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285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光伏模块、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光伏模块一端转动设置在凹槽的底部,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转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杆端部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壳体,所述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均安装在壳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移动式的光储一体系统不便于运输的问题。于运输的问题。于运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设施
,具体涉及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光储一体系统,又称太阳能光伏储能发电系统,是由光伏设备和储能设备组成的发电系统。
[0003]光伏储能系统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与储能电池系统相结合,主要在电网工作应用中起到“负荷调节、存储电量、配合新能源接入、弥补线损、功率补偿、提高电能质量、孤网运行、削峰填谷”等作用应用。通俗来说,可以将储能电站比喻为一个蓄水池,可以把用电低谷期富余的水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这样就减少了电能的浪费;此外储能电站还能减少线损,增加线路和设备使用寿命。
[0004]现有技术中,光储一体系统通常采用移动式结构,便于将光储一体系统运输至需要的电站使用,移动式的光储一体系统主要包括设置有滚轮的底板,在底板上安装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串联设置,且光伏模块和储能模块均与配电模块串联设置,通过配电模块的接口对外部负荷或负载供电。
[0005]现有的移动式的光储一体系统的光伏模块为按照一定角度固定设置,导致运输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解决现有移动式的光储一体系统不便于运输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8]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光伏模块、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光伏模块一端转动设置在凹槽的底部,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内转动设置有支撑杆,所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杆端部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底板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壳体,所述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均安装在壳体内。
[0009]本专利技术所述第一导向槽可以理解为U形槽,U形槽设置一端为开口,不会影响支撑杆的转动。
[0010]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
[0011]当需要运输设备时,将光伏模块转动到水平位置,此时,支撑杆也转动到水平位置直接放置在凹槽的底部即可,当运输到指定位置需要光伏发电时,将光伏模块转动到倾斜位置,支撑杆转动至垂直设置,然后将支撑杆的端部插入第一插孔内固定即可。
[0012]综上,本专利技术所述设备改变了现有光伏模块与底板固定连接,改用转动结构,当需要运输时,直接将光伏模块转动至水平位置收纳在凹槽内,便于移动,当需要光伏发电时,
将光伏模块支撑展开即可。
[0013]进一步地,凹槽的底部设置有转盘,所述光伏模块一端转动设置在转盘上,所述转盘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杆端部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杆端部的第二导向槽,当光伏模块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支撑杆端部可拆卸式固定在第二导向槽内,所述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相对设置。
[0014]所述第二导向槽也可以理解为U形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相对设置具体是指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的开口方向相对设置,便于支撑杆的转动与固定。
[0015]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盘,能够实现通过转盘即可调节光伏模块的角度,既能适应太阳的角度,又能避免整体转动设备导致配电模块与负载终端连接中断的问题。
[0016]进一步地,第二导向槽与第一导向槽相对的侧壁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端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侧壁设置有与支撑杆端部配合的第二插孔。
[0017]所述述定位块的外侧壁具体是指靠近转盘的侧壁。
[0018]进一步地,弹性件为弹簧。
[0019]进一步地,凹槽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内侧设置有盲孔,所述光伏模块的端部设置有与盲孔配合的转动轴。
[0020]进一步地,支撑杆的端部铰接有两个滚珠,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个对称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滚珠转动设置在限位槽内。
[0021]进一步地,限位槽为弧形槽。
[0022]进一步地,壳体设置在底板上端面的中心,所述底板上端面在壳体的四周均设置有凹槽。
[0023]进一步地,第一导向槽的深度大于等于支撑杆的外径。
[0024]进一步地,壳体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25]所述绝缘材料为现有技术,可以是塑料。
[0026]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7]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底板的结构进行改进,以及对光伏模块、储能模块和配电模块进行合理布局,既能节约空间,便于运输,又能不影响光伏发电。
[0028]2、本专利技术将除了光伏模块之外的其他模块放置在壳体中,便于保护模块。
[0029]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盘,能够实现通过转盘即可调节光伏模块的角度,既能适应太阳的角度,又能避免整体转动设备导致配电模块与负载终端连接中断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0031]图1为移动式电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2为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3为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4为光伏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光伏模块被支撑的示意图;
[003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框图。
[0037]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0038]1-底板,2-凹槽,3-转盘,4-光伏模块,5-支撑杆,6-壳体,7-固定块,8-固定筒,9-滚轮,41-第一导向槽,42-限位槽,51-滚珠,71-第二导向槽,72-定位块,73-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40]实施例1:
[0041]如图1-图6所示,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9,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光伏模块4、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所述光伏模块4与光伏逆变器电连接,所述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电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与储能逆变器电连接,所述光伏逆变器和储能逆变器均与配电模块电连接,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所述光伏模块4一端转动设置在凹槽2的底部,具体地,所述凹槽2的底部对称设置有两个固定筒8,所述固定筒8的内侧设置有盲孔,所述光伏模块4的端部设置有与盲孔配合的转动轴,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槽41,所述第一导向槽41内转动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凹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杆5端部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壳体6,所述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均安装在壳体6内。
[0042]在本实施例中,实现支撑杆5转动设置的具体结构如下: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滚轮(9),所述底板(1)上安装有光伏模块(4)、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向下凹陷形成凹槽(2),所述光伏模块(4)一端转动设置在凹槽(2)的底部,另一端底部设置有第一导向槽(41),所述第一导向槽(41)内转动设置有支撑杆(5),所述凹槽(2)的底部设置有与支撑杆(5)端部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还设置有壳体(6),所述光伏逆变器、储能模块、储能逆变器和配电模块均安装在壳体(6)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的底部设置有转盘(3),所述光伏模块(4)一端转动设置在转盘(3)上,所述转盘(3)的上端面设置有与支撑杆(5)端部配合的第一插孔,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固定块(7),所述固定块(7)上端面设置有用于固定支撑杆(5)端部的第二导向槽(71),当光伏模块(4)转动到水平位置时,支撑杆(5)端部可拆卸式固定在第二导向槽(71)内,所述第二导向槽(71)与第一导向槽(41)相对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储一体化移动式电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槽(71)与第一导向槽(41)相对的侧壁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晖宋楷武天海吕攀罗志贤罗建文许静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