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千两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7422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千两茶,包括以下步骤:S1、除杂,S2、第一次发酵,S3、潮水,S4、汽蒸,S5、第二次发酵,S6、装篓及踩制,S7、发花,S8、干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将对千两茶进行两次发酵,增加千两发花,使千两茶内部产生金黄色冠突散囊菌,提升千两茶感官品质。采用两次渥堆发酵能防止烧心现象,同时使得茶叶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复杂化,冲泡后的茶汤醇厚。而且,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发酵过程中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通气杆可以将外界气体通入,可以降低千两茶渥堆中心部位的湿度和发酵温度,从而避免烧心的目的,使得千两茶正常发酵转化,达到正常口感。达到正常口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千两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黑茶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千两茶的生产工艺。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制备的千两茶。

技术介绍

[0002]“安化黑茶”是中华茶叶中的国宝,特别是安化“千两茶”被誉为中国茶叶文化的化身,也是独特的历史文化品牌。千两茶是黑茶茶类中的一个品种,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江南一带,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研究表明,千两茶有其特殊的饮用价值,安化千两茶的儿茶素和氧化产物黄烷醇类氧化基合物是一类复杂的生理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可增强人体血管壁的韧性,抑制动脉硬化,具有维生素P的类似功能,抑制人体内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能力是维生素的5~10倍,可以延缓衰老,同时有利于维生素C的吸收,从而防止致癌物质—亚硝酸铵等硝基化合物的在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形成积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平时也更注重身体锻炼和保健,因此保健型的黑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千两茶的生产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保证千两茶既不烧心又能达到正常发酵的口感的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除杂:对千两茶进行色选、风选,去除千两茶原料中的杂质;
[0007]S2、第一次发酵:将去杂的千两茶洒水,喷洒重量为千两茶重量的6~10%,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渥堆并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部进行发酵,发酵时间控制为30~48h;
[0008]S3、潮水:将第一次发酵后的千两茶拼和匀堆,按10~15%的比例添加水或茶汁混合均匀,堆放12~24h;
[0009]S4、汽蒸:向潮水后的千两茶通入蒸汽进行汽蒸;
[0010]S5、第二次发酵:将汽蒸后的千两茶渥堆,并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进行发酵,每20~24h翻堆一次,连续发酵5~8天;
[0011]S6、装篓及踩制:将第二次发酵后的千两茶装入篾篓,踩制至紧凑;
[0012]S7、发花:将踩制后的千两茶冷却至室温,放进发花房进行发花,获得千两茶半成品;
[0013]S8、干燥:将千两茶半成品进行干燥,干燥至含水率11~13%,入库。
[0014]进一步地,通气杆为中空结构,通气杆外壁面周向布设有多个通气孔;通气杆的高度大于渥堆的高度。
[0015]进一步地,步骤S2中第一次发酵具体步骤包括: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控制筒
体温度为220~230℃,杀青时间为2min~3min;将杀青后的千两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15min~20min;将揉捻后的千两茶进行渥堆第一次发酵,堆内温度为40~50℃,含水量为16~20%,每10~12h翻堆一次,每次翻堆都重新插入通气杆,发酵时间为30~48h。
[0016]进一步地,步骤S5中第二次发酵,对通入汽蒸的渥堆降温,控制渥堆的堆内温度60~70℃,发酵时间24h后进行翻堆,再控制堆内温度为50~60℃,每20~24h翻堆一次,每20~24h翻堆一次,直至完成二次发酵。
[0017]进一步地,步骤S5中渥堆高50~60cm。
[0018]进一步地,步骤S4中通入蒸汽的温度为110~130℃,汽蒸的时间为3~5min,并控制千两茶的含水量为18~24%。
[0019]进一步地,步骤S3中茶汁采用千两茶的茶梗和茶果进行熬制,过滤,获得茶汁。
[0020]进一步地,步骤S7中发花包括,将踩制后的千两茶冷却至室温,放进发花房,调节发花房温度为26~30℃,湿度为78~85%,20~30天进行第一次发花,调节发花房温度30~35℃,湿度为70~75%,30~40天进行第二次发花。
[0021]进一步地,干燥采用通风晾晒,晾晒40~60天。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制备的千两茶。
[0023]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专利技术的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将对千两茶进行两次发酵,增加千两发花,使千两茶内部产生金黄色冠突散囊菌,提升千两茶感官品质,尤其香气附带菌花香,茶汤滋味醇厚。采用两次渥堆发酵能防止烧心现象,同时使得茶叶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复杂化,冲泡后的茶汤醇厚。而且,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发酵过程中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通气杆可以将外界气体通入,可以降低千两茶渥堆中心部位的湿度和发酵温度,从而避免烧心的目的,使得千两茶正常发酵转化,达到正常口感。上述千两茶口感醇厚柔和,甘甜绵长,香气鲜活,喝后余香袅绕。
[0025]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专利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7]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8]S1、除杂:对千两茶进行色选、风选,去除千两茶原料中的杂质;
[0029]S2、第一次发酵:将去杂的千两茶洒水,喷洒重量为千两茶重量的6~10%,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渥堆并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部进行发酵,发酵时间控制为30~48h;
[0030]S3、潮水:将第一次发酵后的千两茶拼和匀堆,按10~15%的比例添加水或茶汁混合均匀,堆放12~24h;
[0031]S4、汽蒸:向潮水后的千两茶通入蒸汽进行汽蒸;
[0032]S5、第二次发酵:将汽蒸后的千两茶渥堆,并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进行发酵,每20
~24h翻堆一次,连续发酵5~8天,
[0033]S6、装篓及踩制:将第二次发酵后的千两茶装入篾篓,踩制至紧凑;
[0034]S7、发花:将踩制后的千两茶冷却至室温,放进发花房进行发花,获得千两茶半成品;
[0035]S8、干燥:将千两茶半成品进行干燥,干燥至含水率11~13%,入库。
[0036]本专利技术的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将对千两茶进行两次发酵,增加千两发花,使千两茶内部产生金黄色冠突散囊菌,提升千两茶感官品质,尤其香气附带菌花香,茶汤滋味醇厚。采用两次渥堆发酵能防止烧心现象,同时使得茶叶酶促作用、微生物作用和湿热作用复杂化,冲泡后的茶汤醇厚。而且,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发酵过程中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通气杆可以将外界气体通入,可以降低千两茶渥堆中心部位的湿度和发酵温度,从而避免烧心的目的,使得千两茶正常发酵转化,达到正常口感。上述千两茶口感醇厚柔和,甘甜绵长,香气鲜活,喝后余香袅绕。
[0037]本实施例中,通气杆为中空结构,通气杆外壁面周向布设有多个通气孔。通气杆的高度大于渥堆的高度。上述通气杆为中空结构,以便于气体通过通气杆扩散到外界,以降低千两茶渥堆内部的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除杂:对千两茶进行色选、风选,去除千两茶原料中的杂质;S2、第一次发酵:将去杂的千两茶洒水,喷洒重量为千两茶重量的6~10%,采用杀青机进行杀青,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渥堆并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部进行发酵,发酵时间控制为30~48h;S3、潮水:将第一次发酵后的千两茶拼和匀堆,按10~15%的比例添加水或茶汁混合均匀,堆放12~24h;S4、汽蒸:向潮水后的千两茶通入蒸汽进行汽蒸;S5、第二次发酵:将汽蒸后的千两茶渥堆,并将通气杆插入渥堆内进行发酵,每20~24h翻堆一次,连续发酵5~8天;S6、装篓及踩制:将第二次发酵后的千两茶装入篾篓,踩制至紧凑;S7、发花:将踩制后的千两茶冷却至室温,放进发花房进行发花,获得千两茶半成品;S8、干燥:将千两茶半成品进行干燥,干燥至含水率11~13%,入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杆为中空结构,所述通气杆外壁面周向布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杆的高度大于渥堆的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千两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第一次发酵具体步骤包括:采用滚筒杀青机进行杀青,控制筒体温度为220~230℃,杀青时间为2min~3min;将杀青后的千两茶进行揉捻,揉捻时间15min~20min;将揉捻后的千两茶进行渥堆第一次发酵,堆内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谌理健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烟溪丰里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