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50162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包括:射线屏蔽盒,射线屏蔽盒呈门框形,其中下部形成前后贯通的门洞,射线屏蔽盒的前半部为第一检区,第一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检测板,射线屏蔽盒的后半部为第二检测区,第二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检测板;射线屏蔽盒内设置有信号收发装置,第一检测板和第二检测板均通过信号线与信号收发装置相连接;射线屏蔽盒在其门洞处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检测光缝和第二检测光缝,第一检测光缝对应第一检测板分布,第二检测光缝对应第二检测板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降低了两个扫描视角的相对距离,提高了系统抗静电能力,图像质量更加清晰。图像质量更加清晰。图像质量更加清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


[0001]本技术属于安全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双视角安检机由原来普通单视角安检机发展而来,普通单视角安检机工作原理为,X射线由X射线发射源发出,照射并透过在传送带上的物体(箱体,包裹,快递等),射入由对侧面及顶部组成的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内的探测板上,探测板接收透射的X射线信号,转变为电信号,通过专用的图像处理算法,转换为图像,显示传送带上物体内部放置的物品,图像显示在屏幕上,供安检人员判定,是否包含违禁物品,现有的双视角安检机,只是利用两套单视角X射线系统简单叠加,其缺点是:射线探测器屏蔽盒为两套独立装置,相隔很远,检查物体是需要同时开启时间长,中间需要很多连接线,导致安检机能耗高,两套独立装置中间部分辐射屏蔽困难,静电干扰大,造成系统不稳定,检查出来的图像质量差,安检人员很容易判断不准,导致危险品流入公共交通,物流等领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0004]本技术提出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包括:射线屏蔽盒,所述射线屏蔽盒呈门框形,其中下部形成前后贯通的门洞,所述射线屏蔽盒的前半部为第一检测区,所述第一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检测板,所述射线屏蔽盒的后半部为第二检测区,所述第二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检测板;所述射线屏蔽盒内设置有信号收发装置,所述第一检测板和所述第二检测板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相连接;所述射线屏蔽盒在其门洞处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检测光缝和第二检测光缝,所述第一检测光缝对应所述第一检测板分布,所述第二检测光缝对应所述第二检测板分布。
[0005]本技术还具有以下可选特征。
[0006]可选地,所述射线屏蔽盒在门洞的上侧部位为顶盒,在门洞的左侧为左盒,在门洞的右侧为右盒,所述顶盒、所述左盒和所述右盒为相互连通结构,所述第一检测区对应所述顶盒的前半部以及所述右盒的前半部分,所述第二检测区对应所述顶盒的后半部分以及左盒的后半部分。
[0007]可选地,所述信号收发装置在所述左盒的前半部分内。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检测光缝分布在所述顶盒和所述右盒的前半部的内表面,所述第二检测光缝分布在所述顶盒和所述左盒以及所述右盒的内表面。
[0009]可选地,所述顶盒、所述左盒以及所述右盒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门板,所述门板可以打开。
[0010]可选地,所述射线屏蔽盒的前端面上设置有信号外接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的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在射线检测设备进行医学检查、工业探伤或安全检测时,可以在射线强度上升到可用的峰值前屏蔽射线,在射线强度达到峰值状态时再释放射线,使射线在起作用的峰值状态下进行行医学检查、工业探伤或安全检测,以此减少射线泄漏的时间,从而减少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的使用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在以上图中:1射线屏蔽盒;110顶盒;120左盒;130右盒;2第一检测板;3第二检测板;4信号收发装置;5第一检测光缝;6第二检测光缝;7门板;8信号外接口;9第一射线发射源;10第二射线发射源。
[0017]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参考图1和图3,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包括:射线屏蔽盒1,射线屏蔽盒1呈门框形,其中下部形成前后贯通的门洞,射线屏蔽盒1的前半部为第一检区,第一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检测板2,射线屏蔽盒1的后半部为第二检测区,第二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检测板3;射线屏蔽盒1内设置有信号收发装置4,第一检测板2和第二检测板3均通过信号线与信号收发装置4相连接;射线屏蔽盒1在其门洞处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检测光缝5和第二检测光缝6,第一检测光缝5对应第一检测板2分布,第二检测光缝6对应第二检测板3分布。
[0019]第一发射源9设置在射线屏蔽盒1的正下方,向上和靠右发射射线,并照射入第一检测光缝5内,第一检测区内的多个第一检测板2接收第一发射源9发出的射线,第二发射源10设置在射线屏蔽盒1的右侧,向左盒向右发射射线,并照射入第二检测光缝6内,第二检测区内的多个第二检测板3接收第二发射源10发出的射线,第一检测区和第二检测区均位于射线屏蔽盒1内,降低了两个视角的相对距离,安装在第一检测区的多个第一检测板2和安装在第二检测区的的多个第二检测板3同在一个射线屏蔽盒1内,在距离上十分接近,且均与射线屏蔽盒1内的信号收发装置4通过信号线相连接,射线屏蔽盒1外周为全密封结构,使第一检测板2和第二检测板3的抗静电能力大大提高,图像质量更加清晰,物品显示更完整,显示精度更高,使安检人员判定速度快。
[0020]参考图2和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射线屏蔽盒1在门洞的上侧部位为顶盒110,在门洞的左侧为左盒120,在门洞的右侧为右盒130,顶盒110、左盒120和右盒130为相互连通结构,第一检测区对应顶盒110的前半部以及右盒130的前半部分,第二检测区对应顶盒110的后半部分以及左盒120的后半部分。
[0021]多个第一检测板2安装在顶盒110和左盒120的前半部分,作为第一检测区,接收第一射线发射源9的射线,多个第二检测板3安装在顶盒110和右盒130的后半部分,接收第二射线发射源10的射线。
[0022]参考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信号收发装置4在左盒120的前半部分
内。
[0023]信号收发装置4安装在左盒120的前半部分内,此处为第一射线发射源9照射的盲区,可以对信号收发装置4进行安置。
[0024]参考图2,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第一检测光缝5分布在顶盒110和右盒130的前半部的内表面,第二检测光缝6分布在顶盒110和左盒120以及右盒130的内表面。
[0025]第一射线发射源9位于射线屏蔽盒1的正下方,从下向上发射射线,射线呈扇形分布到顶盒110和右盒130的内侧表面,并从第一检测光缝5进入后射在第一检测板2上;第二射线发射源10位于射线屏蔽盒1的右侧,从右向左发射射线,射线穿过右盒130上的第二检测光缝6后呈扇形分布到顶盒110和左盒120的内侧表面,并从第二检测光缝6进入后射在第二检测板3上。
[0026]参考图3,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顶盒110、左盒120以及右盒130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门板7,门板7可以打开。
[0027]打开以上门板7后,可以分别对顶盒110、左盒120以及右盒130中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射线屏蔽盒(1),所述射线屏蔽盒(1)呈门框形,其中下部形成前后贯通的门洞,所述射线屏蔽盒(1)的前半部为第一检测区,所述第一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一检测板(2),所述射线屏蔽盒(1)的后半部为第二检测区,所述第二检测区内设置有多个第二检测板(3);所述射线屏蔽盒(1)内设置有信号收发装置(4),所述第一检测板(2)和所述第二检测板(3)均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信号收发装置(4)相连接;所述射线屏蔽盒(1)在其门洞处的表面设置有第一检测光缝(5)和第二检测光缝(6),所述第一检测光缝(5)对应所述第一检测板(2)分布,所述第二检测光缝(6)对应所述第二检测板(3)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双视角射线探测器屏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屏蔽盒(1)在门洞的上侧部位为顶盒(110),在门洞的左侧为左盒(120),在门洞的右侧为右盒(130),所述顶盒(110)、所述左盒(120)和所述右盒(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曾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天和时代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