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8880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02 18:06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光学系统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五透镜、第七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的;光学系统满足:1<(|SAG71|+SAG72)/CT7<1.5。本申请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屈折力及面型及限定(|SAG71|+SAG72)/CT7,使得光学系统同时满足高像素、大孔径、小型化要求。要求。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0001]本申请属于光学成像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平板、摄像机等电子产品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用户需求愈加多样化发展趋势的出现,市场对小型化、高像素成像装置的需求逐渐升高。
[0003]摄影用光学系统的尺寸在市场趋势下必须实现小型化,除小型化的要求外,由于半导体制程技术的进步使得感光元件的像元尺寸减小,从而可以实现更高像素的要求。然而,目前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成像装置难以同时满足高像素、大孔径、小型化要求。
[0004]因此,如何同时实现摄像镜头的小型化、大孔径及高像素的成像质量应为业界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终端设备,该光学系统同时满足高像素、大孔径、小型化要求。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系统,光学系统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包括从物侧(物侧是指光线射入的一侧)至像侧(像侧是指光线射出的一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71|+SAG72)/CT7<1.5,SAG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的轴外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顶点于光轴上的最大距离,SAG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的轴外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顶点于光轴上的最大距离,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0007]其中,屈折力即为光焦度,表征光学系统偏折光线的能力,正屈折力表示透镜对光束起汇聚作用,负屈折力表示透镜对光束起发散作用。当透镜不具有屈折力时,即光焦度为零的情况下,即为平面折射,这时,沿轴平行光束经折射后仍是沿轴平行光束,不出现屈折现象。
[0008]本申请通过合理配置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屈折力及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面型及限定(|SAG71|+SAG72)/CT7,使得光学系统同时满足高像素、大孔径、小型化要求。
[0009]具体而言,通过限定(|SAG71|+SAG72)/CT7的范围可合理控制第七透镜在垂直方向的屈折力与厚度,避免第七透镜过薄与过厚,减小光线在成像面上的入射角,降低光学系
统的敏感性。此外,第七透镜设置有多个反曲点,有利于修正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产生的畸变、场曲,使靠近成像面的屈折力配置较为均匀。
[0010]一种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所述透镜的物侧面或像侧面为非球面,有利于校正光学系统的像差,提高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
[0011]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1>0mm,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对光束起汇聚作用,通过限定f1的值,使得大角度的光线进入第一透镜,且能够更好的汇聚光线。
[0012]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V2-V1|>30,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所述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通过限定|V2-V1|的值,有利于修正色差,提供成像质量。
[0013]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5mm-1
<(n1+n2)/f<1mm-1
,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所述折射率的参考波长为587.6nm,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可最大限度减小色差与球差,提高像质,通过合理的光焦度分配,可以强化光学系统的收光能力,同时,有利于压缩光学系统的尺寸。
[0014]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23<0mm,f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通过限定f23的值,有利于校正像差,且有利于边缘光线的有效汇聚,同时可以保证光学系统的紧凑结构,有效压缩尺寸,实现广角化及小型化的特征。
[0015]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CT1+CT2+CT3)/TTL<0.5,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TL为所述光学系统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通过限定(CT1+CT2+CT3)/TTL的范围,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的厚度,有利于降低光学系统的敏感度,同时有利于光学系统的小型化。
[0016]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2|+|f3|)/|R71|>50,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R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通过限定(|f2|+|f3|)/|R71|的范围,合理配置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屈折力,有助于将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综合球差、色差、畸变降到合理位置,减小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设计难度;同时,通过第七透镜曲率半径的合理分配,可以强化系统的收光能力,提升光学系统的性能。
[0017]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1+|f2|+|f3|)/f>40,f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合理配置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尺寸与屈折力,可避免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产生较大球差,提升光学系统整体的解像力,同时,利于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尺寸压缩,有助于形成小尺寸光学系统。
[0018]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R62/f<-1,R62为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通过合理限定R62/f的值,可降低第六透镜的面型复杂度,有利于抑制场曲、畸变,并降低成型难度,提升整体像质,同时可以有效控制系统的后焦距,避免系统总长过长。
[0019]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6|+|f7|<20mm,f6为所述第六透镜
的焦距,f7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通过合理配置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尺寸及屈折力并限定|f6|+|f7|的值,可以平衡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产生的球差,提升光学系统整体的解像力,控制光学系统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屈折力的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透镜,所述多个透镜包括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布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第六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光学系统满足以下条件式:1<(|SAG71|+SAG72)/CT7<1.5,SAG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有效径内的轴外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顶点于光轴上的最大距离,SAG72为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有效径内的轴外点至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轴上顶点于光轴上的最大距离,CT7为所述第七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V2-V1|>30,V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阿贝数,V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阿贝数,所述阿贝数的参考波长为587.6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5mm-1
<(n1+n2)/f<1mm-1
,n1为所述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折射率,所述折射率的参考波长为587.6nm,f为所述光学系统的焦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23<0mm,f23为所述第二透镜和所述第三透镜的组合焦距。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0<(CT1+CT2+CT3)/TTL<0.5,CT1为所述第一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2为所述第二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CT3为所述第三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TTL为所述光学系统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到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f2|+|f3|)/|R71|>50,f2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R71为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处的曲率半径。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系统满足条件式:
(f1+|f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彬彬邹海荣李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