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149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它解决了现有引导管易在幽门内来回运动、损伤幽门,无法确定引导管伸入体内的长度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为:包括引导头、引导管主体和三通道接头,所述引导管主体一端与引导头相连,且靠近引导头位置固定有气囊;所述引导管主体另一端连接三通道接头;引导管主体内部分隔成贯通管长的充气通道、镰刀型通道和淤血吸收通道;所述引导管主体对应于充气通道的一侧开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道的一侧开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道的一侧开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

技术介绍

[0002]中国肥胖症患病率逐年增加,肥胖症可以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一系列代谢紊乱性疾病,饮食控制、体育锻炼与药物治疗等方法对部分肥胖症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表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可以明显减轻肥胖症患者的体重以及改善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其手术方式是通过沿胃小弯侧制作一个袖状或管状胃,利用其容量限制作用和胃的内分泌调节机制达到减重、缓解或治疗肥胖相关合并症的效果。术后临床证据表明,大部分患者无需二期手术,也能达到良好的减重和缓解合并症的效果,且袖状胃切除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一系列优点,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减重术式。
[0003]目前开展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医院逐年增加,例数也逐年增多。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需要使用引导管,将引导管通过胃之后伸入幽门之中,给腹腔镜手术刀一初始定位,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中固定在特定位置做剪切参考线。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引导管在插入幽门中后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向后拉扯的力,使引导管在幽门内来回运动,摩擦损伤幽门。另外,无法确定伸入体内的引导管长度,如伸入过长易对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该装置可以解决现有引导管易在幽门内来回运动、损伤幽门,无法确定引导管伸入体内的长度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包括引导头、引导管主体和三通道接头,所述引导管主体一端与引导头相连,且靠近引导头位置固定有气囊;所述引导管主体另一端连接三通道接头;引导管主体内部分隔成贯通管长的充气通道、镰刀型通道和淤血吸收通道;所述引导管主体对应于充气通道的一侧开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
[0007]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三通道接头与充气通道相连的通道中安装单向阀。
[0008]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导管本体表面标有刻度尺。
[0009]作为进一步的实现方式,所述引导管主体对应于淤血吸收通道一侧间隔开设若干吸液孔。
[0010]上述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在引导头位置设有气囊,气囊通过通气孔
与充气通道连通,手术过程中给气囊充气,在幽门处形成初始定位,能够避免引导管在幽门内来回运动而损伤幽门;
[0012](2)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三通道接头与充气通道衔接的通道中设有一单向阀,能够防止气囊内的气体逆向泄露;
[0013](3)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引导管外标有刻度尺,用于估量引导管伸入体内的长度,防止过长损伤器官。
附图说明
[0014]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5]图1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刻度尺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的操作示意图;
[0019]其中,1、引导头,2、气囊,3、淤血吸收通道,4、吸液孔,5、三通道接头,6、单向阀,7、镰刀型通道,8、充气通道,9、通气孔,10、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2]为了方便叙述,本申请中如果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3]术语解释部分:本申请中的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为一体;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连接,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的具体含义。
[0024]实施例一:
[0025]下面结合附图1-图4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具体的,结构如下:
[002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包括引导头1、引导管主体、三通道接头5、气囊2,所述引导管主体的一端与引导头1固定,引导管主体的另一端连接三通道接头5,三通道接头5用于连接外部仪器。所述气囊2固定于引导管主体周向外侧,膨
胀后的气囊2能够使引导管稳定的卡在幽门内侧。
[0027]如图1所示,所述三通道接头5与充气通道8相连的通道中安装单向阀6,以防止气囊2内的气体逆向泄露。如图2所示,所述引导管本体表面标有刻度尺,用于估量引导管伸入体内的长度,防止过长损伤器官。
[0028]引导管主体整体为圆柱形,引导管主体的内部沿轴线方向分隔出三个通道,即,充气通道8、镰刀型通道7和淤血吸收通道3,其中,充气通道8、淤血吸收通道3分设于镰刀型通道7两侧,且充气通道8、淤血吸收通道3的轴线与镰刀型通道7的轴线平行。
[0029]所述淤血吸收通道3用于手术过程中排出消化道内的液体;引导管主体对应于淤血吸收通道3一侧间隔开设若干吸液孔4,消化道内液体通过吸液孔4吸入淤血吸收通道后排出。吸液孔4的个数根据实际手术要求选择。
[0030]所述充气通道8用于手术过程中给穿过幽门伸入十二指肠内部分引导管外侧的气囊2充气。气囊2固定于引导管主体靠近引导头1一端,引导管主体侧面开设有连通气囊2内部与充气通道8的通气孔9,气体能够从充气通道8经通气孔9进入气囊2内,使气囊充气鼓起;从而使引导管卡在幽门内,防止引导管在幽门口处来回运动而损伤幽门。
[00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囊2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导头、引导管主体和三通道接头,所述引导管主体一端与引导头相连,且靠近引导头位置固定有气囊;所述引导管主体另一端连接三通道接头;引导管主体内部分隔成贯通管长的充气通道、镰刀型通道和淤血吸收通道;所述引导管主体对应于充气通道的一侧开设有与气囊内部连通的通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道接头与充气通道相连的通道中安装单向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本体表面标有刻度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管主体对应于淤血吸收通道一侧间隔开设若干吸液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的引导管,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三元刘少壮程晓林冯红光田兆辉孙鹏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