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892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引流管本体中轴线上设有引流通道,引流管本体侧壁上设有侧通孔,侧通孔与引流通道连通,侧通孔内活动连接侧管道,侧管道一端置于引流通道内,侧管道另一端露出引流管本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侧管道活动设置在引流管本体侧面,当侧管道第一端露出引流通道时,便于侧管道引流患者肺部前方和肺部下方的积液,引流管本体同时引流患者肺部后方积液,引流全面彻底、引流效果好,当侧管道第一端进入引流通道内时,便于引流管本体及侧管道同时取出,患者创口小,有利于患者恢复。有利于患者恢复。有利于患者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用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0003]现阶段,临床中的胸腔闭式引流管大多安装在胸腔的肺部后方,用于引流肺后方的胸腔积液,引流方向单一,引流不彻底。当需要引流肺下方或肺前方的积液时,需要额外安置多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致患者身体插满引流管,增加了患者的身体负担,增加了医疗成本。同时增大了感染机率,且操作不便,增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引流管,尤其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专门适用于胸腔闭式引流过程中多方位引流,引流效果好,患者身体创伤小,密闭性强,安全系数高的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中轴线上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管本体侧壁上设有侧通孔,所述侧通孔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所述侧通孔内活动连接侧管道,所述侧管道一端置于所述引流通道内,所述侧管道另一端露出所述引流管本体。
[0006]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本体包括引流管第一端和引流管第二端,所述引流管第一端置于患者体内,所述引流管第二端裸漏在患者体外,所述侧管道包括侧管道第一端和侧管道第二端,所述侧管道第一端置于患者体内,所述侧管道第二端置于所述引流通道内与所述引流管第二端一同裸漏在患者体外,所述引流管第一端与所述侧管道第一端之间设有引流夹角。
[0007]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夹角为锐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本体与所述侧管道交接处设有防折装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折装置包括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为柱状圆片,所述支撑圈侧面中间部位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支撑圈中心位置设有透孔,所述透孔中轴线与所述支撑圈中轴线之间设有支撑夹角,所述支撑夹角为锐角,所述支撑夹角与所述引流夹角互为余角,所述环形凹槽套置在所述侧通孔上,所述支撑圈一端面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部,所述支撑圈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内部,所述透孔与所述侧通孔同轴心。
[0010]进一步的,所述防折装置还包括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包括套管第一端和套管第二端,所述套管第一端和所述套管第二端之间设有套管夹角,所述套管夹角处圆弧过渡,
所述套管夹角与所述引流夹角互为补角,所述套管第一端端面与所述引流管本体侧壁平齐,所述套管第二端置于所述引流通道内,所述侧管道置于所述支撑套管内。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第二端侧壁上设有抽拉通孔,所述抽拉通孔内设有抽拉装置,所述抽拉装置连接所述侧管道第二端,所述抽拉装置将所述侧管道第一端抽进所述引流通道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抽拉通孔处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内圆柱面上设有内螺纹。
[0013]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圈为柱状圆片,所述密封圈侧面中间部位设有环状凹槽,所述密封圈中心位置设有密封透孔,所述密封透孔中轴线与所述密封圈中轴线重合,所述环状凹槽套置在所述抽拉通孔上,所述密封圈一端面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部,所述密封圈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内部,所述密封透孔与所述抽拉通孔同轴心。
[0014]进一步的,所述抽拉装置包括抽拉盖,所述抽拉盖为台阶状圆柱体,所述抽拉盖包括挡板和密封板,所述挡板直径大于所述抽拉通孔直径,所述挡板一端设有抽拉环,所述挡板和所述抽拉环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部,所述挡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密封板一端,所述密封板外圆柱面上设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配合,所述密封板另一端连接套管侧面,所述套管活动连接所述侧管道第二端外表面,所述挡板底部连接连接片一端,所述连接片另一端连接密封盖。
[0015]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6]1、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将侧管道活动设置在引流管本体侧面,当侧管道第一端露出引流通道时,便于侧管道引流患者肺部前方和肺部下方的积液,引流管本体同时引流患者肺部后方积液,引流全面彻底、引流效果好,当侧管道第一端进入引流通道内时,便于引流管本体及侧管道同时取出,患者创口小,有利于患者恢复。
[0017]2、本技术通过在侧通孔处设置防折装置,避免侧管道在引流过程中弯折,影响引流效果。同时,当抽拉侧管道第二端部时,有利于侧管道第一端进入引流通道内,便于一体拔管,操作方便,省时省力。
[0018]3、本技术的防折装置通过支撑圈固定,避免防折装置脱落,通过支撑套管放置侧管道,支撑套管圆弧过渡,支撑圈透孔、支撑套管角度均与引流夹角角度一致,避免侧管道按引流夹角呈角度放置时,侧管道弯折,影响引流效果。
[0019]4、本技术通过抽拉装置,将侧管道拉进引流通道内,实现引流管本体与侧管道一体化,方便二者一体拔出。抽拉装置与抽拉通孔密封连接,避免引流管本体引流时,影响气密性,从而影响引流效果。
[0020]5、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片连接挡板与密封堵,当侧管道第一端置于患者体内时,密封堵通过连接片连接,裸漏引流管本体外部,方便侧管道第一端引流的肺部前方及下方积液进入引流通道排出患者体外。当侧管道第一端通过抽拉装置抽拉进入引流通道内后,弯折连接片,使侧管道第二端端部与密封堵密封连接,避免外部气体进入患者胸腔,便于侧管道与引流管本体一体拔出。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引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拔管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防折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抽拉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密封圈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0027]1、引流管本体
ꢀꢀꢀꢀꢀꢀꢀꢀ
2、引流管第一端
ꢀꢀꢀꢀꢀ
3、引流管第二端
[0028]4、引流夹角
ꢀꢀꢀꢀꢀꢀꢀꢀꢀꢀ
5、侧管道第一端
ꢀꢀꢀꢀꢀ
6、侧管道
[0029]7、侧管道第二端
ꢀꢀꢀꢀꢀꢀ
8、支撑套管
ꢀꢀꢀꢀꢀꢀꢀꢀꢀ
9、支撑圈
[0030]10、防折装置
ꢀꢀꢀꢀꢀꢀꢀꢀꢀ
11、侧通孔
ꢀꢀꢀꢀꢀꢀꢀꢀꢀꢀ
12、抽拉通孔
[0031]13、抽拉装置
ꢀꢀꢀꢀꢀꢀꢀꢀꢀ
14、引流通道
ꢀꢀꢀꢀꢀꢀꢀꢀ
15、环形凹槽
[0032]16、透孔
ꢀꢀꢀꢀꢀꢀꢀꢀꢀꢀꢀꢀꢀ
17、支撑夹角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中轴线上设有引流通道,所述引流管本体侧壁上设有侧通孔,所述侧通孔与所述引流通道连通,所述侧通孔内活动连接侧管道,所述侧管道一端置于所述引流通道内,所述侧管道另一端露出所述引流管本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包括引流管第一端和引流管第二端,所述引流管第一端置于患者体内,所述引流管第二端裸漏在患者体外,所述侧管道包括侧管道第一端和侧管道第二端,所述侧管道第一端置于患者体内,所述侧管道第二端置于所述引流通道内与所述引流管第二端一同裸漏在患者体外,所述引流管第一端与所述侧管道第一端之间设有引流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夹角为锐角。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本体与所述侧管道交接处设有防折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折装置包括支撑圈,所述支撑圈为柱状圆片,所述支撑圈侧面中间部位设有环形凹槽,所述支撑圈中心位置设有透孔,所述透孔中轴线与所述支撑圈中轴线之间设有支撑夹角,所述支撑夹角为锐角,所述支撑夹角与所述引流夹角互为余角,所述环形凹槽套置在所述侧通孔上,所述支撑圈一端面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外部,所述支撑圈另一端面置于所述引流管本体内部,所述透孔与所述侧通孔同轴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嵌入式多管道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折装置还包括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包括套管第一端和套管第二端,所述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睿毕锐蒋连勇胡丰庆谢晓王磊李国庆肖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