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9432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包括杯身和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杯盖顶面,及与杯盖顶面一体成型的圆柱体凸台;所述圆柱体凸台外径略小于杯身内径,且侧表面与杯身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其中,所述圆柱体凸台为中空结构,底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所述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杯身上设有杯柄,与杯柄相对的杯身杯口边缘设有与出水口配合的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杯盖底部设有分离茶叶叶底作用的一体式过滤杯盖,与传统审评杯的锯齿形滤口相比较,过滤面积大大增加、过滤操作便捷;以杯盖上平衡气压的通孔为参照物,减少碎茶香气物质损失;同时解决了使用滤袋冲泡易引起茶水溶性成分溶出不充分、不方便叶底审评等问题。等问题。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


[0001]本技术涉及茶叶感官审评所用的器具,更具体涉及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

技术介绍

[0002]碎茶的感官审评包括外形审评和内质审评两部分。内质审评主要包括滋味、香气、汤色和叶底4个因子,且每个因子的评分系数各不相同,滋味 30%、香气30%、汤色10%、叶底10%,内质审评占感官审评总分数的80%,对感官审评结果的准确性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碎茶的传统内质审评方法为:准确称取3.00g茶样于150mL审评杯中,倒满沸水盖上杯盖,5.0min后出汤。由于碎茶颗粒较小,在出汤时易出现碎茶颗粒堵塞审评杯锯齿滤口,导致出汤时间延迟、部分碎茶颗粒随同茶汤一起进入审评碗,影响汤色审评;若出汤时使用茶漏,茶漏中的碎茶需再倒入审评杯,整个操作过程复杂,且香气损失严重,影响香气审评准确性;若使用滤袋装碎茶后再进行内质审评,需要进行封口、扎口等复杂工序,且碎茶团聚在滤袋内,不利于茶水溶性物质的溶出和香气物质的充分释放,影响感官审评,叶底审评时需将滤袋破拆,操作较复杂。以上操作均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碎茶感官审评的准确性,进而影响碎茶的品质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对碎茶传统内质审评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保证审评结果准确性的碎茶感官审评杯。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包括杯身和杯盖,所述杯盖包括杯盖顶面,以及与杯盖顶面一体成型的圆柱体凸台;所述圆柱体凸台的外径略小于杯身1的内径,且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与杯身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其中,所述圆柱体凸台为中空结构,底面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所述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杯身上设有杯柄,与杯柄相对的杯身杯口边缘设有与出水口配合的缺口。
[000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杯盖顶面设有盖柄。盖柄的结构采用现有技术常用的结构即可。
[0007]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与出水口相对的杯盖顶面设有通孔,用于平衡气压及定位。
[000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杯盖顶面呈伞状,伞状结构底部直径略大于圆柱体凸台。
[000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杯盖顶面呈伞状,与出水口相对的杯盖顶面设有通孔,用于平衡气压。
[0010]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杯盖与杯身皆由白瓷材料制成。
[001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杯身壁厚1-5mm,内径60mm,内高 60mm,有效内高55mm,容积约150mL;所述圆柱体凸台24的外径为 58mm,外高10mm。
[0012]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缺口101为20mm*5mm的矩形结构;所述出水口243为20mm*10mm的矩形结构;出水口大于缺口,主要是保证茶水通过的同时,降低茶叶渣通过的可能。
[0013]上述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的使用方法为:将审评杯放在审平台上,保持杯柄在右侧,准确称取3.00g碎茶倒入杯内,注入沸水;保持杯盖上通孔在正前方,盖上杯盖,5min后出汤;出汤方法为:顺时针旋转杯盖,使得杯盖上的通孔与杯柄在同一侧且尽量在一条直线上,即使杯盖底部圆柱体侧面的矩形出水孔与杯口的矩形出水口位置相吻合,拇指按住杯盖,食指勾起杯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拖住杯底,快速、有效滤出茶汤,完整保留叶底香气;观汤色、闻茶香、品滋味,描述并做好记录;最后将杯盖连同杯身一起倒扣,将碎茶滤渣倒在杯盖的滤网上进行叶底审评,描述并做好记录;审评工作完成后,将审评杯清洗干净,控干水分以备下次使用。
[0014]有益效果
[0015]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的优点在于:
[0016](1)该审评杯设计有一体式过滤杯盖,充分利用杯盖上平衡气压通孔的参照物作用,巧妙设计杯盖出水口的位置,泡茶过程中杯体形成相对密闭环境,有利于茶香物质的保留;
[0017](2)出汤时轻旋杯盖,形成出汤通道,操作灵活、便捷;该审评杯去除传统审评杯的锯齿滤口,改为大面积的滤网式过滤和矩形出水口,过滤面积更大,出汤更顺畅,出汤效果更好,方便茶汤汤色审评;
[0018](3)出汤后,茶渣留在审评杯内,利于茶香物质的聚集,方便香气审评;茶渣可直接倒扣于杯盖,方便叶底审评;该审评杯有效减少了碎茶内质审评过程中影响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的因素,结构精巧新颖、操作方便,应用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的侧视图;
[0021]图3为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杯身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杯盖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使用示意图;
[0024]图6为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使用时的俯视图;
[0025]其中,1-杯身;101-缺口;2-杯盖;21-通孔;22-盖柄;24-圆柱体凸台; 241-侧表面;242-底面;243-出水口;25-杯盖顶面;3-杯柄。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设计思路及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如下:
[0027]实施例1
[0028]参考图1-图4,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包括杯身1和杯盖2,由白瓷材料制成,所述杯盖2包括杯盖顶面25、盖柄22以及与杯盖顶面25一体成型的圆柱体凸台24;所述圆柱体凸台24的外径58mm,外高10mm;所述杯身呈圆柱体状,壁厚1-5mm,内径60mm,内高54mm,容积
150mL;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241与杯身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与杯身形成相对密闭的环境;
[0029]其中,所述圆柱体凸台24为中空结构,底面242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所述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241上设有出水口243;所述杯身1上设有杯柄 3,与杯柄3相对的杯身杯口边缘设有与出水口243配合的缺口101;所述杯盖顶面25呈伞状,伞状结构底部直径略大于圆柱体凸台外径;与出水口243相对的杯盖顶面设有通孔21,用于平衡气压及定位。
[0030]其中,杯盖顶面还设有盖柄22。
[0031]实施例2
[0032]参考图1-图4,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包括杯身1和杯盖2,由白瓷材料制成,所述杯盖2包括杯盖顶面25、盖柄22以及与杯盖顶面25一体成型的圆柱体凸台24;所述圆柱体凸台24的外径58mm,外高10mm;所述杯身呈圆柱体状,壁厚1-5mm,内径60mm,内高54mm,容积150mL;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241与杯身的内表面紧密贴合,与杯身形成相对密闭的环境;
[0033]其中,所述圆柱体凸台24为中空结构,底面242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所述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241上设有出水口243,出水口243为 20mm*10mm的矩形结构;所述杯身1上设有杯柄3,与杯柄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其特征在于:包括杯身(1)和杯盖(2),所述杯盖(2)包括杯盖顶面(25),以及与杯盖顶面(25)一体成型的圆柱体凸台(24);所述圆柱体凸台(24)的外径略小于杯身(1)的内径,且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241)与杯身的内表面紧密贴合;其中,所述圆柱体凸台(24)为中空结构,底面(242)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过滤孔;所述圆柱体凸台的侧表面(241)上设有出水口(243);所述杯身(1)上设有杯柄(3),与杯柄(3)相对的杯身杯口边缘设有与出水口(243)配合的缺口(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顶面设有盖柄(2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碎茶感官审评杯,其特征在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玉兰朱跃进吕杨俊邹新武张士康张海华潘俊娴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