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五金
,涉及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现有的顶楼排水管道大多为广口水管设计,虽然可以有效的对楼顶雨水进行排放,但遇到大雨天气,楼顶雨水蓄积较深时,使得初始状态下裸漏在外的排水管道被雨水包围,在管道内外气压差的影响下,会使雨水的排出速度减慢,而雨水长时间蓄积对楼房的防水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及其使用方法,本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使用更加方便,排水效率更高。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内限定有储水腔,所述壳体的上端壁内开设有进水口,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内壁间固连有隔板,所述隔板内限定有第一安置腔,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隔板上方设有两个动力机构,两个所述动力机构关于壳体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每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包括下端开口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限定有储水腔(11),所述壳体(10)的上端壁内开设有进水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的左右两侧内壁间固连有隔板(48),所述隔板(48)内限定有第一安置腔(33),所述壳体(10)内位于所述隔板(48)上方设有两个动力机构,两个所述动力机构关于壳体(10)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每个所述动力机构远离所述壳体(10)中心线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壳体(10)左端壁内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位于所述壳体(10)右端壁内,所述隔板(48)上设有两个所述传动机构相配合的漩涡机构,所述漩涡机构下方设有排水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10)上端壁内的增压阀(13),所述壳体(10)的上侧内壁固连有箱体(22),所述箱体(22)的下端壁开设有排水口(23),所述箱体(22)内沿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转轴(14),所述转轴(14)上套设有轴套(15),所述轴套(15)上固连有至少两个的挡水板(16),若干所述挡水板(16)沿轴套(15)的圆周方向均布在轴套(15)的外周侧,所述转轴(14)上位于所述轴套(15)的后方套设有第一皮带轮(1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10)左端壁内的第二安置腔(24a),所述第二安置腔(24a)内沿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一光轴(19a),所述第一光轴(19a)上套设有第二皮带轮(20a),所述第二皮带轮(20a)与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一皮带轮(17)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18a),所述第一光轴(19a)上位于所述第二皮带轮(20a)前方套设有第三皮带轮(21a),所述第二安置腔(24a)内位于所述第一光轴(19a)下方沿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二光轴(29a),所述第二光轴(29a)上套设有第四皮带轮(31a),所述第四皮带轮(31a)与所述第三皮带轮(21a)间传动连接有第二皮带(25a),所述第二光轴(29a)上位于所述第四皮带轮(31a)前方套设有第一锥齿轮(30)a,所述第二安置腔(24a)的下侧内壁转动连接有齿轮轴(26a),所述齿轮轴(26a)上套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0a)相啮合的第二锥齿轮(28a),所述第二锥齿轮(28a)相对于第二光轴(29a)位于第一锥齿轮(30a)的前方,所述齿轮轴(26a)上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28a)下方套设有第一链轮(27a)。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漩涡排水式顶楼排水管道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壳体(10)右端壁内的第二安置腔(24b),所述第二安置腔(24b)内沿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一光轴(19b),所述第一光轴(19b)上套设有第二皮带轮(20b),所述第二皮带轮(20b)与所述动力机构的第一皮带轮(17)间传动连接有第一皮带(18b),所述第一光轴(19b)上位于所述第二皮带轮(20b)前方套设有第三皮带轮(21b),所述第二安置腔(24b)内位于所述第一光轴(19b)下方沿所述壳体(10)的宽度方向转动连接有第二光轴(29b),所述第二光轴(29b)上套设有第四皮带轮(31b),所述第四皮带轮(31b)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香宇,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叁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