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转运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591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其包括由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围成的底框、以及分别安装在底框四角处的四个万向轮组,所述横杆上轴向设置有凹槽、且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能卡入凹槽内的支撑杆,位于不同所述横杆上的相邻两所述支撑杆之间卡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位于所述竖杆的正上方;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处于同一平面的两所述连接杆卡接的若干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包括中空的第一杆段和与第一杆段抽拉设置的第二杆段;所述连接杆以及与之卡接的若干所述活动杆组成支撑网格、且支撑网格为上下分布的两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进行折叠以减少占地空间的转运小车,使得转运小车在闲置时进行折叠、避免有效空间被占用。避免有效空间被占用。避免有效空间被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折叠转运小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转运小车
,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

技术介绍

[0002]在车间内进行物料或工具的转运时,转运小车能够比输送带等机动灵活。
[0003]但是,现有技术中的转运小车一般包括车体、轮组以及安装在车体上的货架等,各个组件之间一般为固定连接,导致转运小车占地空间大,在闲置时会占用车间内有限的操作空间。
[0004]因此,本申请拟提供一种能够折叠的转运小车,以使其在闲置时能够尽量少的占用有效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运小车在闲置时会占用车间空间的问题。
[0006]根据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其包括由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围成的底框、以及分别安装在底框四角处的四个万向轮组,所述横杆上轴向设置有凹槽、且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能卡入凹槽内的支撑杆,位于不同所述横杆上的相邻两所述支撑杆之间卡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位于所述竖杆的正上方;
[0007]转运小车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处于同一平面的两所述连接杆卡接的若干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包括中空的第一杆段和与第一杆段抽拉设置的第二杆段;所述连接杆以及与之卡接的若干所述活动杆组成支撑网格、且支撑网格为上下分布的两层;所述支撑杆上还卡接有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框内固定连接有支撑网布。
[0008]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的活动杆与支撑杆之间为卡接,能够取下来,而支撑杆可以折叠至横杆中去,在闲置时可以实现转运小车的体积最小化;在需要转运物料时,能够快速实现组装:转动支撑杆与横杆呈直角,卡接连接杆以及卡接活动杆,即完成组装;且将组装的支撑网格设置为双层,能够根据物料多少选择组装的层数为单层还是双层,在支撑杆上设置了用于收纳多余活动杆(当支撑网格为单层时,有多余的活动杆,或不完成卡接全部活动杆时也会有多余活动杆),能够避免活动杆与转运小车脱离。
[0009]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转动轴、且所述支撑杆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转至与所述横杆呈直角时、支撑杆的下端面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有间隙,还包括从所述凹槽外插入所述间隙处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分别与所述支撑杆下端面和所述凹槽底面相抵。
[0010]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供所述活动杆卡接的若干卡槽,所述第一杆段内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杆段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杆段内、且第二杆段上凹陷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的截面均为方形,所述第二杆段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杆段同尺寸且远离所述第一杆段的卡接段。
[00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对所述连接杆两端进行支撑的支撑块,其中所述支撑块的上端面上凹陷设置有楔形槽、所述连接杆上固定连接有能嵌入楔形槽内的楔形块,所述支撑块的侧面还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供连接块卡入的卡孔。
[0013]进一步地,转运小车还包括与所述横杆连接且位于横杆中段的定向轮组;所述定向轮组包括第一L形安装杆,所述第一L形安装杆包括与所述横杆固定连接的第一竖直段和位于横杆下方且转动连接有第一滚轮的第一水平段、且第一滚轮以第一水平段为轴心线进行滚动。
[0014]进一步地,所述万向轮组包括与所述竖杆转动连接的第二L形安装杆,所述第二L形安装杆包括与所述竖杆固定连接的第二竖直段和位于竖杆下方且转动连接有第二滚轮的第二水平段、且第二滚轮以第二水平段为轴心线进行滚动。
[0015]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套、所述第二竖直段与安装套转动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滚轮直径、且彼此的下沿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均包括与所述第一水平段或所述第二水平段转动连接的辊筒、以及包裹在辊筒外壁上的尼龙层,其中,所述尼龙层上设置有沿所述辊筒轴向分布的若干第一通孔、以及与每一第一通孔连通且沿辊筒径向延伸至尼龙层外壁的若干第二通孔;还包括设置在相邻两第二通孔之间连接彼此的若干第三通孔。
[001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能够方便完成组装和拆卸(即折叠),在组装时能够根据转运物料多少决定支撑网格的层数,且多余的活动杆能够进行有效收纳,防止与转运小车脱离、丢失。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一(正视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二(侧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A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图2中B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3]图5为图2中C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尼龙层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5]上述附图中:
[0026]1、横杆;2、竖杆;3、底框;4、万向轮组;5、定向轮组;6、第一L形安装杆;7、第一竖直段;8、第一滚轮;9、第一水平段;10、支撑杆;11、连接杆;12、活动杆;13、第一杆段;14、第二杆段;15、第一固定框;16、第二固定框;17、支撑网布;18、转动轴;19、限位板;20、间隙;21、卡槽;22、限位块;23、限位槽;24、卡接段;25、支撑块;26、楔形块;27、连接块;28、第二L形安装杆;29、第二竖直段;30、第二滚轮;31、第二水平段;32、安装套;33、辊筒;34、尼龙层;35、第一通孔;36、第二通孔;37、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28]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9]如图1、2、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其包括由两根横杆1和两根竖杆2围成的底框3、以及分别安装在底框3四角处的四个万向轮组4,万向轮组4的设置用于实现转运小车的自由移动,为了使得转运小车的移动更稳定;
[0030]转运小车还包括与所述横杆1连接且位于横杆1中段的定向轮组5,定向轮组5的移动方向为固定的,在转运小车移动时,万向轮组4主要用于实现方便转向的功能,当转至所需方向后、万向轮组4和定向轮组5则均运用实现转运小车的移动;
[0031]所述定向轮组5包括第一L形安装杆6,所述第一L形安装杆6包括与所述横杆1固定连接的第一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包括由两根横杆和两根竖杆围成的底框、以及分别安装在底框四角处的四个万向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上轴向设置有凹槽、且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能卡入凹槽内的支撑杆,位于不同所述横杆上的相邻两所述支撑杆之间卡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位于所述竖杆的正上方;还包括两端分别与处于同一平面的两所述连接杆卡接的若干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包括中空的第一杆段和与第一杆段抽拉设置的第二杆段;所述连接杆以及与之卡接的若干所述活动杆组成支撑网格、且支撑网格为上下分布的两层;所述支撑杆上还卡接有位于其上下两端的第一固定框、第二固定框,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框内固定连接有支撑网布。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位于所述凹槽内的转动轴、且所述支撑杆与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转至与所述横杆呈直角时、支撑杆的下端面与所述凹槽底面之间有间隙,还包括从所述凹槽外插入所述间隙处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上板面和下板面分别与所述支撑杆下端面和所述凹槽底面相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上开设有供所述活动杆卡接的若干卡槽,所述第一杆段内远离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内壁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杆段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插入所述第一杆段内、且第二杆段上凹陷设置有供所述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槽。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折叠转运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段和所述第二杆段的截面均为方形,所述第二杆段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杆段同尺寸且远离所述第一杆段的卡接段。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奉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讯通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