显着,而这种发展却也增大了水上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水域灾害事故包括内河湖泊船舶搁浅翻沉事故、洪涝灾害、落水遇险事故、孤岛遇险事故以及车辆、列车、飞行器等交通工具坠水事故,在对落水人员实施救援时需要使用到干式救援服,现有的干式救援服一般不具备定位的功能,岸上的工作人员难以实施了解救援人员和落水人员的位置,且用于拖拽的绳子使用完毕后难以得到收纳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干式救援服一般不具备定位的功能,岸上的工作人员难以实施了解救援人员和落水人员的位置,且用于拖拽的绳子使用完毕后难以得到收纳处理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包括救援服主体、荧光条、拖拽机构和储物包,
[0005]救援服主体,所述救援服主体前端面的上侧开设有拉链,且救援服主体前端面的下侧固定有护膝,所述救援服主体顶部的右侧固定有第一连接环,且第一连接环的右侧通过连接绳与第二连接环相连接,同时第二连接环固定在救生圈上端面的左侧,所述救援服主体的后端面固定有警示灯和第二定位器,且警示灯位于第二定位器的上侧;
[0006]拖拽机构,所述拖拽机构固定在救援服主体的后端面上,且拖拽机构位于第二定位器的下侧,所述拖拽机构的下侧设置有腰带,且腰带绕放在救援服主体上,所述腰带的下侧设置有储物袋和封盖,且储物袋和封盖均固定在救援服主体的前侧,同时封盖通过魔术贴贴放在储物袋的顶部。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绳的左端通过锁扣与第一连接环相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救生圈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定位器。
[0009]优选的,所述荧光条镶嵌在救援服主体的顶部,且荧光条设置有六个。
[0010]优选的,所述拖拽机构包括承载盒、收卷筒、涡卷弹簧、拉绳、通孔和拉把,且承载盒固定在救援服主体的后端面上,同时承载盒的内侧通过涡卷弹簧转动连接有收卷筒。
[0011]优选的,所述收卷筒的外侧绕放有拉绳,且拉绳的末端贯穿通孔与拉把相连接,同时通孔开设在承载盒的后侧。
[0012]优选的,所述腰带贯穿限位带,且限位带固定在救援服主体的外侧表面上,同时限位带等距离分布在救援服主体上。
[0013]优选的,所述储物袋内固定有隔布,且隔布和封盖均设置有三个,同时三个隔布和
三个封盖均等距离分布在储物袋上。
[0014]优选的,所述储物包固定在救援服主体的左侧,且储物包的顶部开设有第二拉链。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
[0016](1)设置有救援服主体、拉链、腰带、储物袋和储物包,救援人员穿好救援服主体并拉好拉链后,再手动收紧腰带,使得救援服主体与救援人员的身体更加服帖,储物袋和储物包均对救援工具起到收纳的作用;
[0017](2)设置有护膝、救生圈和拉把,救援人员下水后,护膝可对救援人员的膝盖起到保暖的作用,救援人员游至落水人员身边后需要取下救生圈并将救生圈套放在落水人员的身上,若落水人员处在清醒状态,则落水人员可手握拉把并在救援人员的拖拽作用下上岸,当落水人员昏迷时,救援人员则需要利用救援工具将落水人员绑在自己的身上完成救援工作;
[0018](3)设置有第一定位器、警示灯和第二定位器,第一定位器和第二定位器可发挥定位的作用,方便岸上的工作人员实时了解救援人员和落水人员的位置,警示灯可起到警示的作用;
[0019](4)设置有收卷筒、拉绳和拉把,落水人员被救援人员拖拽上岸后可松开拉把,此时收卷筒转回至原来的状态,拉绳重新绕放回收卷筒上,方便收纳。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连接绳、第二连接环、救生圈和第一定位器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救援服主体与拖拽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救援服主体、储物袋、封盖和魔术贴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救援服主体,2、拉链,3、护膝,4、第一连接环,5、锁扣,6、连接绳,7、第二连接环,8、救生圈,9、第一定位器,10、荧光条,11、警示灯,12、第二定位器,13、拖拽机构,1301、承载盒,1302、收卷筒,1303、涡卷弹簧,1304、拉绳,1305、通孔,1306、拉把,14、腰带,15、限位带,16、储物袋,17、封盖,18、魔术贴,19、储物包,20、第二拉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根据图1和图2所示,救援服主体1前端面的上侧开设有拉链2,且救援服主体1前端面的下侧固定有护膝3,救援服主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有第一连接环4,且第一连接环4的右侧通过连接绳6与第二连接环7相连接,同时第二连接环7固定在救生圈8上端面的左侧,连接绳6的左端通过锁扣5与第一连接环4相连接,救援人员游至落水人员身边后可解锁锁扣5拿下救生圈8并将救生
圈8套放在落水人员的身上,之后落水人员可手握拉把1306并在救援人员的拖拽作用下上岸,救生圈8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定位器9,将救生圈8套放在落水人员的身上后,第一定位器9可起到定位的作用,方便岸上的工作人员实时了解落水人员的位置。
[0029]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救援服主体1的后端面固定有警示灯11和第二定位器12,且警示灯11位于第二定位器12的上侧,荧光条10镶嵌在救援服主体1的顶部,且荧光条10设置有六个,在夜间实施救援时,当有光束照在荧光条10上时会出现反光的现象,可起到定位的作用,六个荧光条10可使反光效果更强。
[0030]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拖拽机构13固定在救援服主体1的后端面上,且拖拽机构13位于第二定位器12的下侧,拖拽机构13包括承载盒1301、收卷筒1302、涡卷弹簧1303、拉绳1304、通孔1305和拉把1306,且承载盒1301固定在救援服主体1的后端面上,同时承载盒1301的内侧通过涡卷弹簧1303转动连接有收卷筒1302,救援人员将救生圈8套放在落水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包括救援服主体(1)、荧光条(10)、拖拽机构(13)和储物包(19),其特征在于:救援服主体(1),所述救援服主体(1)前端面的上侧开设有拉链(2),且救援服主体(1)前端面的下侧固定有护膝(3),所述救援服主体(1)顶部的右侧固定有第一连接环(4),且第一连接环(4)的右侧通过连接绳(6)与第二连接环(7)相连接,同时第二连接环(7)固定在救生圈(8)上端面的左侧,所述救援服主体(1)的后端面固定有警示灯(11)和第二定位器(12),且警示灯(11)位于第二定位器(12)的上侧;拖拽机构(13),所述拖拽机构(13)固定在救援服主体(1)的后端面上,且拖拽机构(13)位于第二定位器(12)的下侧,所述拖拽机构(13)的下侧设置有腰带(14),且腰带(14)绕放在救援服主体(1)上,所述腰带(14)的下侧设置有储物袋(16)和封盖(17),且储物袋(16)和封盖(17)均固定在救援服主体(1)的前侧,同时封盖(17)通过魔术贴(18)贴放在储物袋(16)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绳(6)的左端通过锁扣(5)与第一连接环(4)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8)上端面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定位器(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救援干式救援服,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冬梅李生万龙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兴盾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