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温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822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均温电池模组,包括液冷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液冷板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液冷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第一端板靠近进水口,第二端板靠近出水口,若干电芯设置在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第一端板与液冷板间隔,第二端板与液冷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均温电池模组中靠近液冷板进水口的第一端板与液冷板不接触,靠近液冷板出水口的第二端板与液冷板接触,因此使第二端板的温度也受到液冷板的调节,使靠近液冷板出水口的第二端板对与其邻近的电芯发挥出额外的冷却或保温效果,弥补该电芯因距离进水口较远而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各电芯之间的温差以使电池模组处于更好的工作状态以及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于更好的工作状态以及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于更好的工作状态以及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均温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均温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动力电池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能的要求更高,大模组设计可以高效利用有限的系统空间实现结构布局最优化和高安全性,已成为模组开发的新方向。但大模组由于长度增加,在冷却或者加热时模组长度方向均温性较差,目前常用的模组均温方法是对液冷系统流道进行优化设计。
[0003]在液冷系统中,冷却时出口水温相对进口水温较高,临近出水口的电芯温度较高,加热时进水口温度高于出水口,临近出水口的电芯温度较低;同时由于端板与电芯之间的热传递作用使模组温差更为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温电池模组,靠近液冷板进水口的端板与液冷板不接触,靠近液冷板出水口的端板与液冷板接触,使靠近液冷板出水口的端板对邻近的电芯发挥出额外的冷却或保温效果。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提供一种均温电池模组,包括液冷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液冷板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液冷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出水口,若干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液冷板间隔,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液冷板连接。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液冷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液冷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凸出部连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端板包括板本体和连接件,所述板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连接件凸出于所述槽底的部分形成所述凸出部。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柱体,所述柱体呈长方体状,所述通孔为矩形孔。
[001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件,若干所述电芯与所述液冷板之间设置有导热件。
[001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邻近所述第一端板的所述电芯与所述第一端板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件,邻近所述第二端板的所述电芯与所述第二端板之间设置有第二绝缘件。
[001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均温电池模组还包括两个侧板,所述侧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端板连接,所述侧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两个所述侧板相对设置
在若干所述电芯的两侧。
[001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侧板与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第二保温件。
[001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均温电池模组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呈长方体状,所述壳体包括底框和与所述底框连接的上盖,所述底框呈U型槽状,若干所述电芯、所述第一端板、所述第二端板和所述液冷板均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底框包括框本体和两个定位杆,一个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框本体的一端设置,另一个所述定位杆靠近所述框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所述定位杆上开设有定位凹槽,所述液冷板的两端可分别卡入一个所述定位凹槽内,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上均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由穿过所述连接孔的紧固件分别固定在一个所述定位杆上。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7]本技术的均温电池模组中靠近液冷板进水口的第一端板与液冷板不接触,靠近液冷板出水口的第二端板与液冷板接触,因此使第二端板的温度也受到液冷板的调节,使靠近液冷板出水口的第二端板对与其邻近的电芯发挥出额外的冷却或保温效果,弥补该电芯因距离进水口较远而产生的不利影响,降低各电芯之间的温差以使电池模组处于更好的工作状态以及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均温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爆炸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冷板与第一端板、第二端板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的爆炸图;
[0022]图5为图3的主视图;
[0023]图6为图3的后视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端板的爆炸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均温电池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0026]图9为图8的爆炸图。
[0027]图中:
[0028]1、液冷板;110、进水口;120、出水口;21、第一端板;200、连接孔;210、第一凹槽;22、第二端板;220、第二凹槽;220

、凸出部;221、板本体;2211、通孔;222、连接件;2221、柱体;31、第一保温件;32、第二保温件;4、导热件;51、第一绝缘件;52、第二绝缘件;6、侧板;61、开孔;7、壳体;71、底框;711、框本体;712、定位杆;7121、定位凹槽;72、上盖;8、隔热板;100、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0]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
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
[003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均温电池模组包括液冷板1、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液冷板1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10,液冷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120,第一端板21靠近进水口110,第二端板22靠近出水口120,若干电芯100设置在第一端板21和第二端板22之间,第一端板21与液冷板1间隔,第二端板22与液冷板1连接。
[0033]当液冷板1对若干电芯100进行冷却时,由于液冷板1中的冷却液与电芯100之间的热交换,靠近出水口120一侧的水温相对进水口110一侧的水温要高,使得邻近出水口120的电芯100受到的冷却效果较弱;当对若干电芯100进行加热时,靠近出水口120一侧的水温相对进水口110一侧的水温要低,邻近出水口120的电芯100受到的加热效果同样也较弱。除此以外,邻近出水口120的电芯100位于边缘位置,其一侧靠近另一个电芯100,其相对的另一侧并不与其他电芯100邻近而是靠近第二端板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均温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所述液冷板的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液冷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第一端板靠近所述进水口,所述第二端板靠近所述出水口,若干电芯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之间,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液冷板间隔,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液冷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板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液冷板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凸出部,所述液冷板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凹槽,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凸出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均温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板包括板本体和连接件,所述板本体上开设有供所述连接件插入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一端开口位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槽底,所述连接件凸出于所述槽底的部分形成所述凸出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均温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柱体,所述柱体呈长方体状,所述通孔为矩形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电芯之间设置有第一保温件,若干所述电芯与所述液冷板之间设置有导热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明高廖宇梨阎明瀚江吉兵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