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502668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包括间隔铺设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一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直接接触,和/或通过导电部件连接,实现了第一材料层之间简单的多层隔热组件的接地结构,简化了多层的制作和装配工艺。能够简化多层的制作和装配工艺,解决长条状管路多层隔热组件因形状不易铆接接地片的难题,简化了管路多层的接地流程并保证了其充分有效接地,从而有效减小卫星推进系统充电、放电风险。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航空航天
,特别涉及一种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推进系统是卫星姿轨控分系统的执行机构,用于提供速率阻尼、保持轨道、保持姿态、调姿和变轨等,是卫星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推进系统包括贮箱、管路、压力传感器、自锁阀、加排阀和电磁阀等,为了满足在轨飞行需求,需将推进系统的温度控制在较高的范围内,这需要在各个部件上黏贴加热器,并在外包覆多层隔热组件,以提高加热效率并降低舱内其他单机温度的影响。
[0003]为了防止卫星产生静电积累和静电放电,保护卫星不受环境中任何电磁脉冲效应引起的电击,减小电磁场或其他形式的感应耦合而产生的电磁干扰及放电污染等,卫星内外所有导电部件都应按要求接地。多层隔热组件也应按规定的工艺就近与卫星结构搭接,多层接地参考点到结构接地桩之间的接地电阻小于1.0Ω,地接线尽量短。
[0004]传统的贮箱多层隔热组件设计多为多片式,为了贴合球状,多将其分为至少8片以上,不仅工艺复杂,装配和接地过程也很繁琐。推进管路由于形状细长,需要用长条状多层沿着管路缠绕,并面临着多层搭接和接地困难的问题。目前对于推进管路,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有:不包覆多层隔热组件,以及包覆多层隔热组件但用传统接地片方式接地或不接地。不包覆多层隔热组件的缺点显著,管路的温度容易被周围单机温度的变化所影响,降低了稳定性;若包覆多层但不接地,虽然静电积累能力弱,但依然为孤立导体,存在风险;而传统的多层接地结构为在多层上设接地铆钉,通过接地铆钉将多层各单元中双面镀铝聚酯薄膜双面搭接引出接地,传统接地片的尺寸与管路多层隔热组件尺寸相当,使得此接地结构尤为笨重、制作难度大且固定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以解决现有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结构复杂,装配难度大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包括间隔铺设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其中:
[0007]所述第二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以及
[0008]所述第一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直接接触,和/或通过导电部件连接。
[0009]可选的,在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所述卫星推进系统包括球状的贮箱,其中:
[0010]包裹贮箱的第一多层组件包括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以及两个花瓣状组件片;
[0011]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背对锯齿的一侧对接,由硅橡胶固定于球状贮箱上,两个
花瓣状组件片分别由硅橡胶固定,以覆盖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的缝隙。
[0012]可选的,在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所述卫星推进系统还包括管路,其中:
[0013]包裹管路的第二多层组件为长条状的组件片,以一定角度倾斜缠绕在所述管路上,并沿上一层的中线依次缠绕,固定后最外层包覆一层镀铝面朝外的单面镀铝聚酯薄膜,将末端用镀铝压敏胶固定。
[0014]可选的,在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还包括第一接地端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包括风琴状铝箔、铆钉和接地焊片,其中:
[0015]所述第二材料层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
[0016]所述风琴状铝箔的层数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层数一致,风琴状铝箔的每一层镶嵌在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每一层之间,所述接地焊片压接在所述风琴状铝箔的顶层上;
[0017]所述铆钉将所述接地焊片、所述风琴状铝箔与所述第一材料层铆接成一体。
[0018]可选的,在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所述搭接端部包括第一搭接组件和第二搭接组件,其中:
[0019]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二材料层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
[0020]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二材料层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
[0021]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为正阶梯状,且沿与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相接触的方向折叠;
[0022]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为倒阶梯状;
[0023]所述第一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的每一层依次与所述第二搭接组件的第一材料层的每一层直接接触,两者之间由聚酰亚胺胶带黏贴牢固。
[0024]可选的,在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还包括第二接地端部,其中:
[0025]所述第二材料层在所述第二接地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
[0026]所述第二接地端部的第一材料层为阶梯状,且沿与导电面相接触的方向折叠;
[0027]所述第二接地端部的第一材料层与导电面直接接触并用镀铝压敏胶固定。
[0028]可选的,在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所述第一接地端部位于除所述第二多层组件的所有其他多层组件上,所述第二接地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多层组件上,所述搭接端部位于所述第二多层组件上。
[0029]可选的,在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所述第一材料层为双面镀铝聚酯薄膜,所述第二材料层为尼龙网巾,一层第一材料层覆盖在一层第二材料层上形成一个组件单元,多个组件单元的最内层覆盖一层聚酰亚胺薄膜;
[0030]所述卫星推进系统还包括压力传感器、自锁阀和加排阀,压力传感器、自锁阀和加排阀外包裹15个组件单元;
[0031]所述第一多层组件包括10个组件单元,所述第二多层组件包括3个组件单元。
[0032]在本技术提供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中,通过第二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第一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直接接触,和/或通过导电部件连接,实现了第一材料层之间简单的多
层隔热组件的接地结构,简化了多层的制作和装配工艺。
[0033]本技术涉及一种卫星推进系统多层组件设计及接地方案,卫星推进系统包括贮箱、管路、压力传感器、自锁阀、加排阀和电磁阀等,为了满足温控要求,均需包覆多层隔热组件。
[0034]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四片式贮箱多层隔热组件,能够适应贮箱球状的特点,紧密贴合其外形,并简化了工艺流程;设计了压力传感器、自锁阀等较方正形状部件的多层隔热组件;设计了管路长条状多层隔热组件及其搭接方式:当多层条长度不足需要续接时,将第一材料层在长度方向上修剪为阶梯状并沿与续接多层接触面方向折叠,并将续接多层的第一材料层也修剪成阶梯状与其依次接触,从而保证两条多层的每层第一材料层均双面接触;设计了多层隔热组件的接地结构:将第一材料层在长度方向上修剪为阶梯状并沿与导电面接触的方向折叠,然后直接接触并固定在导电面上,从而保证多层的每层第一材料层都双面接地。能够简化多层的制作和装配工艺,解决长条状管路多层隔热组件因形状不易铆接接地片的难题,简化了管路多层的接地流程并保证了其充分有效接地,从而有效减小卫星推进系统充电、放电风险。
附图说明
[0035]图1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隔铺设的第一材料层和第二材料层,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以及所述第一材料层在多层组件的接地端部和搭接端部处直接接触,和/或通过导电部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推进系统包括球状的贮箱,其中:包裹贮箱的第一多层组件包括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以及两个花瓣状组件片;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背对锯齿的一侧对接,由硅橡胶固定于球状贮箱上,两个花瓣状组件片分别由硅橡胶固定,以覆盖两个单侧锯齿状组件片的缝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推进系统还包括管路,其中:包裹管路的第二多层组件为长条状的组件片,以一定角度倾斜缠绕在所述管路上,并沿上一层的中线依次缠绕,固定后最外层包覆一层镀铝面朝外的单面镀铝聚酯薄膜,将末端用镀铝压敏胶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接地端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包括风琴状铝箔、铆钉和接地焊片,其中:所述第二材料层在所述第一接地端部处被移除,暴露出所述第一材料层;所述风琴状铝箔的层数与所述第一材料层的层数一致,风琴状铝箔的每一层镶嵌在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每一层之间,所述接地焊片压接在所述风琴状铝箔的顶层上;所述铆钉将所述接地焊片、所述风琴状铝箔与所述第一材料层铆接成一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卫星推进系统的多层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端部包括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筱娴林宝军李锴马二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