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8957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所述栽培箱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均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栽培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槽,所述栽培箱的内部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外表面且靠近支撑滑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第二电机转动带动喷头水平移动,使得营养液均匀的撒向茶苗上,从而达到不需要根据茶苗的位置定点安装喷头的效果,节约了安装成本,通过集液箱可以将多余的营养液收集起来,从而达到营养液循环的作用,第一电机转动带动放置板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茶苗的高度,从而可以适应和中不同生长高度的茶苗,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实用性。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茶苗栽培
,尤其涉及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茶树为无性繁育,是采用茶树的成熟枝条通过插植,使其生根、发芽、长叶,育成植株。在培养插植的茶苗时,需要将茶苗浇足水,使土壤与插穗充分接触,免使插穗失水。插植后40天内,晴天每天早晚淋水一次,40天后晴天淋水一次;雨天看苗床水分情况少淋水或不淋水,两个月以后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0003]现有的茶苗栽培装置没有营养液回收利用装置,大大浪费了营养液资源,且导致在插植后需要较为频繁地浇,现有的茶苗栽培装置大多是通过在每一株茶苗上方安装喷头,这样大大提高了使用成本,且无法根据茶苗的生长状态改变茶苗放置板的高度,不利于茶苗的继续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所述栽培箱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两个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均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栽培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槽,所述栽培箱的内部设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外表面且靠近支撑滑槽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所述支撑滑板与支撑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内部设有栽培盆,所述栽培箱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箱,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箱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位于安装箱内部的一端外表面贯穿有通过螺纹转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所述栽培箱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滑槽上方的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两个所述第二滑槽的内部贯穿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栽培箱内部的一段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与栽培盆相对应的喷头,所述第二支撑板位于安装箱内部的一端外表面贯穿有通过螺纹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所述安装箱的内壁且靠近第二螺纹杆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栽培箱的内部底部设有集液箱,所述栽培箱的外表面一侧且靠近底部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另一端贯穿栽培箱并延伸至集液箱的底部,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的另一端贯穿栽培箱并与喷头相连接。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7]所述安装箱的内部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9]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1]所述栽培箱的顶端合页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加热灯。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3]所述栽培箱的前壁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5]所述栽培盆的底部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嵌入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所述放置槽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
[0016]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幼龄茶苗栽培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电机、第二螺纹杆、第二支撑板、喷头、水泵、集液箱、进液管和出液管,启动水泵,水泵通过进液管将集液箱中的营养液吸出,然后通过出液管输送到喷头,通过喷头喷向茶苗,然后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转动带动第二螺纹杆转动,第二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二支撑板移动,从而带动喷头水平移动,从而使得喷头喷出的营养液均匀的撒向茶苗上,从而达到不需要根据茶苗的位置定点安装喷头的效果,节约了安装成本,同时通过集液箱可以将多余的营养液收集起来,从而达到营养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成本。
[0018]2、该幼龄茶苗栽培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电机、第一螺纹杆、第一支撑板、第一滑槽、放置板,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转动带动第一螺纹杆转动,第一螺纹杆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板在第一滑槽内移动,从而带动放置板上下移动,进而改变茶苗的高度,从而可以适应和中不同生长高度的茶苗,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
[0021]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0022]图例说明:
[0023]1、栽培箱;2、第一滑槽;3、第一支撑板;4、支撑滑槽;5、放置板;6、支撑滑板;7、放置槽;8、栽培盆;9、安装箱;10、第一螺纹杆;11、第一电机;12、第二滑槽;13、第二支撑板;14、喷头;15、第二螺纹杆;16、第一安装板;17、第二电机;18、集液箱;19、第二安装板;20、水泵;21、进液管;22、出液管;23、顶盖;24、加热灯;25、箱门;26、把手;27、第一通孔;28、过滤网;29、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
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6]参照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1,栽培箱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2,两个第一滑槽2的内部均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第一支撑板3位于栽培箱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槽4,栽培箱1的内部设有放置板5,放置板5的外表面且靠近支撑滑槽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6,支撑滑板6与支撑滑槽4滑动连接,放置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7,放置槽7的内部设有栽培盆8,栽培箱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箱9,第一支撑板3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箱9的内部,第一支撑板3位于安装箱9内部的一端外表面贯穿有通过螺纹转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幼龄茶苗栽培装置,包括栽培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箱(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开设有第一滑槽(2),两个所述第一滑槽(2)的内部均贯穿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板(3),所述第一支撑板(3)位于栽培箱(1)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槽(4),所述栽培箱(1)的内部设有放置板(5),所述放置板(5)的外表面且靠近支撑滑槽(4)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支撑滑板(6),所述支撑滑板(6)与支撑滑槽(4)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板(5)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放置槽(7),所述放置槽(7)的内部设有栽培盆(8),所述栽培箱(1)的外表面两侧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箱(9),所述第一支撑板(3)的另一端延伸至安装箱(9)的内部,所述第一支撑板(3)位于安装箱(9)内部的一端外表面贯穿有通过螺纹转动连接的第一螺纹杆(10),所述栽培箱(1)的外表面且位于第一滑槽(2)上方的位置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12),两个所述第二滑槽(12)的内部贯穿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第二支撑板(13),所述第二支撑板(13)位于栽培箱(1)内部的一段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与栽培盆(8)相对应的喷头(14),所述第二支撑板(13)位于安装箱(9)内部的一端外表面贯穿有通过螺纹转动连接的第二螺纹杆(15),所述安装箱(9)的内壁且靠近第二螺纹杆(15)的位置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6),所述栽培箱(1)的内部底部设有集液箱(18),所述栽培箱(1)的外表面一侧且靠近底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春霞朱山川胡尧刘芳夏枫胥锦桦陈九江王祥森
申请(专利权)人:广元市经济作物管理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