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86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7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包括主进入导管;主进入导管内设置散出有效波长光线的光线发射体,及主进入导管外侧设置的撑开散射球囊;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为撑开散射球囊充液的充液管道及与撑开散射球囊连通的管道开口;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供光线发射体伸入的伸入管道;另在伸入管道内设置能够实现为光线发射体降温的降温结构;充液管道延伸出的充液连接管连接充液结构;光线发射体后端连接光线发生器;主进入导管为前头密闭且带圆头的结构;使用时先将光线发射体通过伸入管道送入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主进入导管通过人体腔道送入到病变位置处,后给撑开散射球囊进行散射液体充液,后打开光线发生器,光线通过光线发射体发出逐渐均匀散射到散射球囊表面。光线发射体发出逐渐均匀散射到散射球囊表面。光线发射体发出逐渐均匀散射到散射球囊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肿瘤治疗器械
,尤其涉及人人体腔道道内肿瘤治疗的器械;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技术介绍

[0002]人体自然腔道包括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鼻腔、外耳道及鼻泪管等;目前发生在人体腔道内的组织肿瘤病变人数越来越多,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统计,全球膀胱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男性为9.6/10万,女性为3.2/10万,居恶性肿瘤第10位,年新增病例超54万人;世界范围内,宫颈癌每年约有53万新发病例。如何通过腔道对腔道内的肿瘤组织进行针对性治疗是现在临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继手术、放、化疗后出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治疗方法。PDT作用机制是激光激活光敏剂后通过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单态氧等光毒性物质实现对肿瘤组织的破坏。其原理是利用肿瘤组织具有选择性潴留光敏剂的特点,选择在局部或系统给予光敏剂后,在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组织之间形成明显的浓度差时对病变局部进行激光照射,病变组织因富含光敏剂而被破坏,而周围正常组织因光敏剂含量低不受损伤或损伤较小。光动力治疗成为一种治疗人体腔道内肿瘤组织的治疗手段。
[0004]如何完成通过光动力治疗的方式实现人体自然腔道治疗,则需要研究出有效的治疗器械,现有技术的方法多是将能够发出对应波长的光纤发光结构通过腔道进入到需放疗的位置进行治疗,但因自然的腔道多存在褶皱,存在照射不均匀的问题,第二光纤发光结构处的温度会出现局部温度过高影响光纤发光结构本身结构稳定性,另外温度过高容易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有效展开褶皱,进行均匀照射并保证照射过程中光线稳定性放置温度过高的器械。
[0005]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光动力治疗时自然腔道存在褶皱、照射不均匀及光线发光结构容易出现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包括主进入导管;主进入导管内设置散出有效波长光线的光线发射体,及主进入导管外侧设置的撑开散射球囊;其特征在于,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为撑开散射球囊充液的充液管道及与撑开散射球囊连通的管道开口;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供光线发射体伸入的伸入管道;另在伸入管道内设置能够实现为光线发射体降温的降温结构;充液管道延伸出的充液连接管连接充液结构;充液结构上设置控制充液量的结构;光线发射体后端连接光线发生器;使用时先将光线发射体通过伸入管道送入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主进入导管通过人体腔道送入到病变位置处,后通过充液结构给撑开散射球囊进行散射液体充液,待达到指定液体量后停止充液,后打开光线发生器,光线通过光线发射体发出,通过将腔道撑开使光线均匀的照射到组织上进行治疗。通过
撑开散射球囊的“积分球效应”,光线在撑开散射球囊内反复反射,达到均匀性,并因为充满液体使散出的光线均匀化;且通过降温结构给光线发射体降温保证使用过程中的光效率及光线发射体的稳定性。
[0007]进一步,主进入导管为前头密闭且带圆头的结构,此种设置可以方便主进入导管进入到人体腔道,又不对人体腔道造成损伤。
[0008]进一步,伸入管道设置在主进入导管的中央,充液管道设置在主伸入管的一侧,此种设置方便光线从中央发射出去,保证光线照射的均匀化,又能方便设置管道开口,方便给撑开散射球囊充气。
[0009]进一步,充液连接管内设置允许液体进入但不允许流出撑开散射球囊的单向阀,另外在单向阀前设置放液阀,保证治疗结束后将球囊内液体放出将所有器械从腔道内撤出。
[0010]进一步,单向阀包括一带孔板及带孔板上方的多片瓣膜,瓣膜可朝向撑开散射球囊方向打开,因瓣膜会在逆流时覆盖住带孔板上的孔而不会发生逆流。
[0011]进一步,除伸入管道与充液管道外主进入导管其他位置为实体透明结构,此种设置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且保证光线的穿过性。
[0012]进一步,光线发射体包括前头的散射体和后面的光纤束;光纤束连接外部光线发生器和散射体;散射体将光线通过散射体发散到撑开散射球囊的液体部位,后通过撑开散射球囊后均匀散射到对应组织处。
[0013]进一步,光纤束外侧设置光纤护套;用于保护光纤束。进一步,光线护套设置为透明的光纤护套。
[0014]进一步,设置至少一组光纤束,所有光纤束都包裹在光纤保护套内,每组光纤束连接一个单独控制此光纤束通光与否的控制开关,或者每组光纤束连接一个自行控制开关的光线发生器;所有光纤束前头设置在一个散射体中;
[0015]进一步,设置一组光纤束,光纤束设置在光纤保护套中央,且伸入散射体中央;设置单个光纤束的目的是使散射体均匀的散射出光线,并通过撑开散射球囊的散射液进行均匀散射达到对球形结构外表面的均匀照射;
[0016]或者,设置多组光纤束均匀的伸入散射体中;设置多组光纤束不仅可以提高散射体散射的总的光量,而且根据需要照射组织的位置及光量选择对应数目对应角度上的光纤束产生对应的光量进行照射;光纤束都发光实现对正球形的均匀的照射,单个或特定角度上的光纤束发光实现非正球形或病变组织侧有针对性的照射。
[0017]进一步,设置实现调节多个光纤束每个光纤束输入功率的控制结构,通过控制结构调节多光纤的输入光功率配比,实现球形腔道病变侧的有侧重照射,配合计算机程序优化选定多个光纤的输入光功率配比。
[0018]进一步,采用自动检测/控制系统产生(或调节)强度分布图,实现了光强分布的智能操控。
[0019]进一步,多组光纤束设置在同一光纤护套内,且每组光纤在光纤护套内的位置固定,通过控制对应位置的单根光纤束发光,可以提供打开侧的光强度,有针对的对对应侧进行光照治疗。
[0020]进一步,每组光纤束分别连接一个光线发生器,每个光线发生器发出相同或者不
同波长的光,设置控制结构控制每个光线发生器的发光强度或输出功率。
[0021]进一步,通过将多组光线通过胶粘物质间隔的粘接在一起,用高温拉锥法使粘接的光纤远端变细,光纤护套设置在变细的多组光线外侧;拉锥后的组合光纤的最大直径≦600微米,此种尺寸可以满足身体大部分腔道的需求,不会因为尺寸太大而不能进入。
[0022]进一步,设置3组光纤束,3组光纤束均匀的设置在光纤护套内;3个光纤束同时打开提高光量,只有一个光纤束打开可以提高打开侧的光量强度,有针对性的进行照射。
[0023]进一步,设置不同形状的散射体,具体为球形散射体,点状散射体,柱形散射体,锥形散射体;球形发散头可以实现对球形结构周围所有组织的照射,点状发散头可以对小区域的照射,柱形散射体可以实现对柱形四周的柱形照射;柱形散射体主要实现对前方区域的照射。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癌症组织的大小选择带有合适散射体的光纤发光结构进行照射,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024]进一步,其中优选球形散射体,其能向各向发射均匀光线。...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包括主进入导管;主进入导管内设置散出有效波长光线的光线发射体,及主进入导管外侧设置的撑开散射球囊;其特征在于,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为撑开散射球囊充液的充液管道及与撑开散射球囊连通的管道开口;主进入导管内设置供光线发射体伸入的伸入管道;另在伸入管道内设置能够实现为光线发射体降温的降温结构;充液管道延伸出充液连接管连接充液结构;充液结构上设置控制充液量的结构;光线发射体后端连接光线发生器,使用时先将光线发射体通过伸入管道送入到合适位置,然后将主进入导管通过人体腔道送入到病变位置处,后通过充液结构给撑开散射球囊进行散射液体充液,待达到指定液体量后停止充液,后打开光线发生器,光线通过光线发射体发出,通过将腔道撑开使光线均匀的照射到组织上进行治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光线发射体包括前头的散射体和后面的光纤束;光纤束连接外部光线发生器和散射体;散射体将光线通过散射体发散到撑开散射球囊的液体部位,后通过撑开散射球囊后均匀散射到对应组织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一组光纤束,所有光纤束都包裹在光纤保护套内,每组光纤束连接一个单独控制此光纤束通光与否的控制开关,或者每组光纤束连接一个自行控制开关的光线发生器;所有光纤束前头设置在一个散射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人体腔道及空腔器官内的光动力治疗器械,其特征在于,设置一组光纤束,光纤束设置在光纤保护套中央,且伸入散射体中央;或者,设置多组光纤束均匀的伸入散射体中,根据需要照射组织的位置及光量选择对应数目对应角度上的的光纤束产生对应的光量进行照射;光纤束都发光实现对正球形的均匀的照射,单个或特定角度上的光纤束发光实现非正球形或病变组织侧有针对性的照射。5.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瑛孙圣坤谭一舟邱海霞陈德福赵洪友曾晶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