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0379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全过滤装置,尤其是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包括外壳,外壳上下两端与血液透析机外血路管塑封连通,外壳内设有过滤网,外壳和过滤网与血路管的连通处都采用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血液透析过程中,可通过回血安全装置的状态判断血路管流量是否充足;血液透析结束下机进行密闭式回血操作时,血液中存在的一些微小血栓、气泡等杂质被过滤,回血操作安全可控,且过滤后的杂质堆积于过滤网外,气泡排除在回血安全装置的上端,保证了患者的安全、预防感染,又避免了血迹污染,提高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质量。生存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安全过滤装置,尤其是血液透析下机操作用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血液透析作为一种较安全、简单易行的血液净化方式,近年来透析人数迅速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保持增长中。
[0003]血液透析机操作中,透析结束进行密闭式回血操作时,因为血液中可能存在一些微小血栓、气泡等杂质,不能安全可控地将血路管中的血液直接输入人体,回血操作较为繁琐易出错, 且会损失部分血液,同时可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后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血液透析结束进行密闭式回血操作时、操作较为繁琐且缺乏安全性,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
[0005]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上下两端与血液透析机外血路管塑封连通,所述的血路管一端连接血泵, 另一端连接人体动脉引血端,所述的外壳内设有过滤网。常见的血路管动脉引血端通路上没有安全过滤装置,进行密闭式回血操作时可能存在的一些小血栓、气泡等杂质容易进入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0006]所述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设置于血液透析血路管动脉引血端,使用时回血安全装置不会产生下端高于上端的情况。当回血安全装置下端高于上端时,可能会造成负面的效果,对人体产生伤害。
[0007]所述的过滤网下端与外壳下端及血路管塑封连通。引血时,血泵引血速度 100ml/min,即血路管中产生负压可使过滤网张开,血液可在血路管中自由通过,不会造成使用障碍;回血时,盐水流速慢,不存在负压,过滤网闭合,小血栓、气泡等无法通过过滤网的杂质被过滤。
[0008]所述的过滤网采用多瓣式结构,闭合时每瓣的边缘都被相互完全包裹。优选地采用三瓣式结构,闭合时三瓣互相完全包裹住每瓣的边缘部分,打开时三瓣中间产生通路。过滤时,瓣与瓣之间的边缘处完全包裹不存在缝隙,以防杂质通过缝隙。
[0009]所述的外壳和过滤网与血路管的连通处都采用弧形结构,采用弧形结构以防血液流动至回血安全装置时产生涡流停滞、造成小血块的状况。
[0010]所述的过滤网孔洞的孔径采用2μm、3μm、5μm等,优选地为5μm,血液可以顺畅通过,小血栓、气泡等无法通过。
[0011]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上下两端与血液透析机外血路管塑封连通,所述的血路管一
端连接血泵, 另一端连接人体动脉引血端,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滤网。常见的血路管动脉引血端通路上没有安全过滤装置,进行密闭式回血操作时可能存在的一些小血栓、气泡等杂质容易进入人体,造成不良后果。
[0012]所述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设置于血液透析血路管动脉引血端,使用时回血安全装置不会产生下端高于上端的情况。当回血安全装置下端高于上端时,可能会造成负面的效果,对人体产生伤害。
[0013]所述的滤网下端与外壳下端及血路管塑封连通, 滤网上端设有略大于滤网上端面的滤网盖。引血时,血泵引血速度100ml/min,即血路管中产生负压可使滤网盖张开,血液可在血路管中自由通过,不会造成使用障碍;回血时,盐水流速慢,不存在负压,滤网盖盖于滤网上端,小血栓、气泡等无法通过滤网和滤网盖孔洞的杂质被过滤,且滤网盖略大可进一步确保过滤效果。
[0014]所述的滤网盖与滤网部分连接、滤网盖盖住滤网时与滤网上端面边缘完全贴合。过滤时,滤网盖必须与滤网上端面边缘完全贴合,以防杂质通过缝隙。
[0015]所述的滤网可选用圆台结构、圆柱结构、棱台结构等,优选的为圆台结构;所述的滤网盖为了与滤网上端面边缘完全贴合,必须与之适配。当滤网为圆台结构和圆柱结构时,滤网盖可选用第一球形结构、圆台形结构、圆柱形结构等,优选的为第一球形结构;当滤网为棱台结构时,滤网盖可选用棱台形结构等。所述的第一球形结构不是完整的球形结构,其下部部分残缺。
[0016]所述的外壳和滤网与血路管的连通处都采用弧形结构,采用弧形结构以防血液流动至回血安全装置时产生涡流停滞、造成小血块的状况。
[0017]所述的滤网与滤网盖孔洞的孔径采用2μm、3μm、5μm等,优选地为5μm,血液可以顺畅通过,小血栓、气泡等无法通过。
[0018]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第三种技术方案是: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包括外壳,所述的外壳上下两端与血液透析机外血路管塑封连通,所述的血路管一端连接血泵, 另一端连接人体动脉引血端,所述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设置于血液透析血路管动脉引血端,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滤网。
[0019]所述的滤网下端与外壳下端及血路管塑封连通, 滤网上端设有略大于滤网上端面的滤网塞。引血时,血泵引血速度100ml/min,即血路管中产生负压可使滤网盖张开,血液可在血路管中自由通过,不会造成使用障碍;回血时,盐水流速慢,不存在负压,滤网塞塞于滤网上端,小血栓、气泡等无法通过滤网和滤网塞孔洞的杂质被过滤,且滤网塞略大可进一步确保过滤效果。
[0020]所述的滤网塞与滤网部分连接、滤网塞塞入滤网时与滤网上端面边缘完全贴合。过滤时,滤网塞必须与滤网上端面边缘完全贴合,以防杂质通过缝隙。
[0021]所述的滤网可选用圆台结构、圆柱结构、棱台结构等,优选的为圆台结构;所述的滤网塞为了与滤网上端面边缘完全贴合,必须与之适配。当滤网为圆台结构和圆柱结构时,滤网塞可选用第二球形结构、第二圆台形结构、第二圆柱形结构等,优选的为第一球形结构;当滤网为棱台结构时,滤网盖可选用第二棱台形结构等。所述的第二球形结构不是完整的球形结构,其下部部分残缺。
[0022]所述的外壳和滤网与血路管的连通处都采用弧形结构,采用弧形结构以防血液流
动至回血安全装置时产生涡流停滞、造成小血块的状况。
[0023]所述的滤网与滤网塞孔洞的孔径采用2μm、3μm、5μm等,优选地为5μm,血液可以顺畅通过,小血栓、气泡等无法通过。
[0024]使用血液透析机时,引血操作中,血液透析上机引血时,血泵引血速度 100ml/min,血路管中产生负压使动脉血路管上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内的过滤网(滤网盖/滤网塞)张开,顺畅引流血液;血液透析过程中,回血安全装置呈现充盈的状态则说明血路管中引血流量充足,回血安全装置呈现吸瘪的状态则说明血路管中引血流量不足;血液透析结束下机进行密闭式回血操作中,盐水流速慢,不存在负压,过滤网闭合(滤网盖盖于滤网上端/滤网塞塞于滤网上端),血液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微小血栓、气泡等无法通过过滤网(滤网盖 /滤网塞和滤网)孔洞的杂质被过滤,过滤后的杂质堆积于过滤网(滤网盖/滤网塞和滤网)外,残留的一些气泡滞留在回血安全装置的上端,起到排气作用。
[002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血液透析过程中,回血安全装置呈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下两端与血液透析机外血路管塑封连通,所述的血路管一端连接血泵, 另一端连接人体动脉引血端,所述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设置于血液透析血路管动脉引血端,所述的外壳内设有过滤网,所述的过滤网下端与外壳下端及血路管塑封连通,所述的过滤网采用三瓣式结构,闭合时三瓣互相完全包裹住每瓣的边缘部分,打开时三瓣中间产生通路,所述的外壳和过滤网与血路管的连通处都采用弧形结构,所述的过滤网孔洞的孔径为5μm。2.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包括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上下两端与血液透析机外血路管塑封连通,所述的血路管一端连接血泵, 另一端连接人体动脉引血端,所述的血液透析密闭式回血安全装置设置于血液透析血路管动脉引血端,所述的外壳内设有滤网,所述的滤网下端与外壳下端及血路管塑封连通, 滤网上端设有略大于滤网上端面的滤网盖,所述的滤网盖与滤网部分连接, 滤网盖盖住滤网时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雨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