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尖瓣瓣膜假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676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尖瓣瓣膜假体,包括:支架主体,植入在三尖瓣瓣环处,用于支撑人工瓣叶;锚固结构,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方,用于将所述支架主体锚固在原生瓣环处,防止其发生移位;其中,所述锚固结构构造成部分附接至房间隔的卵圆窝,通过附接卵圆窝形成固位力,从而实现对所述瓣膜假体的锚固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卵圆窝原生结构的启示下,充分利用卵圆窝的凹陷结构将锚固结构部分卡固在卵圆窝内,从而提供一定的固位力,防止心脏压缩时瓣膜假体发生移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锚固结构改变了传统夹瓣叶或者抓取瓣叶的锚固方式,不会牵拉腱索,或者损伤瓣叶。者损伤瓣叶。者损伤瓣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三尖瓣瓣膜假体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植入心脏内用于替换原生三尖瓣瓣膜的瓣膜假体。

技术介绍

[0002]心脏瓣膜是人或某些动物的器官里面可以开闭的膜状结构。每个人的心脏内都有四个瓣膜。即连结左心室和主动脉的主动脉瓣、连结右心室和肺动脉的肺动脉瓣、连结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二尖瓣和连结右心房和右心室的三尖瓣。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一个方向流向另一个方向而不能倒流。
[000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7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目前,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度瓣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有开胸手术史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来说,传统外科手术的风险大、死亡率高,部分患者甚至没有手术的机会。
[0004]三尖瓣作为右心脏的房室瓣,其结构与二尖瓣类似,包含瓣叶、瓣环、腱索、乳头肌及心肌。经导管三尖瓣的置换/修复术具有无需开胸、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0005]虽然三尖瓣瓣膜置换技术飞速发展,但是在瓣膜的设计上仍存在一些公认的难题,比如,1、瓣膜的锚固。现有的三尖瓣设计基本采用夹瓣叶,或者抓取瓣叶进行锚固,这两种锚固方式都会牵拉腱索,对原生瓣叶造成损伤。也有人提出利用房室隔进行锚固,但是这种锚固方式不牢靠,也需要额外借助夹瓣叶的形式,否则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2、存在传导阻滞的风险。通过支架主体进行锚固,支架对传导组织有压迫,会存在传导阻滞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三尖瓣瓣膜假体,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三尖瓣瓣膜假体,包括:支架主体,植入在三尖瓣瓣环处,用于支撑人工瓣叶;锚固结构,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方,用于将所述支架主体锚固在原生瓣环处,防止其发生移位;其中,所述锚固结构构造成部分附接至房间隔的卵圆窝,通过附接卵圆窝形成固位力,从而实现对所述瓣膜假体的锚固作用。本技术在卵圆窝原生结构的启示下,充分利用卵圆窝的凹陷结构将锚固结构部分卡固在卵圆窝内,从而提供一定的固位力,防止心脏压缩时瓣膜假体发生移动;本技术的锚固结构改变了传统夹瓣叶或者抓取瓣叶的锚固方式,不会牵拉腱索,或者损伤瓣叶。
[0009]较佳地,所述锚固结构包括第一锚固件,所述第一锚固件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嵌入至卵圆窝内并贴合卵圆窝的内壁以起到锚固作用,为瓣膜假体提供有效的锚固力。
[0010]其中,凸出部优选为由杆状件构造成的圆弧形结构,此时,凸出部可以设置有一个,优选的,所述凸出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一所述凸出部沿轴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并列排布,并列排布指的是多个凸出部沿卵圆窝长轴的方向分布。杆状件成型的工艺简单,且多个凸出部同时嵌入卵圆窝并贴合短轴,能够提供更加稳定的固位作用。
[0011]较佳地,所述锚固结构还包括第二锚固件,所述第二锚固件通过径向作用力固定至心房壁以提供进一步的锚固力。其中,第二锚固件采用Oversize 的方式布设在右心房内,从而提供径向作用力以实现锚固。
[0012]较佳地,所述第二锚固件构造成配置有一外凸部,所述外凸部嵌入卵圆窝内以提供进一步的锚固力,外凸部贴合卵圆窝内壁,可以防止第二锚固件的移位。
[0013]为了防止第一锚固件与第二锚固件的连接处对较为薄软的卵圆窝造成损伤,在所述凸出部的上边缘处,所述第二锚固件与所述第一锚固件连接,卵圆窝上缘心房壁较厚,可以承受更大的挤压,同时还可以起到进一步稳定锚固结构的作用。
[0014]具体的,第二锚固件构造成圆形或弧形的杆状结构,第二锚固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锚固件延伸方向呈预定的角度设置,预定的角度使得第二锚固件的受力部分在卵圆窝附近,避免挤压Koch三角和传导组织。较佳地,所述锚固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锚固结构通过所述连接部固定至所述支架主体,在近所述支架主体的位置处,所述连接部构造成朝向所述支架主体的方向延伸,使得本技术的锚固结构的受力部分在卵圆窝附近,避免挤压Koch三角和传导组织,避免遮挡右心房底部区域的冠状窦口和下腔静脉口。
[0015]较佳地,所述连接部的数量设置有多个,且所述连接部的上边缘向远离所述支架主体的轴线的方向延伸。即连接部的上边缘附接至心房壁,多个连接部可以增大锚固结构的接触面积,从而提供增强的锚固力。同时,多个连接部还可以用于稳定上述的锚固结构,优选的,连接部沿支架主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具体的数量应根据锚固需求以及压握难度进行设置。
[0016]较佳地,所述锚固结构还包括伸出部,所述伸出部包括刺入心房壁的锚定针或抓取组织的倒钩,以起到进一步的锚固作用。
[0017]较佳地,所述伸出部配置在远离所述支架主体的端部,避开卵圆窝,防止锚定针或倒钩刺破卵圆窝。
[0018]较佳地,所述锚固结构由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制成,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有利于内皮化可以帮助修复卵圆窝缺损,如先天性卵圆孔未闭、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或左心介入手术后在卵圆窝上遗留的通道孔。
[0019]较佳地,所述锚固结构的表面还设有覆膜层或裙边,覆膜层可通过覆膜、编织布缝合等形式设置,覆膜层的材料可选PET、PTFE或ePTFE、PU等生物相容性好且容易内皮化的材料,既可以保护原生组织不被支架框架刮伤又可以增大内皮化的面积,为锚固提供辅助。当锚固结构表面覆设裙边时,裙边可以设置在锚固结构的连接部上,且应裸露部分网格,避免挤压、接触Koch 三角,同时避免遮挡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第一,本技术的锚固结构部分附接至房间隔的卵圆窝,通过卵圆窝的凹陷结构形成对所述锚固结构的固位力,从而实现对所述瓣膜假体的锚固作用,改变了传统夹瓣叶或者抓取瓣叶的锚固方式,不会牵拉腱索,或者损伤瓣叶。
[0022]第二,第一锚固件通过凸出部以嵌入卵圆窝的方式实现锚固,凸出部的成型方式简单容易实现,当锚固结构还包括锚固至心房壁的第二锚固件,以及第二锚固件构造成部分嵌入卵圆窝时,进一步提供增强的锚固力;第一锚固件、第二锚固件共同作用,锚固牢靠。
[0023]第三,本技术的锚固结构通过连接部起到固定作用,在近支架主体的位置处朝向支架主体方向延伸以避开传导组织,且锚固结构的主要受力部分在卵圆窝附近,避免挤压Koch三角与传导组织,防止传导阻滞。
[0024]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瓣膜假体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瓣膜假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瓣膜假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尖瓣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主体,植入在三尖瓣瓣环处,用于支撑人工瓣叶;锚固结构,设于所述支架主体上方,用于将所述支架主体锚固在原生瓣环处,防止其发生移位;其中,所述锚固结构构造成部分附接至房间隔的卵圆窝,通过附接卵圆窝形成固位力,从而实现对所述瓣膜假体的锚固作用;所述锚固结构包括第一锚固件,所述第一锚固件构造为具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凸出部嵌入至卵圆窝内以起到锚固作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每一所述凸出部沿轴向延伸且多个所述凸出部之间并列排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尖瓣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还包括第二锚固件,所述第二锚固件通过径向作用力固定至心房壁以提供增强的锚固力。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尖瓣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锚固件构造成配置有一外凸部,所述外凸部嵌入卵圆窝内以提供进一步的锚固力。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尖瓣瓣膜假体,其特征在于,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臻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